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81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1:54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上述装置可包括:支撑部,配置有上述微流控芯片;以及加热密封部,对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施加热来密封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向微流控芯片施加热来进行密封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是从得到保健福祉部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的保健医疗研究开发产业的支持而执行的研究中导出的[课题固有号:HI13C2262研究课题名:“用于疟疾现场检验用基因超高速诊断的基于实验室芯片的多频道同时多路监测全过程自动化Real-timePCR系统开发”]。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具有通过微流控通道使流体流动,可同时执行多种实验条件的功能。具体地,利用塑料、玻璃、硅等的基板(或芯片材料)来制作微通道,通过这种通道使流体(例如,液体试样)移动之后,在微流控芯片内的多个腔体例如可进行混合及反应。如上所述,以往在实验室中执行的实验可在较小的芯片内执行的观点上,微流控芯片也被称作“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微流控芯片不仅可在制药、生物工程、医药、化学等领域中创出费用和时间节减的效果,而且可提高正确度和有效性、可靠性。例如,使用微流控芯片,与以往的方法,可显著减少细胞培养和增殖及分化等中使用的昂贵的试样的使用量,由此可节减相当多的费用。而且,蛋白质样品或细胞样品也比起以往的方法使用明显少的量,并且可利用其来进行影像分析,故而可减少样品的使用量或消耗量及分析时间。只是,存在如下问题:在微流控芯片中执行规定的反应(尤其是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期间,向反应区域施加热来导致流体气化而被流失,或者在反应结束的微流控芯片渗漏流体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揭示一种在微流控芯片内部的反应区域的两个端部、通常在流入部及流出部利用用于密封反应区域的阀门(valve)或密封盖(sealingcap)的技术。但是,这种密封技术存在反应区域内基于流体的气化而产生多个气泡的问题。与此相关地,图1表示以往的PCR芯片的PCR反应结果。如图所示,在反应期间,因施加于流体的热而导致流体气化而产生多个气泡(参照图1的(a)部分)。气泡不仅导致难以精密测定反应区域内部而且因这种气泡导致反应结果扭曲,由此存在着抑制可靠性的问题(参照图1的(b)部分)。因此,需要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来施加热,由此可密封微流控芯片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上述装置颗包括:支撑部,配置有上述微流控芯片;以及加热密封部,向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施加热,密封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优选地,上述加热密封部对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进行接触加热来熔解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突出部,由此可密封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并且,优选地,上述加热密封部可包括:热接触部,分别与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进行热接触;加热器,对上述热接触部进行加热;以及温度传感器,测定上述热接触部的温度。并且,优选地,上述热接触部的芯片接触区域可向内侧凹陷形成,使得被上述热接触部熔解的上述突出部密封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开口部。并且,优选地,在上述热接触部的上述芯片接触区域的表面可涂布离型剂。并且,优选地,还可包括驱动部,上述驱动部为了用上述加热密封部对上述微流控芯片的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施加热,朝向配置于上述支撑部的上述微流控芯片移动上述加热密封部。并且,优选地,上述加热密封部还可包括芯片固定部,当基于上述驱动部的上述加热密封部的移动及上述加热密封部的热接触时,上述芯片固定部用于防止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动。并且,优选地,上述芯片固定部沿着上述支撑部方向突出形成,上述芯片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体现,由此可调节上述芯片固定部的突出长度。并且,优选地,上述支撑部向内侧凹陷,并可形成上述微流控芯片的配置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密封系统。上述系统可包括: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的操作方法。上述方法可包括:在上述密封装置的支撑部上提供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步骤;对上述密封装置的加热密封部进行加热的步骤;对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进行接触加热,为了使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熔解,将上述加热的加热密封部移动至上述微流控芯片上的步骤;以及使上述熔解的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凝固来密封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上述微流控芯片可包括:流入部,使流体流入;反应区域,对通过上述流入部流入的流体执行规定的反应;以及流出部,从上述反应区域流出上述流体,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分别包括使上述流体流入的开口部及与上述开口部相邻地突出形成的突出部。优选地,上述突出部受热而被熔解,由此可密封上述开口部。并且,优选地,上述反应可以是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借助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向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施加热,流入部及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熔解及凝固,由此可密封微流控芯片。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分别包括使流体流入的开口部及与开口部相邻地突出形成的突出部,当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的密封操作时,可更容易地密封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由此,防止注入到微流控芯片内的流体的消失的同时即使微流控芯片执行规定的反应,也能去除气泡的产生等,由此可改善反应结果的正确性及快速性。附图说明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中引用的附图,提供各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表示以往的PCR芯片的PCR反应结果。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密封部。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密封部。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密封部。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密封部。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的操作方法。图9至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系统的密封工序。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的示例性密封结果。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密封的微流控芯片的示例性反应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各附图的结构要素附加附图标记,针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应当留意即使表示在其他附图上,也尽量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当对于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被判断为阻碍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理解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并且,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局限于此,而是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形而多样地实施。在说明书全文中,当某些部分与其它部分“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括其中间隔着其它器件“间接连接”的情况。在说明书全文中,当某些部分“包括”某些结构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反对的记载内容,则意味着还可包括其它结构要素而不是除外其它结构要素。并且,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是用来区别其结构要素和其它结构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部,使流体流入;反应区域,对通过上述流入部流入的流体执行规定的反应;以及流出部,从上述反应区域流出上述流体,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分别包括使上述流体流入的开口部及与上述开口部相邻地突出形成的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4 KR 10-2014-0158794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部,使流体流入;反应区域,对通过上述流入部流入的流体执行规定的反应;以及流出部,从上述反应区域流出上述流体,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分别包括使上述流体流入的开口部及与上述开口部相邻地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受热而被熔解,由此对上述开口部进行密封。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配置有上述微流控芯片;以及加热密封部,对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施加热来密封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密封部使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进行接触加热,来使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突出部熔解,由此对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进行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密封部包括:热接触部,分别与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流入部及流出部进行热接触;加热器,对上述热接触部进行加热;以及温度传感器,测定上述热接触部的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接触部的芯片接触区域向内侧凹陷形成,使得被上述热接触部熔解的上述突出部对上述流入部及上述流出部的开口部进行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接触部的上述芯片接触区域的表面涂布离型剂。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密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佑卞在荣李正桓金德中许俊金银燮郑松均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生物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