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0473 阅读:4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45
一种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架体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左行走机构,左行走机构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左行走导轨相匹配,架体的左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左上支撑丝杆和左下支撑丝杆,架体的右侧设置有右行走机构,右行走机构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右导轨相匹配,右行走机构与左行走机构结构相同,架体的右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右上支撑丝杆和右下支撑丝杆,架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左倒链和右倒链、位于左倒链和右倒链之间设置有两根上轨道,两根上导轨上分别设置有左电动葫芦和右电动葫芦,左倒链和右倒链的端部分别与位于悬模上的左支座和右支座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地空间小,不影响交通,不影响清基和备仓,提供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
本技术属于隧洞衬砌设备或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
技术介绍
隧道仰拱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模板有多种,有简易的弧形拼装模板,有自行下挂式仰拱移动模架,有与仰拱栈桥合为一体的模板,简易弧形拼装模板是由若干块长度为1m的弧形模板组合而成,需要现场安装,且安装和拆除速度较慢,不但费工费力,而且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自行下挂式仰拱移动模架,采用混凝土泵入仓,严重影响交通,混凝土泵浇筑过程易堵管,混凝土泵管内混凝土浪费大,混凝土泵浇筑压入力量大,模板受到已浇筑拱墙混凝土变形量不一的影响,仰拱模板定位较难。与仰拱栈桥合为一体的模板,影响下仓混凝土的备仓,且拆模时间受到限制。以上模板均受到拱墙混凝土变形的影响,变形量不一将导致仰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能达到设计坡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隧洞仰拱衬砌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衬砌效率高的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架体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左行走机构,左行走机构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左行走导轨相匹配,架体的左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左上支撑丝杆和左下支撑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架体(4)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左行走机构(2),左行走机构(2)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左行走导轨(16)相匹配,架体(4)的左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左上支撑丝杆(3)和左下支撑丝杆(15),架体(4)的右侧设置有右行走机构(10),右行走机构(10)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右导轨相匹配,右行走机构(10)与左行走机构(2)结构相同,架体(4)的右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右上支撑丝杆(9)和右下支撑丝杆(11),架体(4)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左倒链(5)和右倒链(8)、位于左倒链(5)和右倒链(8)之间设置有两根上导轨(19),两根上导轨(19)上分别设置有左电动葫芦(6)和右电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架体(4)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左行走机构(2),左行走机构(2)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左行走导轨(16)相匹配,架体(4)的左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左上支撑丝杆(3)和左下支撑丝杆(15),架体(4)的右侧设置有右行走机构(10),右行走机构(10)与位于隧洞壁上的右导轨相匹配,右行走机构(10)与左行走机构(2)结构相同,架体(4)的右侧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右上支撑丝杆(9)和右下支撑丝杆(11),架体(4)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左倒链(5)和右倒链(8)、位于左倒链(5)和右倒链(8)之间设置有两根上导轨(19),两根上导轨(19)上分别设置有左电动葫芦(6)和右电动葫芦(7),左倒链(5)和右倒链(8)的端部分别与位于悬模(13)上的左支座(14)和右支座(1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仰拱衬砌悬模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行走机构(2)由主动行走轮(2-1)和从动行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晓青商晓辉许选耀祁洪仓王朋飞郑文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