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48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电性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如此,满足电连接器的防水需求,且大幅缩小电连接器前后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与现有的USB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USB3.1包括三种类型Type-A、Type-B及Type-C。较早前USBIF组织公布了USB3.1标准规范后,令USB的速度进一步提升至10Gbps外,并且进一步把USB供电能力提升至最高100W,为了迎合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USBIF决定研发全新USB3.1TypeC接口。然而,现有的USB3.1连接器在防水方面的应用并不多,当插接口内渗入水分或潮气时,所述水分或潮气会沿着插接口向后渗入到后方的元器件中,从而损坏所述电连接器及元器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电性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筒部自后向前插接于所述镂空部内,所述后端壁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后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壁及后壁垂直于插接筒部的延伸方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持筒部设有包覆于舌板外侧的顶端壁、底端壁以及两侧端壁,所述顶端壁、底端壁和/或两侧端壁前端设有缺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向前凸伸形成所述舌板,所述导电端子暴露于舌板上形成所述电性接触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上的第一绝缘部以及镶埋于第一绝缘部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位于舌板上的第二绝缘部以及镶埋于第二绝缘部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舌板包括用以将第一导电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镶埋在一起的第三绝缘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中壳及舌板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包覆于中壳插接筒部上半部分的顶部以及自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延伸的两上翼部,所述下壳体包括包覆于中壳插接筒部下半部分的底部以及自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延伸的两下翼部,所述两侧的上翼部与下翼部分别贴合在一起形成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自下而上穿设于挂耳部上的固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抵持于外壳前端且包覆围绕于插接筒部外侧的封闭圈以及抵持于所述封闭圈前端的弹性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为USBC型3.1连接器。本技术通过将金属壳体设置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且大幅缩小电连接器前后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1再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分离出外壳后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4中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中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内壳和中壳的立体组合图。图8为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附图标记:电连接器100插接口101舌板102外壳1上壳体11顶部110上翼部111下壳体12底部120下翼部121挂耳部13安装孔14固持件15中壳2插接筒部20后壁24镂空部25内壳3顶端壁31侧端壁32底端壁33固持筒部30缺口35后端壁34绝缘本体4屏蔽片5第一绝缘部61第二绝缘部62第三绝缘部63第一导电端子71第二导电端子72电性接触部701固持部702焊接部703封闭圈8弹性密封圈9电路板2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防水的电连接器100,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接口101以及位于所述插接口101内的舌板102,所述舌板102上设有电性接触部701,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101外侧的中壳2以及位于中壳2内的内壳3,所述中壳2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101的插接筒部20以及自插接筒部20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24,所述后壁24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102穿过的镂空部25,所述内壳3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102的固持筒部30以及自固持筒部30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34,所述后壁24与所述后端壁34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102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101。如此设置,所述内壳3可以与舌板102实现较好的密封,所述内壳3与中壳2之间密封贴合,使所述插接口101内具有很好的密封防水效果,当插接口101内进入水分或潮气时,所述插接口101后方不会受到水分的侵袭,从而有效保护所述电连接器100以及电连接器100后方元器件,延长使用寿命;其次,所述后壁24与所述后端壁34前后密封贴合,相较于水平延伸的两个平面上下贴合来说,所述密封贴合结构能够大大缩短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的尺寸,另一方面,所述舌板102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101,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至相关设备(未图示)后,所述插接口101向前顶持于所述设备的机壳(未图示)上,由于所述设备机壳具有一定厚度,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机壳与所述插接口101共同形成一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腔(未图示),如此,节省了插接口101外壳金属壳体的前后尺寸,从而大大缩小了电连接器100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有更有利于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2通过抽引工艺制成,如此,所述中壳2具有较好的整体密闭效果,且便于制造。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筒部30自后向前插接于所述镂空部25内,所述后端壁34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24后方。如此设置,所述内壳3自后向前套接于中壳2的镂空部25内,使得内壳3和中壳2之间的固持更加稳定,同时有利于组装和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端壁34也可密封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电性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21 CN 20162114641121.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电性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插接口外侧的中壳以及位于中壳内的内壳,所述中壳包括前后延伸的用以形成所述插接口的插接筒部以及自插接筒部后端向内部弯折且包拢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供舌板穿过的镂空部,所述内壳包括用以固持所述舌板的固持筒部以及自固持筒部后端向外弯折且外散延伸的后端壁,所述后壁与所述后端壁前后密封贴合,所述舌板自后向前凸伸出所述插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筒部自后向前插接于所述镂空部内,所述后端壁密封焊接于所述后壁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壁及后壁垂直于插接筒部的延伸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筒部设有包覆于舌板外侧的顶端壁、底端壁以及两侧端壁,所述顶端壁、底端壁和/或两侧端壁前端设有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向前凸伸形成所述舌板,所述导电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社民滕海江蓝天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