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87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机后端和机尾部,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所述机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后起落架通过连接轴与机翼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与机头部的下端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将飞机分成可拆卸连接的六个部分,方便制造和运输,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后起落架和可收起的前起落架,能够实景演习起落架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救援场景。

Emergency rescue exercis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for emergency rescue exercises, including the aircraft, the aircraft body includes removing head, connected to the front of the fuselage, the middle of the fuselage, the rear fuselage, rear and tail of the machine can be mutually, between central wing and fuselage of the aircraft body on both sides of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both sides of the wing. The plane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 rear landing gear detachable, lower end of said machine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landing gear can be retracted, after the landing gear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on shaft and a detachable w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front landing gear and machine head. Emergency rescue exercises in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the aircraf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connected to disassembly, convenient manufacturing and transportation, by setting a removable rear landing gear and retractable landing gear before landing gear failure, can the real scene emergency rescue exerci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应急救援或演习等训练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类事故如:机身/发动机着火,轮胎爆胎,机体/机翼着地,起落架无法伸出,冲出跑道等,这种状况下需要迅速转移乘客,并对飞机进行救援。由于飞机造价昂贵,救援人员日常几乎没有机会用真飞机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对各种救援设备的使用,也只能在没有航空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组装使用演练,起不到很有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能够对飞机进行各种事故状态下的演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雷达罩、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机后端和机尾部,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所述机头部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后起落架通过连接轴与机翼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与机头部的下端铰接。机尾部的两个水平尾翼和一个垂直尾翼与机尾部可拆卸。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起落架相对于飞机本体对称设置,所述后起落架包括主支架和侧支架,所述主支架下端设有后车轮,所述侧支架的下端与主支架的一侧成锐角且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主连接管,所述侧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侧支撑管,所述连接轴分别穿过主连接管和侧支撑管,连接轴穿出主连接管和侧支撑管的两端的部分分别穿过机翼上的连接孔,实现后起落架的主支架和侧支架与机翼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起落架包括前支架和锁死结构,所述前支架下端设有前车轮,所述前支架的中部与机头部下方的第一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设于所述机头部的下方,所述前支架的上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铰接,所述锁死结构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锁死结构的下端与前支架的下部铰接。进一步的,所述锁死结构包括锁死结构上部和锁死结构下部,所述锁死结构上部的上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设于所述机头部的下方,所述锁死结构上部的下端与锁死结构下部的上端铰接,所述锁死结构下部的下端与前支架的下部铰接,所述锁死结构上部与锁死结构下部伸展开达到最大距离的时候实现锁死,前支架的下部处于竖直方向。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穿过连接孔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垂直穿过连接轴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包括竖支撑管和主连接管,所述侧支架包括侧杆和侧支撑管,所述竖支撑管的上端与主连接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杆的上端与侧支撑管的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与机身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和机后端均按照上下分为机头部上、机头部下、机身前部上、机身前部下、机身中部上、机身中部下、机身后部上、机身后部下、机后端上和机后端下。进一步的,所述机头部上、机身前部上、机身中部上、机身后部上和机后端上均由若干竖直方向且平行设置的上半圆形骨架,所述机头部下、机身前部下、机身中部下、机身后部下和机后端下均由若干竖直方向且平行设置的下半圆形骨架,所述上半圆形骨架和下半圆形骨架大小与真实飞机相同,并上下吻合,上半圆形骨架和下半圆形骨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半圆形骨架和下半圆形骨架相互之间分别通过水平方向设置的若干加强杆连接,所述加强杆与上半圆形骨架、下半圆形骨架之间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前部上、机身前部下、机身中部上、机身中部下、机身后部上和机身后部下的加强杆为方管,机头部上、机头部下、机后端上和机后端下的加强杆为圆管。进一步的,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发动机内部设置有具有向机尾喷火的燃气发生器。进一步的,所述机头部、机身前部、机身中部、机身后部、机后端和机尾部相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机翼与机身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的竖支撑管上部的两侧均设有与竖支撑管成角度向上设置且固定连接的支杆,所述竖支撑管与两个支杆的上端在一条直线上且均与主连接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架的上端设有两片平行相对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相对设置安装口,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前端设于连接板之间,铰接轴穿过安装口和活塞杆的前端实现活塞杆与连接板之间的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架的上端与前支架之间呈角度设置,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方向为飞机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将飞机分成可拆卸连接的六个部分,方便制造和运输,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后起落架和可收起的前起落架,能够实景演习起落架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救援场景。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后起落架与机翼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后起落架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前起落架与机头部相配合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的前起落架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头部;2-机身前部;3-机身中部;4-机身后部;5-机后端;6-机尾部;7-机翼;8-后起落架;9-前起落架;10-连接轴;11-后车轮;12-主连接管;13-侧支撑管;14-前支架;15-前车轮;16-第一固定座;17-液压缸;18-第二固定座;19-锁死结构上部;20-锁死结构下部;21-竖支撑管;22-侧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机头部1、机身前部2、机身中部3、机身后部4、机后端5和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机头部(1)、机身前部(2)、机身中部(3)、机身后部(4)、机后端(5)和机尾部(6),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7)与机身中部(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7)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8),所述机头部(2)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9),后起落架(8)通过连接轴(10)与机翼(7)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9)与机头部(1)的下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机本体,所述飞机本体包括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机头部(1)、机身前部(2)、机身中部(3)、机身后部(4)、机后端(5)和机尾部(6),所述飞机本体左右两侧的机翼(7)与机身中部(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飞机本体的两侧机翼(7)下方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后起落架(8),所述机头部(2)的下端设置有可收起的前起落架(9),后起落架(8)通过连接轴(10)与机翼(7)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前起落架(9)与机头部(1)的下端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后起落架(8)相对于飞机本体对称设置,所述后起落架(8)包括主支架和侧支架,所述主支架下端设有后车轮(11),所述侧支架的下端与主支架的一侧成锐角且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主连接管(12),所述侧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侧支撑管(13),所述连接轴(10)分别穿过主连接管(12)和侧支撑管(13),连接轴(10)穿出主连接管(12)和侧支撑管(13)的两端的部分分别穿过机翼上的连接孔,实现后起落架(8)的主支架和侧支架与机翼(7)的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救援演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落架(9)包括前支架(14)和锁死结构,所述前支架下端设有前车轮(15),所述前支架(14)的中部与机头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安天津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