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110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30
通过喷雾部件(40)对配置在氧化催化剂(25)上游侧的上游小径管(32)内部喷射液体氧化催化剂(41),从而供应给在氧化催化剂(25)的上游侧端面(31)上以及配置在比上游侧端面(31)更靠上游侧的扩径管(33)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通过供应的液体氧化催化剂(41)的催化剂作用,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通过设为上述结构来除去在配置在排气通道中的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将配置在排气通道中的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上游侧端面更靠近上游侧的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除去的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
技术介绍
在柴油引擎中,为了将从缸内排放的排气气体中的颗粒状物质捕获从而燃烧除去,在排气通道中配置有氧化催化剂以及将排气气体中的颗粒状物质捕获的捕获装置。若这样的引擎长时间低负荷运转,排气通道的温度被长时间维持在低温状态,则在比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尤其在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从上游小径管变成扩径管、排气气体的流速降低的扩径管的内壁上,蓄积了颗粒状物质。此外,在将用于强制性燃烧除去捕获装置中所堆积的颗粒状物质的未燃燃料供应给排气通道,并通过氧化催化剂使排气气体的温度升温时,若未燃燃料没有被均匀地喷雾、或者排气通道的温度较低,则该未燃燃料会附着在比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并因之后的运转而成为蒸烤(蒸し焼き)状态,从而成长为颗粒状物质并蓄积。对此,例如如日本申请特开2004-25726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一种使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排气气体的温度上升从而除去氧化催化剂中堆积的堆积物的装置。但是,由于在比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配管中不存在催化剂,因此,若在这样的地方蓄积了大量的颗粒状物质,则无法强制性燃烧除去。因此,若成为颗粒状物质大量蓄积的状态,则需要将排气通道分解打开,从而机械式地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清扫除去。但是,在该清扫除去作业中,为了将蓄积有颗粒状物质的排气通道分解打开,颗粒状物质有飞散的可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申请特开2004-2572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在配置在排气通道中的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除去的内燃机以及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在排气气体所通过的排气通道中,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了氧化催化剂以及捕获排气气体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配置或临时设置喷雾部件,从所述喷雾部件向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内部喷洒液体氧化催化剂,供应给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该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通过供应的所述液体氧化催化剂的催化剂作用,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此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用于除去在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了氧化催化剂和捕获装置的排气通道的该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该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所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所述捕获装置用于捕获排气气体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氧化催化剂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内部喷洒液体氧化催化剂,将该液体氧化催化剂供应给在所述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所述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利用所述液体氧化催化剂的催化剂作用,在通过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气体的温度达到预定的燃烧除去温度以上时,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氧化催化剂是指在液体中含有氧化物系催化剂的催化剂。作为该液体氧化催化剂,例如可以例示在液体中含有稀土类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铈的催化剂。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对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排气通道内部喷洒液体氧化催化剂,将该液体氧化催化剂供应给在氧化物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排气通道中所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通过该液体氧化催化剂的催化剂作用,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由此,由于不需要将排气通道分解打开来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清扫除去,因此能够防止在清扫除去时颗粒状物质飞散的情况。此外,防止了因蓄积的颗粒状物质导致排压上升而引起的燃耗恶化。进而,由于利用液体氧化催化剂的氧化作用在通常的排气气体温度下将颗粒状物质燃烧除去,因此抑制了氧化催化剂或捕获装置的热所引起的劣化。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2是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3是在图1以及图2的控制装置中存储的基于排气气体的流量而设定了蓄积压力的蓄积压力图。图4是例示图1以及图2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判定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以及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柴油引擎(以下称为引擎)10A的结构。此外,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引擎10B的结构。在该引擎10A以及10B中,在车辆行驶时等,从吸气阀11吸入到活塞12所往复运动的缸内13的吸入空气、和从燃料喷射阀14喷射到缸内13的燃料被混合并燃烧,成为排气气体而从排气阀15排气。吸入空气被从外部吸入到吸气通道16,被涡轮增压器17的压缩机18压缩而成为高温,并由中冷器19冷却。然后,被吸气节气阀20调节流量,经由进气歧管21从吸气阀11吸入到缸内13。排气气体从缸内13经由排气阀15而从排气岐管22被排气到排气通道23,从而驱动涡轮增压器17的涡轮24。然后,被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的氧化催化剂25及捕获装置26净化后,被排放到大气。另外,也可以在捕获装置26的下游依次配置尿素水喷射阀和SCR催化剂,对排气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利用SCR催化剂通过以氨作为还原剂的各SCR反应进行还原。此外,排气气体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而从排气通道23分支,并由设置在与吸气通道16连接的EGR通道27中的EGR冷却器28冷却之后,通过EGR阀29而供应给吸气通道16,被混合到吸入空气中。关于该引擎10A中的排气气体的净化,通过氧化催化剂25,排气气体中的未燃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被氧化,并且一氧化氮被氧化而生产二氧化氮。此外,在捕获装置26中,通过承载的催化剂,一氧化氮被氧化而生成二氧化氮,并且排气气体中的颗粒状物质被捕获。此外,在该捕获装置26中,通过使捕获的颗粒状物质和二氧化氮反应,从而将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另一方面,在捕获装置26中堆积了颗粒状物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控制燃料喷射阀14,进行使喷射到缸内13的燃料的喷射时期滞后的远后(ポスト)喷射,对排气通道23供应未燃燃料。然后,由氧化催化剂25通过未燃燃料对排气气体的温度进行升温,从而在捕获装置26中强制性燃烧除去颗粒状物质。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涡轮24的下游、且氧化催化剂25的上游的排气通道23中配置直接喷射未燃燃料的喷射阀,代替远后喷射而向排气通道23中直接供应未燃燃料的结构。但是,在长时间低负荷运转,排气通道23的温度被长时间维持在低温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将未燃燃料供应给排气通道23时未燃燃料未被均匀喷雾的情况下或排气通道23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会在氧化催化剂25的上游侧端面31上和比该上游侧端面31更靠上游侧的排气通道23中蓄积颗粒状物质。关于该状态将详细说明。比涡轮24下游的排气通道23包括上游小径管32、向下游侧扩展直径的扩径管33、在内部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了氧化催化剂25和捕获装置26的大径管34、向下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燃机和内燃机的颗粒状物质除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在排气气体所通过的排气通道中,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了氧化催化剂以及捕获排气气体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配置或临时设置喷雾部件,从所述喷雾部件向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内部喷洒液体氧化催化剂,从而供应给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该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通过供应的所述液体氧化催化剂的催化剂作用,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2 JP 2014-2298491.一种内燃机,在排气气体所通过的排气通道中,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了氧化催化剂以及捕获排气气体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配置或临时设置喷雾部件,从所述喷雾部件向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内部喷洒液体氧化催化剂,从而供应给在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该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中蓄积的颗粒状物质,通过供应的所述液体氧化催化剂的催化剂作用,将蓄积的颗粒状物质氧化除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结构为:包括取得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压力的压力取得部件;在该排气压力为预先设定的蓄积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判定在所述上游侧端面上以及比该上游侧端面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排气通道中蓄积了颗粒状物质,从而从所述喷雾部件喷洒所述液体氧化催化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结构为:参照蓄积压力图设定所述蓄积压力,所述蓄积压力图设定了基于对所述排气通道排放的排气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冈大治我部正志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