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包括健身器材的支撑管,该支撑管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管端部的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上设有调节螺杆;下部支撑于地面上的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上设有可移动的螺母;以及,调节螺钉的下部镙接在螺母内;上支撑件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较快的调节其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
技术介绍
比如提升拉力器、仰卧板等健身器材在目前得到了极大推广。一般而言,这些健身器材均具有一个相同的结构。即,均通过2个支撑管支撑于地面上,该2根支撑管相互平行。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较为实用。为了确保健身器材的稳定,必须确保2根支撑管的四个角均和地面接触。然而,前述支撑管大多为固定状,在遇到地面不平整的情况时,极易出现支撑管的某个角部悬空的情况,最终形成健身器材的晃动。这对于高度较高的提升拉力器而言,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它具有能够较快的调节其稳定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包括健身器材的支撑管,该支撑管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管端部的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上设有调节螺杆;下部支撑于地面上的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上设有可移动的螺母;以及调节螺钉的下部镙接在螺母内;上支撑件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所述调节螺钉从上至下且间隙配合的穿过该上支撑件,同时,该下支撑件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该螺母能够沿着该滑槽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且不可旋转的卡在该滑槽内。所述上支撑件的下表面和下支撑件上表面上均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该上支撑件的下表面上分布有相互平行的上条形凸棱、该下支撑件的上表面分布有相互平行的下条形凸棱,上条形凸棱和下条形凸棱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滑槽的延伸方向,且上条形凸棱和下条形凸棱相配。所述下支撑件的下表面上粘贴有防滑垫。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较快的调节其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的支撑管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在使用时仅需旋松调节螺钉,使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能够产生相对移动,即可实现高度调节,极为方便和快速。即,能够较快的对支撑管端部和地面之间的间隙差进行调整,以快速形成健身器材的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分解状态的主视剖视图(局部);图2和图3分别是图1的A部和B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包括有支撑管10。即,在支撑管10的支撑下,该健身器材得以稳定的放置。该健身器材可以是提升拉力器、仰卧板等健身器材。该支撑管10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即,在一般情况下,高度调节机构为设置于健身器材下部四个角的4个。具体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支撑件21和下支撑件22。其中:上支撑件21固定于支撑管10端部。比如,上支撑件21套设在支撑管10的端部。该上支撑件21上设有调节螺杆211。本实施例中,该上支撑件21上从上至下且间隙配合的穿有调节螺杆211。即,调节螺杆211能够旋转且不可从上至下的完全穿过上支撑件21。下支撑件22下部支撑于地面上。下支撑件22的下表面最好呈平面状。该下支撑件22上设有可移动的螺母222。本实施例中,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221,该螺母222能够沿着该滑槽221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且不可旋转的卡在该滑槽221内。该滑槽221的横截面可以呈“凸”字形,从而螺母222能够沿着滑槽221进行滑动但是不会从滑槽221内脱出。更具体的:调节螺杆211的下部镙接在螺母222内。即,调节螺杆211被拧动后,能够使上支撑件21和下支撑件22紧贴在一起或使二者较为松散。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该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与地面的夹角最好相同。这样,松动调节螺杆211,上支撑件21和下支撑件22之间较为松散,即可滑动下支撑件22使其相对于上支撑件21进行移动。由于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从而下支撑件22移动后即可使上支撑件21的上表面和下支撑件2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得到调整,表现为支撑管10的端部高度得到了调整,能够快速调整健身器材至平稳状态。优化的:该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下支撑件22上表面上均设有防滑结构。本实施例中,该防滑结构为:该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上分布有相互平行的上条形凸棱212、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分布有相互平行的下条形凸棱223,上条形凸棱212和下条形凸棱223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滑槽221的延伸方向,且上条形凸棱212和下条形凸棱223相配。即,调节螺杆211拧紧后,上条形凸棱212和下条形凸棱223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摩擦力,避免上支撑件21和下支撑件22之间出现相对滑动。该上条形凸棱212和下条形凸棱223的横截面均可以呈直角三角形。下支撑件22的下表面上粘贴有防滑垫30。这样,能够确保下支撑件22和地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确保健身器材的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包括健身器材的支撑管(10),该支撑管(10)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管(10)端部的上支撑件(21),该上支撑件(21)上设有调节螺杆(211);下部支撑于地面上的下支撑件(22),该下支撑件(22)上设有可移动的螺母(222);以及调节螺杆(211)的下部镙接在螺母(222)内;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包括健身器材的支撑管(10),该支撑管(10)的端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管(10)端部的上支撑件(21),该上支撑件(21)上设有调节螺杆(211);下部支撑于地面上的下支撑件(22),该下支撑件(22)上设有可移动的螺母(222);以及调节螺杆(211)的下部镙接在螺母(222)内;上支撑件(21)的下表面和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均呈斜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可调节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211)从上至下且间隙配合的穿过该上支撑件(21),同时,该下支撑件(22)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221),该螺母(222)能够沿着该滑槽(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高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