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376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应用于复杂平面基坑,其中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的边、节点采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其它的支护边可采用不同跨度的鱼腹梁支撑装置,其既能保证安全性、可靠性,亦可使支护结构易于施工,同时,有利于基坑中部场地的土方开挖以及中部塔楼等的施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鱼腹梁钢绞线锚具基座,钢绞线直接锚定于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因此,支撑结构不用整体同步施工,可先施工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而后进行鱼腹梁施工及钢绞线张拉锁定,有利于下部工序分段进行流水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基坑支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整体刚度大,安全可靠性高,变形小,现浇节点不会产生松动而增加墙体位移,适用于各种复杂平面形状的基坑。此结构可模性好,根据需要,可按照不同模板尺寸和式样浇筑成设计所要求,尤其可用于外形复杂的节点与支护边界。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施工精度要求较低,施工队容易掌握与实施。但是,钢筋混凝支撑撑点间距一般8m至10m,当支护边长较长时,对撑杆件较为密集,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土方开挖,尤其不利于中部地下室结构施工。目前,预应力鱼腹梁支护结构做为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得到愈加广泛应用。此结构由鱼腹梁、对撑、角撑、三角连接构件和围檩等构件拼装构成。鱼腹梁主要将预加在钢绞线上的预应力形成支撑力,与土压力平衡,钢绞线的拉力通过鱼腹梁底梁传递到与其相邻的三角连接构件上,最终传递到角撑(对撑)上。此结构型钢之间由高强螺栓连接,安拆简单快捷,可回收再利用。可多次施加预加力。同时,其跨度可达60m以上,其空间较为开阔,土方开挖效率较高。但是,鱼腹梁受力最终由型钢角撑(对撑)承担,型钢支撑的刚度相对较小,尤其在跨度较大时相对偏弱,造成基坑的水平位移较大,稳定性受到影响。支撑节点受力复杂、杆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其由型钢件螺栓连接或焊接组成,误差容易累加,设计和施工的难度较大,设计或施工不当往往容易造成因节点变形与钢结构支撑附加变形,进而造成基坑过大的水平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包括沿复杂基坑边缘间隔设置的竖向支护结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和鱼腹梁支撑结构;在竖向支护结构的顶部固定有一层圈梁,在竖向支护结构的上下方向上固定有至少一层的圈梁,在竖向支护结构内侧间隔设有多组与圈梁固定在一起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下部间隔固定安装有支撑立柱,在至少一个相邻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之间设有与其对应的鱼腹梁支撑结构,鱼腹梁支撑结构包括型钢围檩、支撑装置和钢绞线,在圈梁内侧固定有型钢围檩,在型钢围檩内侧固定有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的内侧设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沿竖向支护结构自上而下设有至少二层,在至少一个相邻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之间设有与其层数对应的鱼腹梁支撑结构。圈梁的内侧自上而下固定安装有两排地脚螺栓,型钢围檩通过地脚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在圈梁内侧。钢绞线两侧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钢绞线预留孔,在钢绞线预留孔内固定有钢套管,钢绞线的两端分别穿过钢套管并通过多孔锚具固定安装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钢绞线两侧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分别设有钢绞线预留孔,在钢绞线预留孔内固定有钢套管,钢绞线的两端分别穿过钢套管并通过多孔锚具固定安装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钢绞线预留孔外侧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固定有水平和竖直及斜向的加强配筋,或/和,多孔锚具与钢套管之间设有钢垫板。支撑装置包括型钢下弦杆、支撑杆、型钢腹杆和钢绞线支座,型钢下弦杆与型钢围檩的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型钢下弦杆的外侧间隔固定有至少三个支撑杆,且中部至两侧方向的支撑杆高度依序降低,在每个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钢绞线支座,钢绞线位于钢绞线支座内,在型钢下弦杆与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腹杆,在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立柱,在型钢立柱之间固定有与支撑杆固定在一起的型钢横梁。支撑装置包括型钢下弦杆、支撑杆、型钢腹杆和钢绞线支座,型钢下弦杆与型钢围檩的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型钢下弦杆的外侧间隔固定有至少三个支撑杆,且中部至两侧方向的支撑杆高度依序降低,在每个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钢绞线支座,钢绞线位于钢绞线支座内,在型钢下弦杆与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腹杆,在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立柱,在型钢立柱之间固定有与支撑杆固定在一起的型钢横梁。支撑装置包括型钢下弦杆、支撑杆、型钢腹杆和钢绞线支座,型钢下弦杆与型钢围檩的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型钢下弦杆的外侧间隔固定有至少三个支撑杆,且中部至两侧方向的支撑杆高度依序降低,在每个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钢绞线支座,钢绞线位于钢绞线支座内,在型钢下弦杆与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腹杆,在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立柱,在型钢立柱之间固定有与支撑杆固定在一起的型钢横梁。支撑装置包括型钢下弦杆、支撑杆、型钢腹杆和钢绞线支座,型钢下弦杆与型钢围檩的外侧固定在一起,在型钢下弦杆的外侧间隔固定有至少三个支撑杆,且中部至两侧方向的支撑杆高度依序降低,在每个支撑杆上固定安装有钢绞线支座,钢绞线位于钢绞线支座内,在型钢下弦杆与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腹杆,在支撑杆之间固定有型钢立柱,在型钢立柱之间固定有与支撑杆固定在一起的型钢横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刚度高、可模型好、易于施工等特点,鱼腹梁支撑装置具有安拆简单快捷、可回收再利用、可多次施加预加力等特点。本技术有效的结合二者的优点,尤其可应用于复杂平面基坑,其中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的边、节点采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角撑、对撑),其它的支护边可采用不同跨度的鱼腹梁支撑装置,本技术既能保证安全性、可靠性,亦可使支护结构易于施工,同时,有利于基坑中部场地的土方开挖以及中部塔楼的施工。本技术取消了钢绞线锚具基座,钢绞线直接锚定于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因此,支撑结构不用整体同步施工,可先施工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而后进行鱼腹梁施工及钢绞线张拉锁定,有利于下部工序分段进行流水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鱼腹梁支撑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圈梁与型钢围檩连接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正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图6为钢绞线与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连接的俯视图。图7为图6安装钢套管时的正视图。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钢套管,2为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3为竖向支护结构,4为圈梁,5为支撑立柱,6为型钢围檩,7为钢绞线,8为地脚螺栓,9为钢绞线预留孔,10为型钢横梁,11为多孔锚具,12为钢垫板,13为型钢下弦杆,14为支撑杆,15为型钢腹杆,16为钢绞线支座,17为型钢立柱,18为加强配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包括沿复杂基坑边缘间隔设置的竖向支护结构3、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2和鱼腹梁支撑结构;在竖向支护结构3的上下方向上固定有至少一层的圈梁4,在竖向支护结构3内侧间隔设有多组与圈梁4固定在一起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2,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2的下部间隔固定安装有支撑立柱5,在至少一个相邻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2之间设有与其对应的鱼腹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复杂基坑边缘间隔设置的竖向支护结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和鱼腹梁支撑结构;在竖向支护结构的顶部固定有一层圈梁,在竖向支护结构的上下方向上固定有至少一层的圈梁,在竖向支护结构内侧间隔设有多组与圈梁固定在一起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在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下部间隔固定安装有支撑立柱,在至少一个相邻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之间设有与其对应的鱼腹梁支撑结构,鱼腹梁支撑结构包括型钢围檩、支撑装置和钢绞线,在圈梁内侧固定有型钢围檩,在型钢围檩内侧固定有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的内侧设有钢绞线,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本卓蒋鹏田应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