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20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粒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包括混料装置和挤塑装置,混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塑装置的进料口对接,混料装置包括料斗、搅拌单元和供给单元,搅拌单元安装于料斗的进料口,供给单元安装于料斗的出料口,搅拌单元包括驱动器和若干根搅拌杆,驱动器与搅拌杆传动连接,供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和拨动杆,驱动气缸与拨动杆传动连接,挤塑装置包括挤料杆,该挤料杆包括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有增压段、捏合段、混炼段和挤出段,挤料杆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物料搅拌效果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挤出效果好。

Plastic granule produc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lastic particle production equipment fiel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plastic grain prod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mixing device and extrusion device, a mixing device inlet and extrusion device butt, m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hopper, mixing unit and supply unit, feeding unit installed in the mixing hopper export, material supply unit installed in the hopper mouth, the mixing unit comprises a drive and a plurality of stirring rod drive is connected with a stirring rod drive supply unit comprises a driving cylinder and toggle lever, the driving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ggle rod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es a rod extrusion material extrusion, the extruded rod comprises along the feed to the feed direction is orderly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ction, kneading, mixing and extrusion, extrusi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aterial mixing effect, improved service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good extrus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塑胶粒挤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加工物料进行混料的步骤中,一般是将不同的物料倒入料斗中,再通过料斗中设有的搅拌机构进行混料搅拌,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搅拌机构采用的是单独的一根搅拌杆,这样单独的搅拌杆设置,对物料的搅拌不够完全,容易导致物料搅拌不均匀,从而影响挤出物料的性能。且现有的挤料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的对物料进行压缩和混炼,挤料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具有良好的混料效果,且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物料挤出效果好的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包括混料装置和挤塑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塑装置的进料口对接,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料斗、搅拌单元和供给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安装于料斗的进料口,所述供给单元安装于料斗的出料口,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驱动器和若干根搅拌杆,所述驱动器与搅拌杆传动连接,所述供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和拨动杆,所述驱动气缸与拨动杆传动连接,所述挤塑装置包括挤料杆,该挤料杆包括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有增压段、捏合段、混炼段和挤出段,所述挤料杆连接有电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增压段的螺距向着捏合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捏合段设有捏合块。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混炼段设有若干个销钉。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搅拌杆设有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的宽度为20~30mm。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拨动杆设有分料片。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挤塑装置还包括送料管道和控制器,所述送料管道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感应器电连接。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多个搅拌杆进行搅拌,可以覆盖整个料斗,搅拌更加均匀,混料效果更好,同时采用多根搅拌杆彼此配合,所需提供的动力相对单独的搅拌杆更小,节省资源,且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杆所受到的扭转力更小,延长了搅拌杆的使用寿命,挤料杆设有多个不同的功能段,实现对物料进行充分的填充和挤压,使物料挤出更稳定,提高所得加工母粒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包括混料装置和挤塑装置,混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塑装置的进料口对接,混料装置包括料斗1、搅拌单元2和供给单元3,搅拌单元2安装于料斗1的进料口,供给单元3安装于料斗1的出料口,搅拌单元2包括驱动器21和若干根搅拌杆22,驱动器21与搅拌杆22传动连接,供给单元3包括驱动气缸31和拨动杆32,驱动气缸31与拨动杆32传动连接,挤塑装置包括挤料杆4,该挤料杆4包括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有增压段41、捏合段42、混炼段43和挤出段44,挤料杆4连接有电机5。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多个搅拌杆22进行搅拌,可以覆盖整个料斗1,搅拌更加均匀,混料效果更好,同时采用多根搅拌杆22彼此配合,所需提供的动力相对单独的搅拌杆22更小,节省资源,且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杆22所受到的扭转力更小,延长了搅拌杆22的使用寿命,挤料杆4设有多个不同的功能段,实现对物料进行充分的填充和挤压,使物料挤出更稳定,提高所得加工母粒的性能。增压段41设有增压螺纹,增压螺纹的螺距向着捏合段42的方向逐渐减小,对物料逐渐增压进行压缩,压缩稳定性好。捏合段42设有捏合块,通过捏合块提供足够的捏合力岁物料进行塑化,使挤料杆4具有更好的分布混合能力,同时避免高温造成物料的变性,提高设备的使用范围。混炼段43设有若干个销钉,通过销钉对物料进行切割和分流,提升物料的混炼和均化效果。搅拌杆22设有螺旋叶片23,该螺旋叶片23的宽度为20mm,在保证搅拌效果的同时,减小扭矩,进而降低驱动器21所需的功率,使生产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拨动杆32设有分料片33,通过驱动气缸31驱动拨动杆32来回移动,分料片33尽心撒料,使进料更加均匀,使物料进一步混合均匀。挤塑装置还包括送料管道6和控制器7,送料管道6安装有压力感应器8,控制器7与压力感应器8电连接,对送料管道6内的物料所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不同的物料对应不同的压力,同时改变挤料杆4的转速,从而改变进料速率,控制送料管道6内的物料所受到的压力。控制器7与电机5电连接,根据物料受到压力的状况,通过控制器7控制电机5的输出功率,进而控制挤料杆4的转速,调整送料管道6内物料所受到的压力,有利于对物料进行混炼和压缩,提高物料挤出的稳定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包括混料装置和挤塑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塑装置的进料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料斗(1)、搅拌单元(2)和供给单元(3),所述搅拌单元(2)安装于料斗(1)的进料口,所述供给单元(3)安装于料斗(1)的出料口,所述搅拌单元(2)包括驱动器(21)和若干根搅拌杆(22),所述驱动器(21)与搅拌杆(22)传动连接,所述供给单元(3)包括驱动气缸(31)和拨动杆(32),所述驱动气缸(31)与拨动杆(32)传动连接,所述挤塑装置包括挤料杆(4),该挤料杆(4)包括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有增压段(41)、捏合段(42)、混炼段(43)和挤出段(44),所述挤料杆(4)连接有电机(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包括混料装置和挤塑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挤塑装置的进料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料斗(1)、搅拌单元(2)和供给单元(3),所述搅拌单元(2)安装于料斗(1)的进料口,所述供给单元(3)安装于料斗(1)的出料口,所述搅拌单元(2)包括驱动器(21)和若干根搅拌杆(22),所述驱动器(21)与搅拌杆(22)传动连接,所述供给单元(3)包括驱动气缸(31)和拨动杆(32),所述驱动气缸(31)与拨动杆(32)传动连接,所述挤塑装置包括挤料杆(4),该挤料杆(4)包括沿进料至出料方向依次设有增压段(41)、捏合段(42)、混炼段(43)和挤出段(44),所述挤料杆(4)连接有电机(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塑胶粒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段(41)的螺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梁志叶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