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7636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包括碎石海绵体带、设置在其中的单排或多排钢带波纹管和钢带波纹管连通槽,及设置在其上部的多个雨水转换井;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上设有与地上连通的检查井;雨水转换井通过进水管与雨水井连通,还通过溢流管与检查井或钢带波纹管连通槽连通,多个雨水转换井之间连有打孔布水管,进水管、溢流管和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均设置在转换井的中部,且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底部较进水管和溢流管的端头底部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碎石海绵体承重、渗透、过滤、净化性好、造价低的特性,和钢带波纹管蓄水性好、承重力高的特性,将两者相结合,既能对雨水进行循环渗透、过滤,又能消纳储蓄、沉淀、防止内涝、补充提取地下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在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多采用碎石海绵体和蓄水模块海绵体,其中,碎石海绵体的承重、净水效果好,但存在蓄水性差,易淤堵的缺点;而蓄水模块海绵体的蓄水性好,但存在承重、净水效果差,价格贵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就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创设的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使其结合碎石海绵体和蓄水模块海绵体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有机组合,丰富海绵技术,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使其结合碎石海绵体和蓄水模块海绵体的优缺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丰富海绵技术,从而克服现有的海绵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包括碎石海绵体带、设置在所述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海绵体带、设置在所述碎石海绵体带中的单排或多排钢带波纹管和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碎石海绵体带上部的多个雨水转换井;所述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上设有与地上连通的检查井;所述雨水转换井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碎石海绵体带周边的雨水井连通,还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检查井或钢带波纹管连通槽连通,所述多个雨水转换井之间连接有打孔布水管,所述进水管、溢流管和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均设置在所述雨水转换井的中部,且所述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底部较所述进水管和溢流管的端头底部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海绵体带、设置在所述碎石海绵体带中的单排或多排钢带波纹管和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碎石海绵体带上部的多个雨水转换井;所述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上设有与地上连通的检查井;所述雨水转换井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碎石海绵体带周边的雨水井连通,还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检查井或钢带波纹管连通槽连通,所述多个雨水转换井之间连接有打孔布水管,所述进水管、溢流管和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均设置在所述雨水转换井的中部,且所述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底部较所述进水管和溢流管的端头底部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波纹管连通槽的四周侧壁为透水砖墙,其顶板为钢筋水泥板,其底部为碎石海绵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下设有与地下砂石层连接的连通井,所述连通井中设有打孔补水取水管,所述打孔补水取水管的顶端高出所述钢带波纹管连通槽的底平面,所述打孔补水取水管的四周回填碎石海绵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海绵体带的侧壁和所述连通井的侧壁均设置为上部向外倾斜侧壁,所述碎石海绵体带的底部和侧壁以及所述连通井的侧壁均铺有土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不讷何波王启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信诚建设劳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