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10),用于处理颗粒状的物质,具有用于容纳和处理物质的过程腔(20)。底面(16)具有含大量穿通孔,过程空气(21)能够穿过所述穿通孔被引入所述过程腔(20),其中,所述穿通孔被设计为,产生两个在径向上相反地定向的流(29、49),所述流沿圆形的破碎区(52)相遇且向上折转。在所述破碎区(52)中能够向物质施加处理介质。所述破碎区(52)既在径向上的内侧也在径向上的外侧被在圆周上竖起的壁(54、56)界定,所述壁分别成一间距地位于所述底面(16)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处理颗粒状物质的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颗粒状物质的设备,具有用于容纳和处理物质的过程腔,具有含多个穿通孔的底面,过程空气能够穿过所述穿通孔引入过程腔,其中,穿通孔被设计为,产生两个在径向上相反地定向的流,所述流沿圆形的破碎区相遇且向上折转,其中,在破碎区中能够为物质施加处理介质。
技术介绍
此类设备比如在W002 / 100527A1中公开。在这种技术中,颗粒状物质通过所谓的过程空气在过程腔中运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运动的物质通过提到的过程空气被干燥。另一种处理方法是粒化或包覆(所谓的包衣)颗粒状物质。在粒化中,大多将微细的粉末、特别是制药工业中有价值的材料借助于粘性的介质凝聚成较大的体。为此。微细的粉末通过过程空气被翻转且为被翻转的物质微粒施加以精细喷出的液体雾形式的处理介质。在覆盖中,一点一点地向已经存在的体、比如药丸或药片涂覆包覆层。该包覆层应该比如用于使得此类被包覆的、口服的药片在胃肠分段的一定阶段才被溶解。该技术的原则上的致力方向在于,实现尽可能均匀的处理结果。这在粒化中表示,应该实现凝聚物的尽可能接近的颗粒大小分布。在粒化中可以通过后续的筛选进程再次稍稍改进相对不均匀的结果。但在包覆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提供经济上有意义的、允许挑选具有太薄或太厚的涂层的体的进程。在包覆中还存在的问题是,最初就相对较大的体、比如刚刚压出的药片坯对于机械撞击相对敏感,从而在翻转时,特别是在初始阶段存在很大产生破碎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导致不美观以及最终会导致不完全的体。在 Bauer / FrOmming / Fiiiihrer 的《Lehrbuch der PharmazeutischenTechnologie))(制药技术教科书)2006年第8版第14章“Feste Arzneiformen” (固定的药品成形)第344页中,描述了根据所谓的“WURSTER方法”的飞行层或空气滑动层包覆机。底面由穿孔的板制成。在过程腔的内部且在打孔的板上方一定距离的位置中,在中央设置既在上面也在下面敞开的引导圆柱体。喷嘴位于敞开的圆柱体的下端上且竖直地向上向圆柱体定向地喷入喷射介质。底面中的孔现在如下定向:穿过底面引入的过程空气的大部分从下流向引导圆柱体,同时,物质的一部分被吸引且竖直向上运动。这样,在圆柱体的内部,向上运动的物质被处理介质喷射。在物质离开引导圆柱体的上端之后,其在侧部向外且由于重力再次向底面的方向落下。随后,物质在底面的区域中重新向内、向敞开的圆柱体的下端部上的下抽吸口的方向被吸走。在包覆中,圆柱体的直径变大,且根据需要,取代一个喷嘴采用多个竖直向上的喷嘴。在非常大的设备中,多个此类圆柱体在圆形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地排列,且根据大小的不同,将相应数量的喷嘴分别置入敞开的圆柱体的下部区域中。在实际使用中断定,在此类过程腔中会产生强烈的涡流且(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设备)存在各引导圆柱体的抽吸区域的重叠。同时,远离重叠区域存在一定的死区,其是不利的且离抽吸区域太远,从而造成不均匀的处理结果。较大的涡流还可能(特别是对于包覆)导致体的损坏。在另一个在该教科书中描述的系统(所谓的“Η?ΤΤΙ.ΙΝ系统”)中,过程空气以基本上水平且在圆周上定向的分量穿过底面被引入过程腔。因此,在底面的区域中产生一种气垫,从上面落下的物质微粒能够损坏较小地落到该气垫上且再次折转到向上定向的运动中且加速。通过额外的在圆周上定向的运动分量形成了在底面上振动的、螺旋形翻转的、大多为环状的物质床,各物质微粒非常均匀地在该物质床中运动。前述设备根据这种HtJTTLlN系统工作。这里,在底面的区域中观察,产生了两个相互反向的、径向相向运动的流,其在圆形的破碎区中相遇且向上折转。可以这样考虑,圆形的破碎区的两侧分别存在旋转的、螺旋形相同形式翻转的物质床,其在底面的区域中具有上述的两个径向上方向相反定向的流,这两个流在破碎区中以90°向上折转。在破碎区中,设置多个点状或沿圆形破碎区延伸的喷嘴,其在破碎区中将处理介质竖直向上喷射。在两侧引过来的流将物质引导到喷射束中。在那里,物质在其竖直向上运动时被加载喷射介质。之后,产品流再次被分为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内的、由于重力下落的物质流,其中,过程空气竖直向上流向出口。在此运动阶段中(即径向折转和向下掉落),处理介质被干燥,从而之后能够实施利用液态的处理介质(比如开始时是液态的包覆层)的重新的处理进程。在前述W002 / 100527Α1中,两个对向的流在底面上通过上下布置、部分重叠、平的环形板实现,其中,在平的环形板之间产生相应的环形间隙喷嘴,其对穿过的过程空气施加水平的运动分量。该水平运动的过程空气量以针对需处理的产品的气垫的形式起作用。通过各相叠的环形板之间的相应的导向叶片或折转元件,穿流的过程空气同时还可以被施加在圆周方向上定向的运动分量,其用于使得物质床旋转。在与物质微粒的上升和下降的叠加中,在此类环状的翻转床内产生了螺旋状回转的运动路径。DE102009051584A1公开了,如下产生两个对向的流:底面由激光穿孔的板制成,在该板中,采用激光制成相应定向且倾斜的缝隙。利用这两种设备已经可以实现非常好的处理结果,特别是在包覆中可以实现大小非常合适的包覆层。但还是能够确定所实现的包覆层的一定的带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具有此类对向的流的前述类型的设备,使得能够实现更好的、均匀的处理结果。按照本专利技术,该目的如下实现,所述破碎区既在径向上的内侧也在径向上的外侧被在圆周上竖起的壁界定,所述壁分别成一间距地位于所述底面上方。该措施的优点在于,在破碎区的区域中在一定高度上通过壁产生在径向上位于内侧以及在径向上位于外侧的界定。因此,针对竖直向上运动的介质(即过程空气和喷射介质以及在其中翻转的产品微粒)在一定的竖直运动路径上(即在两个壁的高度上)产生强制引导,使得不会有在该区域中的介质比这些壁所允许的更远地径向向外或向内运动。在喷射介质尽可能均匀地涂布到向上加速的产品微粒上的区域中,实现了竖直运动路径的分段的持续性,从而不会产生除了竖直方向以外的偏离。因此,能够在该区域中在每一时间单元中施加相对较高的量的处理介质。存在于环形空腔中的过程空气保持了环形空腔中均匀且方向正确的翻转运动。换句话说,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和同时圆周方向上定向的运动分量负责在壁与随着被弓I导的物质之间的区域中的均匀的翻转运动。可以断定,在两个竖起的壁之间的加速区中,待喷射的介质不仅以相对较大的量而且也以非常均匀的分布涂布到物质体上。在离开环形空腔的上端部之后,气体被解除负荷,径向地展开,物质微粒可以在径向上向外或向内定向的下落运动路径上运动。这里,物质微粒相互离开运动,从而不会产生如下风险:在该区域中还带有潮湿的、有粘性的介质表面的物质微粒相遇且粘连成较大的凝聚物。在下落的时间持续中以及在重新与穿过底面引导的新鲜过程空气的接触中,喷射出的介质尽可能地被干燥。之后,微粒又向破碎区的方向输送且在那里重新竖直向上被加速和喷射。总体上来看,特别是在涂覆包覆层时实现了进一步改进的结果,换句话说,可以实现均匀的包覆层厚度。这特别是在制药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包覆层应该在口服之后在一定的持续时间之后才溶解,从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备,用于处理颗粒状的物质(76),具有用于容纳和处理物质(76)的过程腔(20、128),具有含大量穿通孔的底面(16、106),过程空气(21、121)能够穿过所述穿通孔被引入所述过程腔(20、128),其中,所述穿通孔被设计为,产生两个在径向上相反地定向的流(29、49;110、113),所述流沿圆形的破碎区(52、115)相遇且向上折转,其中,在所述破碎区(52、115)中能够向物质(76)施加处理介质(74),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区(52、115)既在径向上的内侧也在径向上的外侧被在圆周上竖起的壁(54、56;84、86;124、126)界定,所述壁分别成一间距地位于所述底面(16、106)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设备,用于处理颗粒状的物质(76),具有用于容纳和处理物质(76)的过程腔(20、128),具有含大量穿通孔的底面(16、106),过程空气(21、121)能够穿过所述穿通孔被引入所述过程腔(20、128),其中,所述穿通孔被设计为,产生两个在径向上相反地定向的流(29、49 ;110、113),所述流沿圆形的破碎区(52、115)相遇且向上折转,其中,在所述破碎区(52、115)中能够向物质(76)施加处理介质(74),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区(52、115)既在径向上的内侧也在径向上的外侧被在圆周上竖起的壁(54、56 ;84、86 ; 124、126)界定,所述壁分别成一间距地位于所述底面(16、106)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壁(54、56;84、86 ;124、126)由同轴的管段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壁(84、86)在下部分段中圆柱形地设计,在上部分段中径向地弯曲且在圆周方向上观察,沿波纹线(85、87)延伸。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壁(54,56;84、86 ;124、126)相互间的径向间距(66)被设计为,使得由壁界定的横截面是所述底面(16、106)的自由横截面的10%至4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壁界定的横截面是所述底面(16、106)的自由横截面的15%至35%。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壁界定的横截面是所述底面(16、106)的自由横截面的20%至30%。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壁(54、56;84、86 ;124、126)的下端部与所述底面(16、106)的高度差(6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伯特·许特林,
申请(专利权)人:赫伯特·许特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