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379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它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一侧的第一遮挡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中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遮挡体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多个第一辊轴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的多个推料头;聚料组件,所述聚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另一侧的支撑板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多道V型槽,所述支撑板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板单元,相邻两块所述板单元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与所述V型槽相垂直;承料组件,所述承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聚料组件的另一侧;移料组件,所述移料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聚料组件和所述承料组件之间。从而实现了钢棒的自动化下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Rack type automatic steel return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ack type automatic back steel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feeding component, the feeding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body,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body, the first block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support body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with the first shielding body extend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oller shaft and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 body a plurality of pushing head; the aggregate component, the aggregate components including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body and the opening plate surface of multichannel V slot on the support, the support board includes unit board piece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first gap is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the plate element and the V groove is vertical; the material bearing components, the bear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terial poly component; the material moving component. The shift assembly is movably mounted between the aggregate assembly and the carrier assembly. Thereby, the automatic assembly of the steel bar is real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
本技术属于钢棒的冶炼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钢棒的自动化生产先,具体涉及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
技术介绍
对钢筋或钢棒的切断在工业生产中是常规之事。对于小口径的钢筋采用钢剪来剪断,是比较容易之事;而对于大口径的钢棒的切断,往往是采用飞剪来进行切割。现有的大尺寸钢棒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冲压,使得其截面积由大变成需要的尺寸;而且这些钢棒在被冲压定型后仍具有较大的重量,人工无法将其从生产线上搬下,这就需要借助于特定退钢设备。现有的退钢机结构简单,难以满足现有自动化生产的需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它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一侧的第一遮挡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中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遮挡体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多个第一辊轴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的多个推料头;聚料组件,所述聚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另一侧的支撑板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多道V型槽,所述支撑板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板单元,相邻两块所述板单元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与所述V型槽相垂直;承料组件,所述承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聚料组件的另一侧;移料组件,所述移料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聚料组件和所述承料组件之间。优化地,所述承料组件包括第二支撑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一侧的第二遮挡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中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辊轴延伸方向相平行第二辊轴、形成在所述第二遮挡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缝隙相对应的多道第二缝隙。优化地,所述移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聚料组件下方的限位支架以及可上下升降地安装在所述限位支架上的移料架体,所述移料架体与所述支撑板相对应且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内。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通过特定结构的聚料组件、承料组件和移料组件进行配合,能够将下料组件上输送的钢棒转移到承料组件上,从而实现了钢棒的自动化下线,提高了其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节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主要包括下料组件1、聚料组件2、移料组件3和承料组件4等。其中,钢棒被挤压定型后被输送至下料组件1上,下料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体11、第一遮挡体12、第一辊轴13和推料头14;第一遮挡体12设置在第一支撑体11的一侧,沿钢棒输送的方向延伸,用于对输送的钢棒进行限位;第一辊轴13有多道,它们嵌设在第一支撑体11中(延伸方向与钢棒的输送方向相垂直),顶部略高于第一支撑体11的上表面,利用多道第一辊轴13的转动而使得钢棒向下游输送。推料头14也有多个,它们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体11上(推料头14的部分结构嵌在第一遮挡体12中);第一支撑体11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遮挡部件(图中未显示),当钢棒被输送至下料组件1的末端时,遮挡部件下降至矮于第一支撑体11同时推料头14伸出将第一辊轴13上的钢棒向外推(向第一遮挡体12的另一侧推);推送完毕后,推料头14缩回同时遮挡部件上升而与第一遮挡体12相配合确保钢棒的直线输送。聚料组件2包括支撑板21和V型槽22;支撑板21安装在第一支撑体11的另一侧,它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板单元211,相邻两块板单元211之间形成第一缝隙;V型槽22有多道,它们开设在支撑板21的上表面,其延伸方向与钢棒的输送方向相平行,用于暂时存放棒料。承料组件4设置在聚料组件2的另一侧(使得聚料组件2位于下料组件1和承料组件4之间),用于将棒料冷却后向下游包装设备输送;其结构与下料组件1类似,包括第二支撑体41、第二遮挡体42和第二辊轴45等。第二遮挡体42设置在第二支撑体41的一侧(远离聚料组件2的一侧),它上固定有用于防止钢棒飞出的限位块46;第二辊轴45有多道,它们嵌设于在第二支撑体41中且延伸方向与第一辊轴13延伸方向相平行(也略高于第二支撑体41的上表面);第二缝隙44形成在第二遮挡体42中且延伸至第二支撑体41内,而与第一缝隙相对应。第二支撑体41的另一侧面(靠近料组件2的一侧)安装有高于第二支撑体41的挡板43(第二缝隙44也延伸至挡板43上)。移料组件3可移动地安装在聚料组件2和承料组件4之间,既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直线运动又能够进行上下升降。它包括设置在聚料组件2下方的限位支架31以及可上下升降地安装在限位支架31上的移料架体32(移料架体32上也设有与V型槽22相配合的槽体),移料架体32与支撑板21相对应且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44内。在使用时,移料架体32先插设于第一缝隙中,带钢棒被推料头14推入支撑板21的第一个V型槽22(与下料组件1最近的V型槽22)内时,移料架体32抬升(使得钢棒被抬离支撑板21)并沿限位支架31移动后下降而将钢棒放置在其它V型槽22内(可以是第二个或者最后一个,这个根据移料架体32的行程、速度以及第一辊轴13的速度综合确定),如此循环直至支撑板21的每个V型槽22内均放置有钢棒;随后移料架体32抬升将钢棒全部抬离支撑板21,沿限位支架31移动而移向承料组件4直至其插入第二缝隙44内,随后移料架体32下降使得钢棒被放置在第二辊轴45上而被向下游输送。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料组件(1),所述下料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一侧的第一遮挡体(12)、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中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遮挡体(12)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多个第一辊轴(13)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上的多个推料头(14);聚料组件(2),所述聚料组件(2)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另一侧的支撑板(21)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板(21)上表面的多道V型槽(22),所述支撑板(21)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板单元(211),相邻两块所述板单元(211)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与所述V型槽(22)相垂直;承料组件(4),所述承料组件(4)设置于所述聚料组件(2)的另一侧;移料组件(3),所述移料组件(3)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聚料组件(2)和所述承料组件(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条式自动化退钢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料组件(1),所述下料组件(1)包括第一支撑体(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一侧的第一遮挡体(12)、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中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遮挡体(12)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多个第一辊轴(13)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上的多个推料头(14);聚料组件(2),所述聚料组件(2)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另一侧的支撑板(21)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板(21)上表面的多道V型槽(22),所述支撑板(21)包括多块间隔设置的板单元(211),相邻两块所述板单元(211)之间形成的第一缝隙与所述V型槽(22)相垂直;承料组件(4),所述承料组件(4)设置于所述聚料组件(2)的另一侧;移料组件(3),所述移料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王亚平季丙元张晓军徐祉春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