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530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所述复合流道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A板、定模B板和限位机构,所述定模B板内设置用于容纳顶杆压板和顶杆固定板的顶板型腔,所述顶杆固定板上安装顶杆,所述顶杆压板的一侧设置顶杆压块,所述顶杆压板和顶杆固定板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顶板拉杆孔,所述定模A板设置与第一顶板拉杆孔配套的贯通的第二顶板拉杆孔,在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和第二顶板拉杆孔内穿过顶板拉杆,所述顶板拉杆的两端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实现主流道及主浇口的自动出模,缩短了手动取件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设备成本及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铸件的模具脱模步骤如下:当动模开模板在机台开模力作用下开启时,带动定模B板也向动模开启侧移动,当定模B板移动到限位卡隼终端时,定模B板在限位卡隼的卡滞作用下停止移动,主浇口及主流道被卡滞在定模B板上,动模板在机台开模力作用下继续移动,此时产品也随定模板一起移动,到一定位置时,产品上的支浇口被从主流道上拔断,此时主流道及主浇口仍卡滞在定模B板里,然后采用手工取出此主流道和主浇口的方式,手工取件的方式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其可将卡滞在定模B板内的主流道和主浇口从模具的定模A板和定模B板间的缝隙中脱出,完成主流道和主浇口的自动出模,从而改善传统的手工取出此主流道的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所述复合流道模具包括动模板、定模A板、定模B板和限位机构,所述定模B板内设置用于容纳顶杆压板和顶杆固定板的顶板型腔,所述顶杆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所述复合流道模具包括动模板(1)、定模A板(2)、定模B板(3)和限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B板(3)内设置用于容纳顶杆压板(31)和顶杆固定板(32)的顶板型腔(33),所述顶杆固定板(32)上安装顶杆(34),所述顶杆压板(31)的一侧设置顶杆压块(35),所述顶杆压板(31)和顶杆固定板(32)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顶板拉杆孔(36),所述定模A板(2)设置与第一顶板拉杆孔(36)配套的贯通的第二顶板拉杆孔(25),在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36)和第二顶板拉杆孔(25)内穿过顶板拉杆(37),所述顶板拉杆(37)的两端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所述复合流道模具包括动模板(1)、定模A板(2)、定模B板(3)和限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B板(3)内设置用于容纳顶杆压板(31)和顶杆固定板(32)的顶板型腔(33),所述顶杆固定板(32)上安装顶杆(34),所述顶杆压板(31)的一侧设置顶杆压块(35),所述顶杆压板(31)和顶杆固定板(32)上设置贯通的第一顶板拉杆孔(36),所述定模A板(2)设置与第一顶板拉杆孔(36)配套的贯通的第二顶板拉杆孔(25),在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36)和第二顶板拉杆孔(25)内穿过顶板拉杆(37),所述顶板拉杆(37)的两端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拉杆(37)的两端的固定方式为螺帽(38)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拉杆孔(36)和第二顶板拉杆孔(25)的数量均为4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流道模具的主流道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A板(2)内部固定安装主流道模板(21),所述主流道模板(21)上设有与产品支浇口(22)连通的主流道型腔(23),所述主流道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飞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