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711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设置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1;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上,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2,其中,所述A2和所述A1满足以下关系:A2≤1.3*A1,并且在A2>A1的情况下,A2超出A1的区域所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30%。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实现最大效率的加热。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king utensil,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the inner pot and the inner pot is arranged on the pot body, and the outer wall and the inner pot comprises a pot wall, a close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pot and the inner pot wall, a closed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heat transfer the medium, the projection area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is A1; the cover body, the cover body can be covered on the cooker body, to form a cooking space betwee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inner pot; and a heating device, the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o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pot for heating, the projection area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the heating device for A2, including the A2 and the A1 to meet the following relation: A2 = 1.3*A1, and A2> A1, A2 small power beyond the heating and the heat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gion of A1 the 30% of the heating power of the heating device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e cooking utensil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heating with the most efficiency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传统意义上的超导均温锅均采用在外层锅与内层锅之间的一个密闭腔体里充填介质,利用介质的气化到液化的反复循环,来实现整个内锅表面的均温效果。由于超导均温锅内的介质在加热的过程中都存在介质激活温度,当介质受热并吸热后,介质会产生分子碰撞、摩擦和相变,热量会逐步由内锅的下方向上方逐次循环传递,直至超导均温锅的最上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待加热的范围和位置进行控制,否则,会造成热量传递逐渐减弱或者局部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安全和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设置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1;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上,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2,其中,所述A2和所述A1满足以下关系:A2≤1.3*A1,并且在A2>A1的情况下,A2超出A1的区域所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30%。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使加热装置的投影区域在有限的范围内包覆传热介质的投影区域,并使超出区域对应的加热装置部分的加热功率不超过整个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30%,能够避免出现热量从下到上逐渐减弱的问题,从而使加热效率最大化,同时还可避免烹饪器具内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优选地,A1和A2均大致为圆形。优选地,A1的直径为D1,A2的直径为D2,其中D2-D1≤20mm。优选地,D1为80-140mm。优选地,D2为100-160mm。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线圈或电热盘。优选地,所述电热盘中设置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A4大致为圆形且其直径为D3,其中D3≤D1。优选地,D3为80-140mm。以上方案可以使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最大化,结构简单,方便实现。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区域A1和区域A2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内锅的加热原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区域A1、区域A2和区域A3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区域A1、区域A2和区域A4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实施方式1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可以理解,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110和煲体120。煲体120通常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130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20的底部具有用于加热内锅130的加热装置140(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继续参考图1,根据本技术的内锅130包括内层锅壁131、外层锅壁132和形成在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之间的封闭空腔133。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内层锅壁131容纳在外层锅壁132中,并在其之间形成所述封闭空腔133。内层锅壁131与外层锅壁132之间的封闭空腔133的间距范围可以为1-10mm,优选地为2-8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之间的封闭空腔133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134,传热介质134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为电磁线圈140。电磁线圈140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缠绕结构,且位于内锅130的下方,利用通电产生电磁场。由于内层锅壁131和外层锅壁13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具有导磁作用,进而可以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热量。如图1和图3所示,当内锅130放置于煲体120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可启动位于烹饪器具底部的电磁线圈140对内锅130的外层锅壁132进行加热,通过外层锅壁132将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134,传热介质134受热达到激活温度后产生激活并气化,将热量传递到图3中范围1所在的区域,由于范围1的温度低于传热介质134的激活温度,因此,范围1会吸收来自传热介质134传递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134在受热区域对应的腔体与范围1对应的腔体之间的往复运动,最终使上述两个区域的温度达到平衡。接着传热介质134再继续运动到范围3,重复前述的往复运动,待温度达到平衡后运动到范围4,重复前述过程直到达到范围5。这时,整个内锅内部的温度达到均温,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130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并且糊化。如图1和图2所示,传热介质13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1,电磁线圈1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2,A1包覆在A2内,且A2相对于A1具有超出区域A3。电磁线圈140的对应于超出区域A3的超出部分140’的加热功率不超过整个电磁线圈140的加热功率的30%,例如,电磁线圈140的对应于超出区域A3的超出部分140’的加热功率可以为整个电磁线圈140的加热功率的25%。该方案可以通过改变电磁线圈140的尺寸或疏密程度而实现。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磁线圈140的超出部分140’的线圈设置较疏,其余部分的线圈设置较密。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A1和A2均大致为圆形,且A1的直径为D1,A2的直径为D2,其中D2-D1≤20mm。优选地,D1为80-140mm,D2为100-160mm,进一步优选地,D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设置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1;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上,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2,其中,所述A2和所述A1满足以下关系:A2≤1.3*A1,并且在A2>A1的情况下,A2超出A1的区域所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煲体中,且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设置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1;盖体,所述盖体能够盖合在所述煲体上,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所述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为A2,其中,所述A2和所述A1满足以下关系:A2≤1.3*A1,并且在A2>A1的情况下,A2超出A1的区域所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小于整个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