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钧照专利>正文

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78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包括空气管、滤清器、进气管、雾化器、出气管、电喷、控制器和显示屏,雾化器包括水箱、加水口、孔塞、湿膜、水泵、进水器、淋水器、风机、水位感应器、电镀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电磁阀和保温层,雾化器内部的底端固定水箱,水箱上方安装湿膜,水箱内安装水泵,水泵连接着进水器,进水器另一端安装淋水器,水箱上方靠近出气管一处安装风机,水箱内底部安装水位感应器和电镀片,雾化器内壁靠近出气管附近安装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雾化器增加即将进入电喷中空气的湿度,从而使水分子充分裂解成H2和O2,进一步使电喷中的燃料充分燃烧,既节省燃料又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械
,尤其是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
技术介绍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喷气式发动机,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常见的有柴油机和汽油机,汽车发动机中燃料充分燃烧后尾气主要成分为CO2和H2O,若不充分燃烧,尾气中含有CO、C(黑烟)、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后会破坏臭氧层、导致酸雨、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因此汽车发动机中燃料充分燃烧后会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漩涡增湿器,可使进入电喷中的空气保持合适的湿度,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包括空气管、滤清器、进气管、雾化器、出气管、电喷、控制器和显示屏,滤清器一端有空气管,滤清器的另一端安装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器连接,雾化器另一侧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电喷连接,雾化器包括水箱、加水口、孔塞、湿膜、水泵、进水器、淋水器、风机、水位感应器、电镀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电磁阀和保温层,雾化器的外表面包裹一层保温层,雾化器内部的底端固定水箱,水箱的下底面安装电磁阀,电磁阀贯穿水箱、雾化器和保温层的下底面,水箱的一侧设有加水口,加水口穿出雾化器外壳,加水口上塞着孔塞,水箱内侧壁与加水口的连接处固定第二过滤棉,水箱口处安装与水箱口大小相同的第一过滤棉,水箱上方安装湿膜,水箱内安装水泵,水泵连接着进水器,进水器另一端安装淋水器,淋水器位于湿膜上方,水箱上方靠近出气管一处安装风机,水箱内底部安装水位感应器和电镀片,雾化器内壁靠近出气管附近安装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电镀片和电磁阀电连接在外部的控制器上,控制器与显示屏电连接,显示屏上显示水位、温度和湿度,并且有控制温度、湿度和电磁阀开关的按钮。第一过滤棉和第二过滤棉均为生化棉。初始时,水箱内有4L水。雾化器内的湿度保持在湿度40-80之间。干燥的空气经过滤清器过滤后,进入雾化器中,在雾化器中加湿,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与氧气燃烧主要生成CO2和H2O,均为气体,可推动活塞运动,湿润的空气进入到电喷中后进一步增加了电喷中气体的含量,加速了活塞的运动,雾化的水中含氧量增加,可以辅助汽油燃烧的更彻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可通过雾化器增加即将进入电喷中空气的湿度,加速活塞的运动,并且使电喷中的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既节省燃料又保护环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管,2.滤清器,3.进气管,4.雾化器,5.出气管,6.电喷,7.水箱,8.加水口,9.孔塞,10.湿膜,11.水泵,12.进水器,13.淋水器,14.风机,15.水位感应器,16.电镀片,17.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控制器,20.显示屏,21第一过滤棉,22.第二过滤棉,23.电磁阀,24.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包括空气管1、滤清器2、进气管3、雾化器4、出气管5、电喷6、控制器19和显示屏20,滤清器2一端有空气管3,滤清器2的另一端安装进气管3,进气管3的另一端与雾化器4连接,雾化器4另一侧与出气管5连接,出气管5的另一端与电喷6连接,雾化器4包括水箱7、加水口8、孔塞9、湿膜10、水泵11、进水器12、淋水器13、风机14、水位感应器15、电镀片16、温度传感器17、湿度传感器18、第一过滤棉21、第二过滤棉22、电磁阀23和保温层24,第一过滤棉21和第二过滤棉22为生化棉,雾化器4的外表面包裹一层保温层24,雾化器4内部的底端固定水箱7,初始时,水箱7内有4L水,水箱7的下底面安装电磁阀23,电磁阀23贯穿水箱7、雾化器4和保温层24的下底面,水箱7的一侧设有加水口8,加水口8穿出雾化器4外壳,加水口8上塞着孔塞9,加水口8方便及时对水箱7内加水,防止水箱7内缺水,孔塞9可防止水从加水口8中溢出,水箱7内侧壁与加水口8的连接处固定第二过滤棉22,第二过滤棉22可过滤掉从加水口8中加水水箱7内水的杂质,水箱口处安装与水箱口大小相同的第一过滤棉21,水箱7上方安装湿膜10,第一过滤棉21可过滤掉从湿膜10滴入水箱7中的水的杂质,水箱7内安装水泵11,水泵11连接着进水器12,进水器12另一端安装淋水器13,淋水器13位于湿膜10上方,水泵11将水箱7中的水抽出,经过进水器12到淋水器13中,通过淋水器13撒到湿膜10上,湿膜10即可增加干燥空气的湿度,水箱7上方靠近出气管5一处安装风机14,风机14增加空气的流动,水箱7内底部安装水位感应器15和电镀片16,雾化器4内壁靠近出气管5附近安装温度感应器17和湿度感应器18,温度感应器17、湿度感应器18、水位感应器15、电镀片16和电磁阀23电连接在外部的控制器19上,控制器16与显示屏20电连接,显示屏20上显示水位、温度和湿度,并且有控制温度、湿度和电磁阀23开关的按钮,当室外温度低于0度并且内燃机不工作时,可按动显示屏20上的电磁阀23开关,打开电磁阀23,将水箱7中的水放掉,防止水结冰,冻坏水箱7,水位感应器15可检测出水箱7内的水位,然后显示到显示屏20上,通过看显示屏20上的水位,及时向水箱7内加水,防止水箱7内缺水,电镀片16控制雾化器4内的温度和湿度,湿度保持在40-80之间,空气经过空气管1进入滤清器2过滤,然后经过进气管3进入到雾化器4中,在雾化器4中加湿到40-80后通过出气管5进入电喷6,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与氧气燃烧主要生成CO2和H2O,均为气体,可推动活塞运动,湿润的空气进入到电喷6中后进一步增加了电喷6中气体的含量,加速了活塞的运动,雾化的水中含氧量增加,可以辅助汽油燃烧的更彻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包括空气管、滤清器、进气管、雾化器、出气管、电喷、控制器和显示屏,滤清器一端有空气管,滤清器的另一端安装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器连接,雾化器另一侧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电喷连接,雾化器包括水箱、加水口、孔塞、湿膜、水泵、进水器、淋水器、风机、水位感应器、电镀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电磁阀和保温层,雾化器的外表面包裹一层保温层,雾化器内部的底端固定水箱,水箱的下底面安装电磁阀,电磁阀贯穿水箱、雾化器和保温层的下底面,水箱的一侧设有加水口,加水口穿出雾化器外壳,加水口上塞着孔塞,水箱内侧壁与加水口的连接处固定第二过滤棉,水箱口处安装与水箱口大小相同的第一过滤棉,水箱上方安装湿膜,水箱内安装水泵,水泵连接着进水器,进水器另一端安装淋水器,淋水器位于湿膜上方,水箱上方靠近出气管一处安装风机,水箱内底部安装水位感应器和电镀片,雾化器内壁靠近出气管附近安装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器、电镀片和电磁阀电连接在外部的控制器上,控制器与显示屏电连接,显示屏上显示水位、温度和湿度,并且有控制温度、湿度和电磁阀开关的按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的涡旋增湿器,包括空气管、滤清器、进气管、雾化器、出气管、电喷、控制器和显示屏,滤清器一端有空气管,滤清器的另一端安装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器连接,雾化器另一侧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电喷连接,雾化器包括水箱、加水口、孔塞、湿膜、水泵、进水器、淋水器、风机、水位感应器、电镀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过滤棉、第二过滤棉、电磁阀和保温层,雾化器的外表面包裹一层保温层,雾化器内部的底端固定水箱,水箱的下底面安装电磁阀,电磁阀贯穿水箱、雾化器和保温层的下底面,水箱的一侧设有加水口,加水口穿出雾化器外壳,加水口上塞着孔塞,水箱内侧壁与加水口的连接处固定第二过滤棉,水箱口处安装与水箱口大小相同的第一过滤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照
申请(专利权)人:王钧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