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79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减速带拨爪装置、弹簧复位系统、曲柄连杆装置、发条储能装置。汽车驶过减速带,减速带拨爪装置产生下降位移,通过支撑板传递到曲柄连杆装置,曲柄连杆装置实现将竖直位移转换为旋转运动,汽车通过后,支撑板上的弹簧复位系统将减速带恢复至原位;曲柄滑块机构后部通过齿轮连接发条储能装置,发条输入端与曲柄滑块机构通过齿轮连接,输出端用齿轮与发电机相连,起到储能延续发电动力的作用,最后发电机对用电器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为纯机械结构,便于推广应用,可用于收费站、停车场出入口,实现广告、路灯等电器设备的基本电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因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损失极为惨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道路减速带被用作强制性控速设施,并对减少超速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随着减速带的广泛使用,车辆通过道路减速带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不仅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而且振动产生的能量白白浪费。为了节约能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将该部分能量加以回收利用的能量回收装置。现有的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安装工序繁琐等缺点,不便于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推广应用的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以将这部分振动能量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汽车压踏减速带的振动能量回收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减速带拨爪装置、支撑板、至少两根导向柱、至少两个复位弹簧、至少一组曲柄连杆装置、至少一组发条储能装置、发电机以及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凹槽内,且固定支架的上平面与地面平齐;减速带拨爪装置铰接于固定支架两端转动槽内,减速带拨爪装置下端最低处与支撑板的上平面相接触,导向柱顶部均匀分布焊接于支撑板的下平面,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复位弹簧绕制在导向柱上;曲柄连杆装置通过连杆与支撑板相连,并通过第一动力齿轮与发条储能装置啮合,发条储能装置末端通过发条盒固连齿轮与发电机啮合连接。所述的减速带拨爪装置包括减速带左拨爪和减速带右拨爪,其中,减速带左拨爪和减速带右拨爪分别通过销钉铰接于固定支架上,两拨爪之间以宽齿相咬合,且齿之间无严格啮合关系。所述曲柄连杆装置包括连杆、扣盖、扣盖轴、第一动力齿轮;其中,连杆一端与支撑板通过销钉相铰接,另一端与扣盖的上部铰接,扣盖的下部与扣盖轴固定连接,扣盖轴末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动力齿轮通过键与扣盖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发条储能装置包括第二动力齿轮、发条轴、发条和发条盒固连齿轮;其中,第二动力齿轮与第一动力齿轮啮合,并与发条轴固定连接,发条轴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线状孔与发条固定连接,发条末端与发条盒内壁凸起焊接,发条盒固连齿轮与发条轴通过轴承连接,并与发电机动力轴上的齿轮啮合。进一步地,该装置包括四根导向柱、四个复位弹簧,四根导向柱均匀布置于支撑板的四个顶角位置,保证支撑板的平衡。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复位弹簧绕制在导向柱上的方式为:复位弹簧的外径尺寸大于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径,复位弹簧的下端限制于固定支架的导槽上部,复位弹簧压缩时,仅导向柱在导槽内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复位弹簧绕制在导向柱上的方式为:复位弹簧的外径尺寸小于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径,复位弹簧原长时,复位弹簧的下端长于导向柱的下端,复位弹簧压缩时,复位弹簧与导向柱同时在导槽内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对现有减速带的形状做了改动,分为左右两个拨爪,两拨爪之间以宽齿相啮合,该设计一方面迎合了本作品发电下降位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改进了现有减速带的功能:汽车高速通过时两拨爪啮合不同步,地面凸起部分仍存在,达到减速的作用,低速通过时减速带下降至地面平齐处,大大减少了不适感;2.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设计出竖直发电方式,即利用减速带竖直下降运动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转化为旋转运动,进而切割磁感线发电,该想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减速带发电,还可以对其他相关方面加以借鉴,如路面发电等;3.本专利技术借用机械表的发条结构,在储能装置中加入发条,一方面可以存储汽车通过减速带收集的能量,另一方面由于发条弹性恢复的滞后性,使得发电不仅仅在汽车通过减速带的一瞬间,而且还可以持续发电;4.本专利技术将汽车通过减速带损耗的能量用于发电,不仅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而且发电方式清洁环保,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实质性;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为纯机械结构,性能上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寿命长久,便于维修,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减速带拨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曲柄连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发条储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速带拨爪装置;2支撑板;3导向柱;4复位弹簧;5曲柄连杆装置;6发条储能装置;7发电机;8固定支架;9减速带左拨爪;10减速带右拨爪;11销钉;12连杆;13扣盖;14扣盖轴;15第一动力齿轮;16第二动力齿轮;17发条轴;18发条盒固连齿轮;19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所示的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减速带拨爪装置1,支撑板2,导向柱3,复位弹簧4,曲柄连杆装置5,发条储能装置6,发电机7,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支架8固定安装在地面凹槽内,且支架上平面与地平面平齐;减速带拨爪装置1与固定支架8两端转动槽通过可转动铰连接,减速带拨爪下端最低处与支撑板2相接触,两对导向柱3顶部与支撑板均匀分布焊接,导向柱3下端伸入固定支架8的导槽内,两对复位弹簧4绕制在导向柱3上;曲柄连杆装置5与支撑板2相连,并与发条储能装置6啮合,发条储能装置6末端与发电机7啮合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所示的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当汽车通过减速带时,左拨爪9、右拨爪10在汽车压力作用下,左拨爪9顺时针转动,右拨爪10逆时针转动,下降至与地面平齐甚至略低于地面,汽车平稳通过,降低了不适感;支撑板2随之向下运动,压缩支撑板2底部的两对复位弹簧4,使得复位弹簧4受力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减速带下降的位移通过支撑板2传递到曲柄连杆机构5上,曲柄连杆机构5实现将竖直位移转换为旋转运动,并通过扣盖轴14固连的第一动力齿轮齿轮15与发条储能装置的第二动力齿轮16啮合,将动力传输给发条储能机构6。第二动力齿轮16带动与之固连的发条轴17转动,发条19与发条轴17固定端受扭矩作用开始储能,并通过另一端将动力输出给与输出端固连的齿轮;发条盒固连齿轮18与发电机7动力轴上的齿轮啮合,带动电动机发电,进而给路面用电机供电;汽车通过后,支撑板2不再受汽车压力,两对复位弹簧4弹性恢复,带动支撑板2向上运动,支撑板2到达极限位置,使减速带恢复至原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减速带拨爪装置(1)、支撑板(2)、至少两根导向柱(3)、至少两个复位弹簧(4)、至少一组曲柄连杆装置(5)、至少一组发条储能装置(6)、发电机(7)以及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凹槽内,且固定支架的上平面与地面平齐;减速带拨爪装置铰接于固定支架两端转动槽内,减速带拨爪装置下端最低处与支撑板的上平面相接触,导向柱顶部均匀分布焊接于支撑板的下平面,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复位弹簧绕制在导向柱上;曲柄连杆装置通过连杆与支撑板相连,并通过第一动力齿轮(15)与发条储能装置啮合,发条储能装置末端通过发条盒固连齿轮(18)与发电机啮合连接;所述的减速带拨爪装置包括减速带左拨爪(9)和减速带右拨爪(10),其中,减速带左拨爪和减速带右拨爪分别通过销钉铰接于固定支架上,两拨爪之间以宽齿相咬合,且齿之间无严格啮合关系;所述曲柄连杆装置包括连杆(12)、扣盖(13)、扣盖轴(14)、第一动力齿轮(15);其中,连杆一端与支撑板通过销钉相铰接,另一端与扣盖的上部铰接,扣盖的下部与扣盖轴固定连接,扣盖轴末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动力齿轮通过键与扣盖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发条储能装置包括第二动力齿轮(16)、发条轴(17)、发条(19)和发条盒固连齿轮(18);其中,第二动力齿轮与第一动力齿轮啮合,并与发条轴固定连接,发条轴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相连,另一端通过线状孔与发条固定连接,发条末端与发条盒内壁凸起焊接,发条盒固连齿轮与发条轴通过轴承连接,并与发电机动力轴上的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减速带拨爪装置(1)、支撑板(2)、至少两根导向柱(3)、至少两个复位弹簧(4)、至少一组曲柄连杆装置(5)、至少一组发条储能装置(6)、发电机(7)以及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凹槽内,且固定支架的上平面与地面平齐;减速带拨爪装置铰接于固定支架两端转动槽内,减速带拨爪装置下端最低处与支撑板的上平面相接触,导向柱顶部均匀分布焊接于支撑板的下平面,导向柱的下端伸入固定支架的导槽内,复位弹簧绕制在导向柱上;曲柄连杆装置通过连杆与支撑板相连,并通过第一动力齿轮(15)与发条储能装置啮合,发条储能装置末端通过发条盒固连齿轮(18)与发电机啮合连接;所述的减速带拨爪装置包括减速带左拨爪(9)和减速带右拨爪(10),其中,减速带左拨爪和减速带右拨爪分别通过销钉铰接于固定支架上,两拨爪之间以宽齿相咬合,且齿之间无严格啮合关系;所述曲柄连杆装置包括连杆(12)、扣盖(13)、扣盖轴(14)、第一动力齿轮(15);其中,连杆一端与支撑板通过销钉相铰接,另一端与扣盖的上部铰接,扣盖的下部与扣盖轴固定连接,扣盖轴末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一动力齿轮通过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杰余文韬孙宁宁李垚腾鑫雨任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