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及滤棒成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675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第一供风口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第二供风口朝向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由于第一供风口本身的人字形狭缝式设计,因此风量向中间集中,通过第二供风口向第一供风口的中间的集中供风区域送风,将第一供风口的风量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其原本集中区域的两侧分散,实现了该开松执行单元的供风均匀化,令通过其开松的丝束更加的发散,不会再由于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向两侧堆积,造成开松后的丝束中心区域出现过薄、空挡整体均匀性较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滤棒成型设备。

Tow releasing device and filter rod form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w ope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rough the opening side of the tow path execution unit, the execution unit includes a first opening for air, the first air port used to tow air supply will tow, the first for the outlet direction rea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air port second, for the air supply air inlet toward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herringbone slit design for the first outlet itself, so the air flow to the middle concentration, through the air to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second for centralized air supply ports for wind zone air, the first outlet for air flow under the action of airflow to its original area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persion, realizes the opening of execution units for wind homogenization, through the opening of the divergence to tow more, not because of the problem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air to both sides of accumulation, caused by open central area after the pine tow appeared thin and neutral overall homogeneit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filter bar form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及滤棒成型设备
本技术涉及卷烟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丝束开松装置,还涉及一种滤棒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卷烟的吸阻稳定性不仅对卷烟烟气化学指标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卷烟的感官质量也影响巨大。由于滤棒吸阻与烟支吸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有效措施稳定滤棒吸阻可直接影响卷烟吸阻的稳定性。目前的滤棒成型设备中,由于设计存在不合理,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并且对应的获得的滤棒产品质量也不够好,主要体现在滤棒的吸阻稳定性差。引起滤棒吸阻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设备中的通过供风进行开松的开松口为一线人字型底板,为狭缝式吹气,中间风量大,两端风量小,丝束的开松会出现中间丝束过薄或空档,两边丝束堆积过厚,导致丝束的展开均匀性较差,从而影响后续的生产流程,如增塑剂的施加量和均匀度。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在滤棒的生产制造中,丝束开松不均匀造成滤棒产品质量差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束开松装置,该丝束开松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滤棒的生产制造中,丝束开松不均匀造成滤棒产品质量差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丝束开松装置的滤棒成型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所述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所述第一供风口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所述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所述第二供风口朝向第一供风口的风向。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二供风口为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形状一致的人字形供风口。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二供风口与所述第一供风口之间设置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二供风口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朝向一致。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一供风口及第二供风口的朝向均与丝束所在平面呈小于90°的夹角。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一供风口及第二供风口的供气管路并接连通。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还包括沿丝束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位于所述开松执行单元之前的第一开松执行单元及第二开松执行单元。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一开松执行单元、第二开松执行单元及开松执行单元的供气管路均通过气压分配器与气源接通。本技术提供的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所述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所述第一供风口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所述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所述第二供风口朝向第一供风口的风向。本技术提供的这种丝束开松装置在开松执行单元内进一步添加了一组供风口,第二供风口的设置位置在第一供风口的后方,由于第一供风口本身的人字形狭缝式设计,因此风量向中间集中,通过第二供风口向第一供风口的中间的集中供风区域送风,将第一供风口的风量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其原本集中区域的两侧分散,实现了该开松执行单元的供风均匀化,令通过其开松的丝束更加的发散,不会再由于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向两侧堆积,造成开松后的丝束中心区域出现过薄、空挡整体均匀性较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在滤棒的生产制造中,丝束开松不均匀造成滤棒产品质量差等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滤棒成型设备,该滤棒成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丝束开松装置。由于上述的丝束开松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丝束开松装置的滤棒成型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丝束开松装置中开松执行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第一供风口1、第二供风口2、底板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丝束开松装置,以解决目前在滤棒的生产制造中,丝束开松不均匀造成滤棒产品质量差等的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丝束开松装置中开松执行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所述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1,所述第一供风口1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所述第一供风口1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2,所述第二供风口2朝向第一供风口1的风向。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风口一般采用人字形狭缝的设计实施供风,通过在开松执行单元的底板3上设置人字形狭缝实现;第二供风口优选设置于该底板3上第一供风口供风方向的后方。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丝束开松装置在开松执行单元内进一步添加了一组供风口,第二供风口的设置位置在第一供风口的后方,由于第一供风口本身的人字形狭缝式设计,因此风量向中间集中,通过第二供风口向第一供风口的中间的集中供风区域送风,将第一供风口的风量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其原本集中区域的两侧分散,实现了该开松执行单元的供风均匀化,令通过其开松的丝束更加的发散,不会再由于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向两侧堆积,造成开松后的丝束中心区域出现过薄、空挡整体均匀性较差;此外该设计仅需要在第一供风口后方多设置一个供风的开口即可实现设备的改进,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改进简单实施成本低。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丝束开松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在滤棒的生产制造中,丝束开松不均匀造成滤棒产品质量差等的技术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二供风口2为与所述第一供风口1的形状一致的人字形供风口。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供风口的结构与第一供风口一致,同样采用人字形狭缝的设计,因此第二供风口同样具有中间供气集中的供风特点,能够有效地将第一供风口吹出的气流进行分散。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二供风口2与所述第一供风口1之间设置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二供风口2与所述第一供风口1的朝向一致。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供风口与第一供风口之间设置有预设的距离,并且两个供风口的供风方向完全一致,这种设计在能够确保通过第二供风口的供风将供气分散均匀的基础上,由于第二供风口与第一供风口的设计完全相同,因此制造设备的制造模具变动更小,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更新改进成本。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丝束开松装置中,所述第一供风口1及第二供风口2的朝向均与丝束所在平面呈小于90°的夹角。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令两个供风口的供风风向与丝束的输送方向呈锐角,以便供风能够更加有效的分散丝束,并且不易由于吹风角度过大造成丝束出现过薄或空洞区域。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及滤棒成型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所述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所述第一供风口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所述第二供风口朝向第一供风口的风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束开松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丝束通过路径一侧的开松执行单元,所述开松执行单元包括第一供风口,所述第一供风口用于向丝束供风将丝束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风向的后方还设置有第二供风口,所述第二供风口朝向第一供风口的风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风口为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形状一致的人字形供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束开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风口与所述第一供风口之间设置有预设的距离,所述第二供风口与所述第一供风口的朝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束开松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冰何平生唐敬东文化吴梅苑吴传绪肖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