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01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属于油田井下工艺工具,该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包括油管挂、内管接头、外管和内管,油管挂和内管接头均竖直设置并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内管接头套设在油管挂内并与油管挂的内壁密封连接,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并与外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内管固接在内管接头的下端并与内管接头相连通,外管固接在油管挂的下端,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泄油通孔位于内管的最底端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能够将油管内的原油直接替入至井筒内,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Pipe in pipe closed oil replac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osed tube for oil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tools of downhole oil pipe in pipe, the sealing device comprises a tubing hanger for oil, pipe joints, outer and inner tubes inside the tubing hanger and the pipe joints are arranged vertically and has a cavity through the inner pipe joint sleeve. Locat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ing hanger and the tubing hanger and the sealing connection, inner tube is the out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is formed between the annular spac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inner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ipe joints and inner pipe join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er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tubing hanger, the tube wall of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oil drain holes, drain holes in the inner tube at the bottom of the abo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in pipe closed oil replacing device, which can directly replace the crude oil in the oil pipe into the well shaft, so as to avoi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田井下工艺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
技术介绍
油井小修又称油井维修,一般指只需起下管柱便可完成的井下作业。主要包括压井、清蜡与泵检、清砂与防砂、更换井下管柱、小型打捞等。虽然工艺简单、施工时间短,但却是油井经常需要进行的。在油井小修起泵作业中,有时会出现抽油杆断裂、卡死的情况。当出现抽油杆断裂、卡死、脱落时,为了减少污染,杜绝原油落地,一般采取管中管(即在泵管柱内下入小管)替油工艺。传统的管中管替油装置是在油管内下入小管,通过小管向油管内注入清水,用清水将管内原油替出至地面;原油替出到地面后,一般采取进站或进冲砂池临时存储的方式,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冬天还易造成管线冻堵,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在向油管中下入小管的过程中,油管内原油极易外溢,存在井涌控制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风险。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能够将油管内原油直接替入至井筒内,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包括油管挂、内管接头、外管和内管,所述油管挂和所述内管接头均竖直设置并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内管接头套设在所述油管挂内并与所述油管挂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所述内管固接在所述内管接头的下端并与所述内管接头相连通,所述外管固接在所述油管挂的下端,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所述泄油通孔位于所述内管的最底端的上方。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外管包括串联设置的油套内循环变扣和多个油管,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和所述油管均为具有上下贯通内腔的管状体,多个所述泄油通孔开设在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管壁上。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上端与所述油管挂螺纹连接,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下端与所述油管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串联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管之间。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外管还包括连接变扣,所述连接变扣呈筒状,所述连接变扣的上端与所述油管挂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变扣的下端与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下端与所述油管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泄油段和变扣段,所述泄油段的外壁上沿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周向均布多个所述泄油通孔,所述泄油通孔沿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径向贯通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管壁,所述变扣段相对于所述泄油段缩径,所述泄油段的上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变扣段的下端开设有外螺纹。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内管接头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固定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固定段的外壁面与所述油管挂的内壁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缩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内管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段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凸出于所述油管挂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段开设有用于连接旋塞阀的外螺纹。如上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中,所述油管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设置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为中空的倒锥台体,所述连接部的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外管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通过油管挂安装在井口,外管连接在油管挂上,内管连接在内管接头上,同时外管和内管均位于套管内,使用时通过内管接头向内管内注入清水,清水经内管的下端流进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外管中的原油被注入的清水顶替,由泄油通孔流至井筒内,原油不会被流至地面上,也无须进站或使用冲砂池子临时存储,避免了造成环境污染,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安装时,当将内管下入外管中,外管中的原油如果上涌,可从外管管壁上的泄油通孔流至井筒,而不会从井口外溢,大大减少了原油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油管挂能将外管和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密封,内管接头与油管挂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将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密封,具备防喷功能,进一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加工简便,成本低、现场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油套内循环变扣的结构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内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10油管挂;20内管接头;21固定段;22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30外管;31泄油通孔;32油套内循环变扣;33泄油段;34变扣段;35油管;40内管;50环形空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100包括油管挂10、内管接头20、外管30和内管40,油管挂10和内管接头20均呈竖直设置且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空腔,内管接头20套设在油管挂10内并与油管挂10的内壁密封连接,内管40套设在外管30内并与外管30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内管40串联在内管接头20的下端,内管40的内腔和内管接头20的内腔相连通并组成上下贯通的注入通道,用以注入清水,外管30串联连接在油管挂10的下端,外管30的管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31,泄油通孔31位于内管40的最底端的上方。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100通过油管挂10密封安装在井口,外管30和内管40均设置在套管内,外管30的底端与井内油管相连接,使用时通过内管接头20向内管40内注入清水,清水经内管40的下端流进内管40和外管30之间的环形空间50,外管30中的原油被注入的清水顶替,由泄油通孔31流至井筒内,由于原油不会被替至地面上,便也无须进站或使用冲砂池子临时存储,避免了造成环境污染,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100在安装时,当内管40下入外管30中时,外管30中的原油如果上涌,可从外管30管壁上的泄油通孔31流至井筒,而不会从井口外溢,大大减少了原油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提出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100其油管挂10能将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包括油管挂、内管接头、外管和内管,所述油管挂和所述内管接头均竖直设置并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内管接头套设在所述油管挂内并与所述油管挂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所述内管固接在所述内管接头的下端并与所述内管接头相连通,所述外管固接在所述油管挂的下端,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所述泄油通孔位于所述内管的最底端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包括油管挂、内管接头、外管和内管,所述油管挂和所述内管接头均竖直设置并均具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内管接头套设在所述油管挂内并与所述油管挂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所述内管固接在所述内管接头的下端并与所述内管接头相连通,所述外管固接在所述油管挂的下端,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所述泄油通孔位于所述内管的最底端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串联设置的油套内循环变扣和多个油管,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和所述油管均为具有上下贯通内腔的管状体,多个所述泄油通孔开设在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管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上端与所述油管挂螺纹连接,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的下端与所述油管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套内循环变扣串联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管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中管密闭替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还包括连接变扣,所述连接变扣呈筒状,所述连接变扣的上端与所述油管挂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超陈东卢山朱海东郑雅各聂君严文玲周佳伟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