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907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42
一种浮力结构,其具有船体、主甲板、从主甲板向下延伸的上柱形侧段、上截锥形侧段、柱形颈部、从柱形颈部延伸的下椭球形部段、椭球形龙骨以及紧固至该椭球形龙骨的外部的位于下部且位于外部的部分的鳍形附属件。上截锥形侧段位于上柱形侧段下面并且被保持成就运输深度而言位于水位线的上方以及就浮力结构的作业深度而言部分地位于水位线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浮力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10月27日提交名称为“BUOYANTSTRUCTURE(浮力结构)”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为14/524,992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是于2013年12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BUOYANTSTRUCTURE(浮力结构)的公开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序列号为14/105,321并于2014年10月28日公开为美国专利No.8,869,727”的部分继续申请,该部分继续申请是于2012年2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STABLEOFFSHOREFLOATINGDEPOT(稳定的海上浮动仓库)”的已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为13/369,600并于2014年3月4日公开为美国专利No.8,662,000的部分继续申请,该部分继续申请是于2010年10月28日提交的已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为12/914,709并于2012年8月28日公开为美国专利No.8,251,003的部分继续申请,该部分继续申请要求于2009年11月8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为61/259,201以及于2009年11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为61/262,533的权益;并且该部分继续申请要求于2011年8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为61/521,701的权益,这些临时申请均失效。这些参考在此全部并入。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用于支承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作业的浮力结构。
技术介绍
存在对下述浮力结构的需要:该浮力结构通过在形成于浮力结构中的隧道中设置多个动态可移动的易倾斜机构(tenderingmechanism)而提供对船舶的动能吸收能力。还存在对下述浮力结构的需要:该浮力结构在形成于浮力结构中的隧道内提供波阻尼和波解体。存在对下述浮力结构的需要:该浮力结构对隧道中的船舶的船体提供摩擦力。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满足这些需要。附图说明结合如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详细描述:图1是浮力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浮力结构的船体的竖向轮廓图。图3是处于作业深度的浮动的浮力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4A是在船舶接触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之前位于隧道中的多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俯视图。图4B是在船舶的船体已接触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时位于隧道中的多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俯视图。图4C是连接至船舶的位于隧道中的多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俯视图,其中,门关闭。图5是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中的一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正面立体图。图6是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中的一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折叠附视图。图7是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8是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9是隧道的剖面图。图10是位于浮力结构的船体中的Y形隧道的俯视图。图11是具有柱形颈部的浮力结构的侧视图。图12是具有柱形颈部的浮力结构的详细视图。图13是处于运输构型的具有柱形颈部的浮力结构的剖面图。图14是处于作业构型的具有柱形颈部的浮力结构的剖面图。下面参照列出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之前,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装置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并且所述装置可以以多种实施方式来实践或实施。本方面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支承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作业的浮力结构。实施方式使船舶能够在具有4英尺至40英尺海洋的恶劣的海上水环境和良好的海上水环境两者中安全进入到浮力结构中。实施方式通过提供用以容纳及保护用于接纳浮力结构内的人员的船舶的隧道而防止从浮力结构跌落的设备对人员造成伤害。实施方式提供位于海上领域中的浮力结构,该浮力结构在即将来临的飓风或海啸的情况下能够使许多人员同时迅速离开海上结构。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以将许多人员比如200至500个人从邻近的着火平台在不到1小时内迅速地转移至浮力结构的装置。该实施方式使得海上结构在海上灾难下能够被拖曳并且作为指挥中心进行作业以便于对灾难进行控制,并且使得海上结构可以用作医院或分诊中心。现在转至附图,图1描绘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以可操作的方式支承海上勘探、钻井、生产和储存装置的浮力结构。浮力结构10可以包括船体12,船体12可以在其上承载上层结构13。上层结构13可以根据待被支承的海上作业的类型而包括诸如住所区和船员舱室58、设备仓库、直升机机场54之类的设备和结以及许多其他结构、系统和设备的多种集合。起重机53可以被安装至上层结构。船体12可以通过若干悬链式系泊线16系泊至海底。上层结构可以包括飞行器库50。在上层结构上可以建造有控制塔51。该控制塔可以具有动态定位系统57。浮力结构10可具有隧道30,隧道30具有位于船体12中并通向隧道外部的位置的隧道口。隧道30可以在浮力结构10处于作业深度71处时接纳水。浮力结构可以具有独特的船体形状。参照图1和图2,浮力结构10的船体12可以具有主甲板12a和高度H,其中,主甲板12a可以是圆形的。从主甲板12a向下可以延伸有上截锥形部分14。在实施方式中,上截锥形部分14可以具有从主甲板12a向下延伸的上柱形侧段12b以及位于上柱形侧段12b下面并连接至下部的向内渐缩的截锥形侧段12c的向内渐缩的上截锥形侧段12g。浮力结构10还可以具有从下部的向内渐缩的截锥形侧段12c向下延伸并向外张开的下截锥形侧段12d。下部的向内渐缩的截锥形侧段12c和下截锥形侧段12d两者可以位于作业深度71的下方。浮力结构10还包括从下截锥形侧段12d向下延伸的下椭球形部段12e并且包括匹配的椭球形龙骨12f。下部的向内渐缩的截锥形侧段12c的竖向高度H1显著大于下截锥形侧段12d的示出为H2的高度。上柱形侧部12b的高度H3略大于下椭球形部段12e的示出为H4的高度。如示出的,上柱形侧段12b可以连接至向内渐缩的上截锥形侧段12g,以提供半径比船体半径大的主甲板以及上层结构13,上层结构13可以是圆形、方形其他形状,比如,半月形。向内渐缩的上截锥形侧段12g可以位于作业深度71上方。隧道3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可关闭的门34a和34b,门34a和34b可以替换地或结合地对隧道30提供天气和水防护。鳍形附属件84可以附接至船体的外部的位于下部且位于外部的部分。船体12被描绘为具有用于系泊浮力结构以形成系泊扩散的悬链式系泊线16。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船体的竖向轮廓的简化视图。隧道30可以具有设置在隧道侧部内并连接至隧道两侧的多个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24d和24h。在实施方式中,隧道30可以具有用于打开及关闭隧道口31的可关闭的门34a和34b。隧道地板35在浮力结构处于作业深度71处时可以接纳水。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深度,即,作业深度71和运输深度70。动态可移动易倾斜机构24d和24h可以在隧道底板35的上方定向并且可以都具有位于隧道30内的定位在作业深度71上方的部分以及在作业深度71下方延伸的部分。主甲板12a、上柱形侧段12b、向内渐缩的上截锥形侧段12g、下部的向内渐缩的截锥形侧段12c、下截锥形侧段12d、下椭球形部段12e以及匹配的椭球形龙骨12f都是共轴的并且具有共同的竖向轴线100。在实施方式中,船体12可以以在任意高度处垂直于竖向轴线100截取时的椭圆形截面为特征。由于船体12的椭球形外形,船体12的动态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浮力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力结构,包括:具有主甲板的船体、上柱形侧段、上截锥形侧段、柱形颈部、从所述柱形颈部延伸的下截锥形侧段、下椭球形部段、椭球形龙骨以及紧固至所述椭球形龙骨的外部的位于下部且位于外部的部分的鳍形附属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7 US 14/524,9921.一种浮力结构,包括:具有主甲板的船体、上柱形侧段、上截锥形侧段、柱形颈部、从所述柱形颈部延伸的下截锥形侧段、下椭球形部段、椭球形龙骨以及紧固至所述椭球形龙骨的外部的位于下部且位于外部的部分的鳍形附属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结构,其中,定位有用以在运输深度与作业深度之间移动的摆锤,并且其中,所述摆锤构造成在船舶于水中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阻抑所述船舶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结构,其中,所述主甲板具有上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选自包括下述各者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构件:船员舱室、直升机机场、起重机、控制塔、位于所述控制塔中的动态定位系统以及飞行器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斯·约翰内斯·万登沃姆
申请(专利权)人:裕廊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