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3981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流体芯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它包含:微流体芯片、负压产生装置、用于盛放样品的容器、第一截流机构、第二截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传统的正压进样方式转变为负压进样方式,实现了样品充满的均一性。此外,也能有效节省珍贵的试剂或样品的用量,并且,该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无需额外增设微阀、微泵,大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产生了更多的效益。

A microfluidic chip samp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crofluidic chip, discloses a microfluidic chip samp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microfluidic chip, the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ing device, a container for holding a sample, the first closure mechanism, second closure mechanis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positive pressure injection mode into a negative pressure sampling mode, thus realizing the homogeneity of the sample filling. In addition, it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precious reagent or the amount of samples, and sample the microfluidic chip without additional micro pump, micro pump,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produce more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
本技术涉及微流体芯片
,特别涉及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
技术介绍
微流体芯片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科技前沿领域之一,是生命科学、化学科学与信息科学信号检测和处理方法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微流体芯片系统设计中,流体驱动和控制是关键,可分为压力驱动、电驱动、热驱动、表面张力驱动,其中压力驱动是流体驱动的主流技术。目前压力驱动主要是利用正压将流体压入芯片,其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流体样品增加压力,将样品挤入芯片的微流体通道内,但随着微流控芯片尺寸的减小及微流道的日趋复杂,正压方式便暴露出以下缺点:第一,流体注入时所受到的流动阻力大,提高了样品的注入难度。第二,流体样品注入后,流体通道内的气体残留可能性大,样品很难压入残留气体所占据的容积,就很难实现样品充满的均一性,甚至造成进样失败;第三,正压方式一般需要有一定余量的样品才可实现顺利进样,这对一些珍贵的试剂或样品造成很大浪费。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利用微阀、微泵控制流动,但该种系统成本高,且对流体压力、流量等要求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样品充满的均一性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包含:微流体芯片、负压产生装置、用于盛放样品的容器;其中,所述微流体芯片具有供流体通过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流体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出口,所述容器出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作用于所述通道出口;所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还包含:用于控制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之间通断的第一截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之间通断的第二截流机构。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传统的正压进样方式转变为负压进样方式。通过第一截流机构、第二截流机构将微流体芯片的流体通道转换成密闭空间,之后开启第二截流机构,利用负压产生装置对所述通道出口作用一端时间后,再关闭第二截流机构,使流体通道内形成负压,之后开启第一截流机构,利用负压使样品充满整个流体通道,实现了样品充满的均一性。此外,也能有效节省珍贵的试剂或样品的用量,并且,该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无需额外增设微阀、微泵,大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产生了更多的效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截流机构包含:第一柔性阀体、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具有第一阀体通道,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容器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入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出口;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变形,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一阀体通道还原,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继续连通。第一截流机构比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所占用的体积更小、稳定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作为另一种替代方式,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替换为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夹紧时抵持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变形,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释放时,所述第一阀体通道还原,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继续连通。另外,所述通道入口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可拆卸式地紧密贴合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容器为第一适配管,所述容器出口为第一尖嘴出口,所述第一尖嘴出口可插拔式地插入在所述第一阀体入口内。该种结构使得该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的组装更为便捷。另外,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具有供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伸入的第一凹槽。利用凹槽减少了第一柔性阀体壁厚,使第一阀体通道更容易受力变形,提高了第一截流机构的通断效果。另外,所述第二截流机构包含:第二柔性阀体、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具有第二阀体通道,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通道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入口、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出口;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变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二阀体通道还原,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继续连通。第二截流机构比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所占用的体积更小、稳定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作为另一种替代方式,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替换为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夹紧时抵持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变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释放时,所述第二阀体通道还原,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继续连通。另外,所述通道出口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可拆卸式地紧密贴合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与第二适配管气管连接,所述第二适配管具有第二尖嘴出口,所述第二尖嘴出口可插拔式地插入在所述第二阀体出口内。该种结构使得该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的组装更为便捷。另外,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具有供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伸入的第二凹槽。利用凹槽减少了第二柔性阀体壁厚,使第二阀体通道更容易受力变形,提高了第二截流机构的通断效果。另外,所述第一截流机构包含:第一柔性阀体、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具有第一阀体通道,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容器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入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出口;所述第二截流机构包含:第二柔性阀体、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具有第二阀体通道,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通道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入口、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出口;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阀体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并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使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变形,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一阀体通道还原,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继续连通;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并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使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变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二阀体通道还原,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继续连通。防止第一柔性阀体和第二柔性阀体受力后发生倾斜脱落的现象,延长了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入口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可拆卸式地紧密贴合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容器为第一适配管,所述容器出口为第一尖嘴出口,所述第一尖嘴出口可插拔式地插入在所述第一阀体入口内;所述通道出口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可拆卸式地紧密贴合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与第二适配管气管连接,所述第二适配管具有第二尖嘴出口,所述第二尖嘴出口可插拔式地插入在所述第二阀体出口内;所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还包含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适配管和所述第二适配管的定位架,并且所述第一适配管和所述第二适配管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定位架上。增加了第一适配管和第二适配管的安装稳定度,防止第一适配管和第二适配管发生摇晃现象及脱离。再进一步的,在上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中,所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还包含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分别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微流体芯片、负压产生装置、用于盛放样品的容器;其中,所述微流体芯片具有供流体通过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流体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出口,所述容器出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作用于所述通道出口;所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还包含:用于控制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之间通断的第一截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之间通断的第二截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微流体芯片、负压产生装置、用于盛放样品的容器;其中,所述微流体芯片具有供流体通过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流体通道具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出口,所述容器出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作用于所述通道出口;所述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还包含:用于控制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之间通断的第一截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之间通断的第二截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流机构包含:第一柔性阀体、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具有第一阀体通道,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容器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入口、与所述通道入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阀体出口;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变形,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一阀体通道还原,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继续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替换为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夹紧时抵持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一阀体通道变形,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释放时,所述第一阀体通道还原,所述容器出口和所述通道入口继续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入口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可拆卸式地紧密贴合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表面;所述容器为第一适配管,所述容器出口为第一尖嘴出口,所述第一尖嘴出口可插拔式地插入在所述第一阀体入口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阀体具有供所述第一推杆伸缩装置伸入的第一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流机构包含:第二柔性阀体、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具有第二阀体通道,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具有与所述通道出口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入口、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相互连通的第二阀体出口;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在伸展时抵持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变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二阀体通道还原,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继续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体芯片进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伸缩装置替换为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夹紧时抵持所述第二柔性阀体,并使所述第二阀体通道变形,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所述通道出口断开连通;在所述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于立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