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插层型纳米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91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共插层型纳米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组份组成(以wt.%表示):70-100%PP的材料和0.3-40%纳米填料,1份重量的纳米填料中含有10-90%的无机层状材料和10-90%的共插层剂。生产方法包括研磨、纳米填料混料、挤压、造粒。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加入了丙烯酸酯使PP材料的极性提高到μ=0.65,有效解决了PP材料与聚氨酯粘接的问题;其次是使丙烯酸酯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达到10-30纳米尺度,具有非常大的界面面积,化学键合使无机分散相与聚合物基体界面具有理想的粘接性能,可消除无机物与聚合物基体两物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充分发挥无机物内在的优异力学性能、高耐热性、阻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PP为原料的高新领域复合材料,尤其是加入以无机层状材料和丙烯酸酯及其他助剂复合而成的纳米填料混合形成新型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汽车仪表板骨架普遍采用的是ABS工程材料,该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具有易加工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因而受到广泛应用,但其热变形温度低(一般在80℃),可燃、比重大且价格高,PP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表面刚度和韧性,其热变形温度一般在100℃,通过加入纳米填料后可以提高到115℃。 PP材料的流动性较好,熔融指数远高于ABS,在注射时压力可降低25%,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其成本因选用的基料不同也可以得到很好控制,鉴于以上两种材料性能对比,仪表板骨架材料采用PP材料替代ABS正是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特性、解决汽车轻量化等的前提下提出的。传统的PP材料是非极性材料,其不易和聚氨脂发泡料粘接是汽车仪表板行业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 PP材料与聚氨酯粘接的问题,有两个关键因素是必须要解决的首先是PP材料表面的极性化处理,由于PP材料为非极性材料,在常规情况下它是不能和聚氨酯融合的,其次是使丙烯酸酯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虽然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共插层型纳米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份组成(以wt.%表示):70-100%的PP材料和0.3-40%的纳米填料,其中1份重量的纳米填料中含有10-90%的无机层状材料和10-90%的共插层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敖齐贾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