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收放的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43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收放的数据线,包括保护体、传输线和本体,本体包括连接体和固定体,连接体和固定体垂直连接构成T字型,连接体的自由端设置有插头,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的内部,固定体上设置有插口,传输线的一端和插头相连,传输线的另一端和插口相连,所述保护体为开设有空腔的矩形块,所述空腔的形状和连接体相匹配,固定体和保护体拼接设置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护线的作用,并且结构紧凑,方便携带,解决现有数据线过长,不易收放,容易折叠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收放的数据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收放的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的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的数据线各种各样,例如可以用来上网的、刷机的、还有带充电的。现在的数据线大多接通的线很长,随身携带为了方便存放,往往需要将线折叠起来。而将线进行多次缠绕会损伤线的寿命,进而减少数据线的使用价值,降低其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易收放的数据线,该数据线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护线的作用,并且结构紧凑,方便携带,解决现有数据线过长,不易收放,容易折叠致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易收放的数据线,包括保护体、传输线和本体,本体包括连接体和固定体,连接体和固定体垂直连接构成T字型,连接体的自由端设置有插头,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的内部,固定体上设置有插口,传输线的一端和插头相连,传输线的另一端和插口相连,所述保护体为开设有空腔的矩形块,所述空腔的形状和连接体相匹配,固定体和保护体拼接设置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于:将数据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内,并给连接体设置相应的保护体,在保证连接功能与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的双重保障,使得数据线在收放的时候无需折叠传输线,防止传输线因多次折叠出现损伤的现象,提高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连接体,使得长数据线得以很好的存放,提高了数据线的存放效率,减小了收放工作的麻烦程度。固定体上与插口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保护体上与固定体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接口,第一凸起和接口的位置和数量一一相对应。第一凸起和接口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固定体和保护体有机的结合,实现本体和保护体的一体连接,从而实现保护数据线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数据线的保护不仅仅在于对传输线的保护,也因为设置了供插头放置的空腔,因此也能够对数据线的插头进行保护,实现了对数据线的整体保护。这种设置的好处也在于,可以将本体和保护体直接抽出,实现本体和保护体的快速分离。保护体包括铰接轴、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所述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均和铰接轴铰接,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围成空腔,第一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均与固定体连接。保护体设置为铰接结构,可以轻松的将数据线的插头抽出,方便使用。当然,这种连接方式因为是铰接可能会较上述抽出连接方式更加容易损伤。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均能独立绕着铰接轴转动。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和第三保护体的设置,能够实现整个结构的灵活操作。第二保护体上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和插头的形状相匹配。第二保护体的矩形凹槽能够帮助插头没有碰触的设置在保护体内。固定体上与连接体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接口的形状相匹配,且第二凸起和接口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当数据线的插头和电脑等外接体相连的时候,为了方便放置数据线,可以通过将第二凸起和接口连接的方式,方便数据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位置安放。固定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备用插口。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起到保护线的作用,并且结构紧凑,方便携带,解决现有数据线过长,不易收放,容易折叠致损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体背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第二保护体,13-第三保护体,14-铰接轴,15-接口,2-本体,21-连接体,22-插头,23-固定体,24-插口,25-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易收放的数据线,包括保护体1、传输线和本体2,本体2包括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垂直连接构成T字型,连接体21的自由端设置有插头22,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21的内部,固定体23上设置有插口24,传输线的一端和插头22相连,传输线的另一端和插口24相连,所述保护体1为开设有空腔的矩形块,所述空腔的形状和连接体21相匹配,固定体23和保护体1拼接设置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于:将数据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21内,并给连接体21设置相应的保护体1,在保证连接功能与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实现对数据传输线的双重保障,使得数据线在收放的时候无需折叠传输线,防止传输线因多次折叠出现损伤的现象,提高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连接体21,使得长数据线得以很好的存放,提高了数据线的存放效率,减小了收放工作的麻烦程度。实施例2固定体23上与插口24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保护体1上与固定体23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接口15,第一凸起和接口1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相对应。第一凸起和接口1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固定体23和保护体1有机的结合,实现本体2和保护体1的一体连接,从而实现保护数据线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数据线的保护不仅仅在于对传输线的保护,也因为设置了供插头22放置的空腔,因此也能够对数据线的插头22进行保护,实现了对数据线的整体保护。这种设置的好处也在于,可以将本体2和保护体1直接抽出,实现本体2和保护体1的快速分离。实施例3如图3所示,保护体1包括铰接轴14、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和第三保护体13,所述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和第三保护体13均和铰接轴14铰接,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和第三保护体13围成空腔,第一保护体11和第三保护体13均与固定体23连接。保护体1设置为铰接结构,可以轻松的将数据线的插头22抽出,方便使用。当然,这种连接方式因为是铰接可能会较上述抽出连接方式更加容易损伤。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和第三保护体13均能独立绕着铰接轴14转动。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和第三保护体13的设置,能够实现整个结构的灵活操作。第一保护体12上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和插头2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保护体12的矩形凹槽能够帮助插头22没有碰触的设置在保护体1内。如图4所示,固定体23上与连接体21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5,所述第二凸起25和接口15的形状相匹配,且第二凸起25和接口1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当数据线的插头22和电脑等外接体相连的时候,为了方便放置数据线,可以通过将第二凸起25和接口15连接的方式,方便数据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位置安放。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易收放的数据线

【技术保护点】
易收放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体(1)、传输线和本体(2),本体(2)包括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垂直连接构成T字型,连接体(21)的自由端设置有插头(22),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21)的内部,固定体(23)上设置有插口(24),传输线的一端和插头(22)相连,传输线的另一端和插口(24)相连,所述保护体(1)为开设有空腔的矩形块,所述空腔的形状和连接体(21)相匹配,固定体(23)和保护体(1)拼接设置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易收放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体(1)、传输线和本体(2),本体(2)包括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连接体(21)和固定体(23)垂直连接构成T字型,连接体(21)的自由端设置有插头(22),传输线设置在连接体(21)的内部,固定体(23)上设置有插口(24),传输线的一端和插头(22)相连,传输线的另一端和插口(24)相连,所述保护体(1)为开设有空腔的矩形块,所述空腔的形状和连接体(21)相匹配,固定体(23)和保护体(1)拼接设置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收放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固定体(23)上与插口(24)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保护体(1)上与固定体(23)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接口(15),第一凸起和接口(15)的位置和数量一一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收放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保护体(1)包括铰接轴(14)、第一保护体(11)、第一保护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家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