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98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其包括储罐壁板和槽钢涨圈槽钢涨圈包括多个弧形槽钢节段,多个弧形槽钢节段首尾连接形成一圆形槽钢涨圈,相邻弧形槽钢节段之间通过千斤顶相互连接;储罐壁板沿其环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每个槽钢限位块均固接于储罐壁板的内壁端且沿储罐壁板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槽钢限位块上均设置有槽钢限位孔;槽钢涨圈配合安装于槽钢限位孔内且可沿储罐壁板的径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储罐壁板上设置槽钢限位块有效地完成了槽钢涨圈安装时的限位导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罐壁板结构,属于储罐安装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中大型储罐倒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防止焊接变形,罐壁容易对接,必须使用圆形涨圈,用涨圈将罐体撑圆,用固定卡子卡住,涨圈随着罐体上升,罐壁环缝对接好后,焊接。焊接完后卸下涨圈,用于下一节筒体对接,直到罐体全部组对焊接完。在中国技术专利CN201685047U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涨圈,包括圆形涨圈组,主要由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板可拆卸的连接组成,相邻两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可旋转的调整机构连接;千斤顶,设于所述涨圈组中间,所述千斤顶的两端通过千斤顶座与所述涨圈组的支撑板相连,虽然该涨圈结构可以有效地用于储罐倒装法,但是该涨圈在使用时不便于调试,无法保证千斤顶伸长时涨圈各分段沿轴线相互顶紧并沿半径方向从罐心向壁板均匀膨胀顶出,从而降低了吊点区域壁板的刚度,同时不利于壁板线形的调整以及罐体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调整壁板线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其包括储罐壁板和槽钢涨圈;所述槽钢涨圈与所述储罐壁板连接;所述槽钢涨圈包括多个弧形槽钢节段,多个所述弧形槽钢节段首尾连接形成一圆形槽钢涨圈,相邻所述弧形槽钢节段之间通过千斤顶相互连接;所述储罐壁板沿其环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均固接于所述储罐壁板的内壁端且沿所述储罐壁板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上均设置有槽钢限位孔;所述弧形槽钢节段配合安装于所述槽钢限位孔内且可沿所述储罐壁板的径向移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槽钢限位块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凸起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之间形成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三凸缘之间且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缘的高度;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槽钢涨圈的槽钢上翼缘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槽钢涨圈的槽钢下翼缘板滑动配合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槽钢涨圈的槽钢上翼缘板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槽钢涨圈的槽钢下翼缘板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弧形槽钢节段的两端设置有用于焊接所述千斤顶的千斤顶座板。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弧形槽钢节段上设置有吊耳。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吊耳与所述弧形槽钢节段焊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弧形槽钢节段的腹板外侧弧度等于所述储罐壁板内壁弧度。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槽钢限位块对称安装于每个所述弧形槽钢节段的两端以及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储罐壁板上设置槽钢限位块有效地完成了槽钢涨圈安装时的限位导向,由于其将槽钢涨圈固定在罐体内侧壁板上但不约束槽钢沿轴线移动,从而使得千斤顶伸长时槽钢各分段沿轴线相互顶紧,并沿半径方向从罐心向壁板均匀膨胀顶出。用于增加吊点区域壁板的刚度,同时用于调整壁板线形,便于罐体定位,同时用于起吊时传递来自手拉葫芦和吊耳的拉力,槽钢限位块不与槽钢涨圈焊接,以保证槽钢涨圈在反复利用时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槽钢涨圈结构示意图弧形槽钢节段;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槽钢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槽钢限位块与槽钢涨圈配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吊耳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储罐壁板,2-槽钢涨圈,3-千斤顶,4-槽钢限位块,5-吊耳,2.1-弧形槽钢节段,4.1-连接部,4.2-第一凸缘,4.3-第二凸缘,4.4-第三凸缘,4.5-第一限位孔,4.6-第二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技术包括储罐壁板1和槽钢涨圈2;槽钢涨圈2与储罐壁板1连接;槽钢涨圈2包括多个弧形槽钢节段2.1,多个弧形槽钢节段2.1首尾连接形成一圆形槽钢涨圈,相邻弧形槽钢节段2.1之间通过千斤顶3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储罐壁板1沿其环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4;每个槽钢限位块4均固接于储罐壁板1的内壁端且沿储罐壁板1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槽钢限位块4上均设置有槽钢限位孔;槽钢涨圈2配合安装于槽钢限位孔内且可沿储罐壁板1的径向移动;其中槽钢限位块4为E字形,槽钢限位块4包括连接部4.1,连接部4.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凸起的第一凸缘4.2、第二凸缘4.3和第三凸缘4.4,第一凸缘4.2和第二凸缘4.3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孔4.5,第二凸缘4.3和第三凸缘4.4之间形成第二限位孔4.6;第一凸缘4.2和第三凸缘4.4的高度相等;第二凸缘4.3位于第一凸缘4.2和第三凸缘4.4之间且高度低于第一凸缘4.2的高度;第一限位孔4.5与槽钢涨圈2的槽钢上翼缘板滑动配合连接;第二限位孔4.6与槽钢涨圈2的槽钢下翼缘板滑动配合连接;第一限位孔4.5与槽钢涨圈2的槽钢上翼缘板间隙配合;第二限位孔4.6与槽钢涨圈2的槽钢下翼缘板间隙配合;弧形槽钢节段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焊接千斤顶3的千斤顶座板;弧形槽钢节段2.1上设置有吊耳5;吊耳5与弧形槽钢节段2.1焊接;弧形槽钢节段2.1的腹板外侧弧度等于储罐壁板1内壁弧度,槽钢限位块4对称安装于每个弧形槽钢节段2.1的两端以及中部(即每个弧形槽钢节段2.1设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4),这样可以保证弧形槽钢节段2.1涨接过程中的受力均匀。首先在储罐底板上组焊安装钢管葫芦支架,然后在拼装好的第一层壁板内侧安装槽钢涨圈系统(焊接槽钢限位块将槽钢涨圈固定在内壁板上,用千斤顶使槽钢涨圈膨胀顶紧罐体内壁),最后,施工人员同步拉动手拉葫芦整体提升壁板,到位后调整定位并开始焊接下层壁板。待下层壁板焊接完成后,拆除槽钢涨圈并安装至下层壁板,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完成分层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施工人员通过在地面层安装钢管葫芦支架,自上而下分层组焊及往复提升操作来完成整个罐体的组焊安装。将一般正装法无法避免的高空起吊和高空焊接作业转移到地面上来,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并显著增加了施工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包括储罐壁板(1)和槽钢涨圈(2);所述槽钢涨圈(2)与所述储罐壁板(1)连接;所述槽钢涨圈(2)包括多个弧形槽钢节段(2.1),多个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首尾连接形成一圆形槽钢涨圈,相邻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之间通过千斤顶(3)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壁板(1)沿其环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4);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4)均固接于所述储罐壁板(1)的内壁端且沿所述储罐壁板(1)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4)上均设置有槽钢限位孔;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配合安装于所述槽钢限位孔内且可沿所述储罐壁板(1)的径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包括储罐壁板(1)和槽钢涨圈(2);所述槽钢涨圈(2)与所述储罐壁板(1)连接;所述槽钢涨圈(2)包括多个弧形槽钢节段(2.1),多个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首尾连接形成一圆形槽钢涨圈,相邻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之间通过千斤顶(3)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壁板(1)沿其环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槽钢限位块(4);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4)均固接于所述储罐壁板(1)的内壁端且沿所述储罐壁板(1)的径向向内延伸;每个所述槽钢限位块(4)上均设置有槽钢限位孔;所述弧形槽钢节段(2.1)配合安装于所述槽钢限位孔内且可沿所述储罐壁板(1)的径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储罐倒装法的储罐壁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限位块(4)包括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且沿同一方向凸起的第一凸缘(4.2)、第二凸缘(4.3)和第三凸缘(4.4),所述第一凸缘(4.2)和所述第二凸缘(4.3)之间形成第一限位孔(4.5),所述第二凸缘(4.3)和所述第三凸缘(4.4)之间形成第二限位孔(4.6);所述第一凸缘(4.2)和所述第三凸缘(4.4)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凸缘(4.3)位于所述第一凸缘(4.2)和所述第三凸缘(4.4)之间且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任良敏冯加刚宋凯凯刘方明程雪斌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