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939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型钢、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上下两侧的上钢垫板、下钢垫板以及竖向预设于钢筋混凝土梁内的预埋件,型钢包括斜向型钢和竖向型钢,预埋件包括锚筋和抗剪钢板,锚筋的上端与上钢垫板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锚筋的下端与下钢垫板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抗剪钢板的上端焊接于上钢垫板的下表面;上钢垫板的上表面焊接有过渡区型钢,该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与竖向型钢固连,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斜向型钢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牢固稳固,且通过使用抗剪钢板有效地增强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预埋件的抗剪承载能力。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nd shaped st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n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ncluding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steel plate, steel plate and vertical design o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n steel embedded parts, including oblique steel and vertical steel embedded parts including the anchor bar and the shear plate, the upper end of the steel plate anchor bar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anchor bar and the steel pla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connected under the upper surface; anti shear steel plate is welded on the steel plate; steel plate weld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of steel bifurcation,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end of a steel branch and vertical steel fixed, bifurcation transition zone steel end another branch and oblique type steel fix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irm connection stability, and through the use of shear plat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hear capacity of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joints embedd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各种型钢竖杆或型钢斜杆的应用也日趋普遍,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型钢竖杆或型钢斜杆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通常采用“上部钢垫板+锚筋”的预埋件形式。尽管这种预埋件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型钢拉杆(包括型钢竖杆和型钢斜杆)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问题,但是毕竟锚筋的在水平方向的抗剪承载力有限,因此,当型钢竖杆和型钢斜杆对预埋件产生的作用力较大特别是水平方向剪力较大时,对预埋件的承载力特别是抗剪承载力要求就会很高。这时,“上部钢垫板+锚筋”的预埋件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需要一种新型的预埋件形式来提供足够大的水平抗剪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用于连接型钢竖杆或型钢斜杆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梁的预埋件结构水平方向抗剪承载力低且易被破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稳固,且通过使用抗剪钢板有效地增强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预埋件的抗剪承载能力,保证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安全可靠。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和型钢,所述的型钢包括斜向型钢和竖向型钢,还包括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上下两侧的上钢垫板、下钢垫板以及竖向预设于钢筋混凝土梁内的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包括锚筋和抗剪钢板,所述的锚筋的上端与上钢垫板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锚筋的下端与下钢垫板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的抗剪钢板沿着钢筋混凝土梁长度方向设置,且抗剪钢板的上端焊接于上钢垫板的下表面;上钢垫板的上表面焊接有过渡区型钢,该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与竖向型钢固连,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斜向型钢固连。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斜向型钢和竖向型钢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所述的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两分支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上述的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与斜向型钢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且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的腹板与斜向型钢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连;上述的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竖向型钢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且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的腹板与竖向型钢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连。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锚筋的上端与上钢垫板以及锚筋的下端与下钢垫板均通过穿孔塞焊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其上钢垫板的下表面焊接抗剪钢板,并将抗剪钢板预埋于钢筋混凝土梁内,不占用其他空间,且对比原先单纯使用的普通锚筋的预埋件,有效地解决了普通锚筋预埋件抗剪承载力不足的缺点,通过使用抗剪钢板有效地增强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预埋件的抗剪承载能力,保证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安全可靠;(2)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其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的腹板与斜向型钢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连,且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一分支与斜向型钢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的腹板与竖向型钢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固连,且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竖向型钢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过渡区型钢与斜向型钢、竖向型钢之间不仅仅通过角焊缝连接,而且斜向型钢的腹板与过渡区型钢分叉端一分支的腹板以及竖向型钢的腹板与过渡区型钢的分叉端另一分的支腹板通过连接板连接,进而使得斜向型钢、竖向型钢与过渡区型钢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牢靠,使得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牢靠;(3)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其斜向型钢和竖向型钢通过过渡区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为一体,过渡区型钢起到过渡的作用,使得斜向型钢、竖向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连接更为方便,连接更为牢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中上钢垫板、下钢垫板以及预埋件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中上钢垫板、下钢垫板以及预埋件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中C-C方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中D-D方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中G-G方向剖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抗剪钢板;2、上钢垫板;3、下钢垫板;4、过渡区型钢;5、竖向型钢;6、斜向型钢;7、钢筋混凝土梁;8、锚筋;9、螺栓;10、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7、型钢,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7上下两侧的上钢垫板2、下钢垫板3以及竖向预设于钢筋混凝土梁7内的预埋件,型钢包括斜向型钢6和竖向型钢5,预埋件包括锚筋8和抗剪钢板1,锚筋8的上端与上钢垫板2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锚筋8的下端与下钢垫板3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为:锚筋8的上端与上钢垫板2以及锚筋8的下端与下钢垫板3均通过穿孔塞焊连接;抗剪钢板1沿着钢筋混凝土梁7长度方向设置,且抗剪钢板1的上端焊接于上钢垫板2下表面的中心部位,不占用其他空间,且对比原先单纯使用的普通锚筋的预埋件,有效地解决了普通锚筋预埋件抗剪承载力不足的缺点,通过使用抗剪钢板有效地增强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7连接处预埋件的抗剪承载能力,保证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7连接处安全可靠;接续并结合图4、图5和图6,上钢垫板2的上表面焊接有过渡区型钢4,该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一分支与竖向型钢5固连,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斜向型钢6固连,具体的连接结构为:斜向型钢6和竖向型钢5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两分支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上述的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一分支与斜向型钢6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且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一分支的腹板与斜向型钢6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10以及螺栓9固连;上述的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竖向型钢5之间通过角焊缝连接,且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支的腹板与竖向型钢5的腹板之间通过连接板10以及螺栓9固连,过渡区型钢4与斜向型钢6、竖向型钢5之间不仅仅通过角焊缝连接,而且斜向型钢6的腹板与过渡区型钢4分叉端一分支的腹板以及竖向型钢5的腹板与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的支腹板通过连接板10连接,进而使得斜向型钢6、竖向型钢5与过渡区型钢4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牢靠,使得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7之间连接更为稳固牢靠;而斜向型钢6和竖向型钢5通过过渡区型钢4与钢筋混凝土梁7连接为一体,过渡区型钢4起到过渡的作用,使得斜向型钢6、竖向型钢5与钢筋混凝土梁7之间连接更为方便,连接更为牢靠稳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稳固,且抗剪钢板1的存在有效地增强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预埋件的抗剪承载能力,保证了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安全可靠。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7)和型钢,所述的型钢包括斜向型钢(6)和竖向型钢(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7)上下两侧的上钢垫板(2)、下钢垫板(3)以及竖向预设于钢筋混凝土梁(7)内的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包括锚筋(8)和抗剪钢板(1),所述的锚筋(8)的上端与上钢垫板(2)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锚筋(8)的下端与下钢垫板(3)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的抗剪钢板(1)的上端焊接于上钢垫板(2)下表面的中心部位;所述的上钢垫板(2)的上表面焊接有过渡区型钢(4),该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一分支与竖向型钢(5)固连,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斜向型钢(6)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型钢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梁(7)和型钢,所述的型钢包括斜向型钢(6)和竖向型钢(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7)上下两侧的上钢垫板(2)、下钢垫板(3)以及竖向预设于钢筋混凝土梁(7)内的预埋件,所述的预埋件包括锚筋(8)和抗剪钢板(1),所述的锚筋(8)的上端与上钢垫板(2)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锚筋(8)的下端与下钢垫板(3)相互垂直设置并连接;所述的抗剪钢板(1)的上端焊接于上钢垫板(2)下表面的中心部位;所述的上钢垫板(2)的上表面焊接有过渡区型钢(4),该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一分支与竖向型钢(5)固连,过渡区型钢(4)的分叉端另一分支与斜向型钢(6)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森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