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6153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该装置包括雨水弃流控制器、雨水监测传感器、蓄水池、水位传感器、过滤器、消毒装置及清水池,其中,雨水监测传感器,用于采集雨水汇流面积、雨水汇流时间、雨频及水质;蓄水池里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蓄水池里的水位;雨水弃流控制器,驱动雨水弃流阀门和雨水收集阀门动作;过滤器,用于将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过滤;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毒;清水池,用于暂时储存经过处理后的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再生雨水的使用成本低,雨水再生利用也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大部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且成递增趋势,以致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建设调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居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是未来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另外,现有雨水基本都是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由于地面的雨水杂志多,污染物源复杂,收集使用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弃流控制器、雨水监测传感器、蓄水池、水位传感器、过滤器、消毒装置及清水池,其中: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用于采集雨水汇流面积、雨水汇流时间、雨频及水质;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蓄水池里,用于感应蓄水池里的水位;所述雨水弃流控制器,安装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内的管道上,包括雨水弃流阀门、雨水收集阀门及主控制器;雨水弃流阀门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雨水收集阀门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主控制器,根据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所述水位传感器感应的水位驱动雨水弃流阀门和雨水收集阀门动作,改变雨水收集管道内的雨水流向,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所述过滤器,与蓄水池连通,用于将蓄水池储存的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过滤;所述消毒装置,与过滤器连通,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毒;所述清水池,与消毒装置连通,用于暂时储存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以备回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包括2台增压泵,每台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蓄水池连通,增压泵的出水端与过滤器连通,用于将蓄水池的水抽送到过滤器中。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包括1台反洗水泵,所述反洗水泵的进水端与清水池连通,反洗水泵的出水端与过滤器连通,该反洗水泵用于将清水池的水抽送到过滤器中。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池的容积为6m3。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池的上部位置还设置自来水补水装置,该自来水补水装置用于在雨水量不足时满足用水需求。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的容积为10m3。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的下部位置还设置有泄空管,该泄空管用于将池内沉淀的污染物排入市政管网。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规格参数:Q=5m3/h-7m3/h,N=120W。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再生雨水的使用成本低,雨水再生利用也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整体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上述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该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雨水弃流控制器2、雨水监测传感器1、蓄水池4、水位传感器3、过滤器5、消毒装置6及清水池7。雨水监测传感器1,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用于采集雨水汇流面积、雨水汇流时间、雨频及水质。水位传感器3安装在蓄水池4里,用于感应蓄水池4里的水位。雨水弃流控制器2,安装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内的管道上,包括雨水弃流阀门、雨水收集阀门及主控制器;雨水弃流阀门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雨水收集阀门与蓄水池4连通;主控制器,根据雨水监测传感器1采集的数据和水位传感器3感应的水位驱动雨水弃流阀门和雨水收集阀门动作,改变雨水收集管道内的雨水流向,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蓄水池4,用于储存雨水。过滤器5,与蓄水池4连通,用于将蓄水池4储存的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过滤。消毒装置6,与过滤器5连通,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毒。清水池7,与消毒装置6连通,用于暂时储存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以备回用。如此,在降雨过程中,屋面雨水利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进入雨水收集管,初期的雨水冲刷屋面,其中夹杂着一定量的粉尘和泥砂,降雨初期的水质较差,雨水监测传感器1采集水质数据,雨水弃流控制器2对其进行弃流处理,雨水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后期水质较好的雨水进入蓄水池4储存,蓄水池4内的雨水利用增压泵提升至过滤器5进行过滤,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后进入清水池7以备回用。当雨水蓄水池4满水时,弃流控制器关闭雨水弃流阀门,多余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包括2台增压泵,每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蓄水池连通,增压泵的出水端与过滤器连通,该增压泵用于将蓄水池4的水抽送到过滤器5中。如此,一台使用,另一台备用。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泵的规格参数:Q=5m3/h,H=16m,N=0.75KW。优选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包括1台反洗水泵,反洗水泵的进水端与清水池连通,反洗水泵的出水端与过滤器连通,该反洗水泵用于将清水池7的水抽送到过滤器5中。在本实施例中,反洗水泵的规格参数:Q=22.3m3/h,H=16m,N=2.2KW。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清水池的容积为6m3。清水池7的上部位置还设置自来水补水装置,该自来水补水装置用于在雨水量不足时满足用水需求。在本实施例中,鉴于绿化用水时间相对集中,以及过滤器5反洗用水量较大,清水池7容积设计为6m3。在本实施例中,蓄水池4的容积为10m3。蓄水池4容积综合考虑最大月日均降雨量,容积定为3日回用水量,因此容积定为10m3。优选地,蓄水池4的下部位置还设置有泄空管,该泄空管用于将池内沉淀的污染物排入市政管网。如图1所示,过滤器5为石英砂过滤器5。另外,过滤器5需定期反洗10min左右,反洗排污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优选地,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优选地,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装置。优选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规格参数:Q=5m3/h-7m3/h,N=120W。本技术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本技术提供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再生雨水的使用成本低,雨水再生利用也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弃流控制器、雨水监测传感器、蓄水池、水位传感器、过滤器、消毒装置及清水池,其中: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用于采集雨水汇流面积、雨水汇流时间、雨频及水质;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蓄水池里,用于感应蓄水池里的水位;所述雨水弃流控制器,安装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内的管道上,包括雨水弃流阀门、雨水收集阀门及主控制器;雨水弃流阀门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雨水收集阀门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主控制器,根据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所述水位传感器感应的水位驱动雨水弃流阀门和雨水收集阀门动作,改变雨水收集管道内的雨水流向,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所述过滤器,与蓄水池连通,用于将蓄水池储存的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过滤;所述消毒装置,与过滤器连通,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毒;所述清水池,与消毒装置连通,用于暂时储存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以备回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弃流控制器、雨水监测传感器、蓄水池、水位传感器、过滤器、消毒装置及清水池,其中: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用于采集雨水汇流面积、雨水汇流时间、雨频及水质;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蓄水池里,用于感应蓄水池里的水位;所述雨水弃流控制器,安装在雨水收集管的室内的管道上,包括雨水弃流阀门、雨水收集阀门及主控制器;雨水弃流阀门与市政雨水管网连通,雨水收集阀门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主控制器,根据所述雨水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所述水位传感器感应的水位驱动雨水弃流阀门和雨水收集阀门动作,改变雨水收集管道内的雨水流向,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所述过滤器,与蓄水池连通,用于将蓄水池储存的雨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进行过滤;所述消毒装置,与过滤器连通,用于对经过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消毒;所述清水池,与消毒装置连通,用于暂时储存经过处理后的雨水,以备回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包括2台增压泵,每台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蓄水池连通,增压泵的出水端与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马振杰谭晓莲张瑞斌黄玉莹赵旭明王程程许云强张媛媛朱雅宁王永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