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177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包括主架体和脚踝矫正机构,主架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脚踝矫正机构包括调节杆、脚踝支撑环以及踏板,上固定环的顶端一侧设有主气囊,主气囊内设置有加热片,主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副气囊;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软垫层,踏板的上端通过弹簧与脚踝支撑环上端连接;踏板的下端与脚踝支撑环下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长度以及行程均可调,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副气囊可以对主气囊提供良好的支撑,并且主气囊和副气囊之间可以通过粘结带连接在一起,便于拆卸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康复器材
本技术涉及保健器械的
,具体涉及到一种运动康复器材。
技术介绍
保健器械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对于一些中风、偏瘫者无力锻炼身体,四肢无力,身体不能正常动作,丧失了活动的本能,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巨大的折磨,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是极其的痛苦,长期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以及心理上的伤害,更甚者由于手指无法正常活动导致部分病人出现自卑、自我封闭、抑郁等症状,最终导致各种自残,甚至是自杀事件。目前市面上的康复机,大多数将健身器材进行简单的改进,在健身器的基础上增加部份配件形成康复机,通过微电脑控制,利用电机驱动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但是这种康复机智能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简单的锻炼,无法做到对患者的全身进行相应的锻炼,而且锻炼的效果相对较差。下肢受损导致无法正常弯曲以及行走的病人需要接受物理治疗,但是一些下肢严重受损的病人根本无法进行自主的康复疗程,只能通过医护人员或者家属人为控制下肢运动,实现病人的物理治疗。这不仅会增加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负担,而且由于人为操作无法保证力度,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目前,腿部康复多采用脚踏车来实现,通过脚踩在踏板上,用力蹬踩,带动腿部关节活动,使病患的腿部得到锻炼而逐渐康复。但是,目前腿部康复时,完全是借助人力来锻炼,这对于腿部疾病严重或初起做康复锻炼的病患来说,锻炼会很费力,造成康复障碍,使病患失去康复信心,直接影响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康复器材。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包括主架体以及安装在主架体上的脚踝矫正机构,主架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下固定环上设有若干调节孔,下固定环的底部与脚踝矫正机构活动连接;脚踝矫正机构包括调节杆、脚踝支撑环以及踏板,脚踝支撑环呈圆弧状,其两端设有调节棘条;调节杆的顶端插接在调节孔中,并且其中一根调节杆的下部与脚踝支撑环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另外两根调节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调节棘条连接;上固定环的顶端一侧设有主气囊,主气囊内设置有加热片,在充气后为圆弧状;主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副气囊,副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两条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公端,连接带的另一端设置有魔术贴母端,该端穿过上固定环下端的通槽绕回粘结在魔术贴公端上;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软垫层,踏板的上端通过弹簧与脚踝支撑环上端连接;踏板的下端与脚踝支撑环下端活动连接。优选的,脚踝支撑环上设置有挂环,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挂钩与挂环配合。优选的,调节杆的长度可调节。优选的,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均设有调节扣。优选的,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均为轻质硬质材料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病人的小腿部放入主架体中,根据病人小腿部与脚踝之间的需要矫正的角度,将调节杆插入不同的调节孔中,调整好病人脚踝的固定角度;其次调整调节杆与调节棘条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脚踝固定在脚踝支撑环的恰当位置;然后根据病人的足部需要抬升、摆放的位置,将调节杆的长度调整到适当位置,通过梢钉主架体调节器调整好踏板的位置,从而固定好足底部的位置;然后根据病人腿部的粗细情况,调整好上固定环、下固定环的直径,将本技术固定牢靠;最后给主气囊充入适当的气体,使得病人的膝盖弯曲到适当的角度,调整好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弯曲度。当病人的下肢康复到预期效果后,再次调整脚踝矫正机构的各个部件,使病人进行一下阶段的康复锻炼,直至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技术中小腿部的固定主架体与脚踝矫正机构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杆、调节棘条、梢钉主架体调节器等零部件的调整,可逐步、有效地调整好病人小腿与脚踝之间扭转角度,帮助病人逐渐恢复脚踝的功能,有效地减轻了病人在下肢康复时的痛苦;本技术在上固定环的一侧设置主气囊,可有效的控制膝关节的弯曲度,从而调整病人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提高了病人在使用本技术时的舒适度;本技术即可单独调整病人的小腿部与脚踝之间的扭转角度,也可单独调整病人足部与脚踝之间的扭转角度,辅助治疗效果多样,适用于各种不同症状的病人下肢的康复矫治。本技术的长度以及行程均可调,以适应不同的人群。本技术的副气囊可以对主气囊提供良好的支撑,并且主气囊和副气囊之间可以通过粘结带连接在一起,便于拆卸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主气囊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上固定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1、主气囊;2、主架体;3、脚踝矫正机构;4、踏板;5、调节孔;6、调节杆;7、调节棘条;8、梢钉主架体调节器;9、脚踝支撑环;10、副气囊;11、弹簧;12、通槽;13、连接带;14、魔术贴公端;15、魔术贴母端;21、上固定环;22、下固定环;23、连接杆;24、调节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包括主架体2以及安装在主架体2上的脚踝矫正机3构,主架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环21和下固定环22;上固定环21与下固定环22之间通过连接杆23连接;下固定环22上设有若干调节孔5,下固定环22的底部与脚踝矫正机构3活动连接。脚踝矫正机构3包括调节杆6、脚踝支撑环9以及踏板4,脚踝支撑环9呈圆弧状,其两端设有调节棘条7;调节杆6的顶端插接在调节孔5中,并且其中一根调节杆的下部与脚踝支撑环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另外两根调节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调节棘条连接;上固定环的顶端一侧设有主气囊1,主气囊1内设置有加热片,在充气后为圆弧状;主气囊1的底部设置有副气囊10,副气囊10充气后呈圆柱状。副气囊和主气囊的接触部位可以通过魔术贴粘结在一起,副气囊的大小与主气囊的弧度匹配,使得副气囊对主气囊的支撑更有效。参考图2和图3,主气囊1的一端设置有两条连接带13,连接带13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公端14,连接带的另一端设置有魔术贴母端15,该端穿过主架体2的上固定环21下端的通槽12绕回粘结在魔术贴公端14上。这样便于主气囊可拆卸的与主架体连接。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软垫层,踏板的上端通过弹簧11与脚踝支撑环上端连接;踏板的下端与脚踝支撑环下端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脚踝支撑环上设置有挂环,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挂钩与挂环配合。本技术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调节杆的长度可调节24。本技术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均设有调节扣。本技术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均为轻质硬质材料制成。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病人的小腿部放入主架体中,根据病人小腿部与脚踝之间的需要矫正的角度,将调节杆的顶端插入不同的调节孔中,调整好病人脚踝的固定角度;其次调整调节杆与调节棘条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脚踝固定在脚踝支撑环的恰当位置;然后根据病人的足部需要抬升、摆放的位置,将调节杆的长度调整到适当位置,通过梢钉主架体调节器调整好踏板的位置,从而固定好足底部的位置;然后根据病人腿部的粗细情况,调整好上固定环、下固定环的直径,将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运动康复器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以及安装在主架体上的脚踝矫正机构,所述主架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下固定环上设有若干调节孔,下固定环的底部与脚踝矫正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脚踝矫正机构包括调节杆、脚踝支撑环以及踏板,所述脚踝支撑环呈圆弧状,其两端设有调节棘条;所述调节杆的顶端插接在所述调节孔中,并且其中一根调节杆的下部与脚踝支撑环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另外两根调节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调节棘条连接;所述上固定环的顶端一侧设有主气囊,所述主气囊内设置有加热片,在充气后为圆弧状;所述主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副气囊,副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所述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两条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公端,连接带的另一端设置有魔术贴母端,该端穿过上固定环下端的通槽绕回粘结在魔术贴公端上;所述主架体、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侧壁上铺设有软垫层,所述踏板的上端通过弹簧与脚踝支撑环上端连接;踏板的下端与脚踝支撑环下端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以及安装在主架体上的脚踝矫正机构,所述主架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下固定环上设有若干调节孔,下固定环的底部与脚踝矫正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脚踝矫正机构包括调节杆、脚踝支撑环以及踏板,所述脚踝支撑环呈圆弧状,其两端设有调节棘条;所述调节杆的顶端插接在所述调节孔中,并且其中一根调节杆的下部与脚踝支撑环的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另外两根调节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调节棘条连接;所述上固定环的顶端一侧设有主气囊,所述主气囊内设置有加热片,在充气后为圆弧状;所述主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副气囊,副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所述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两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