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敬民专利>正文

一种健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556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腹器,属于健身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健腹器锻炼方式单一的问题。本健腹器,包括坐杆和靠杆,靠杆的下端铰接在坐杆的后端,坐杆的前端铰接有前支杆,后端铰接有后支杆,坐杆与前支杆及后支杆之间均设有定位件,前支杆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座,坐杆的后端还铰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上端抵靠在靠杆的后侧面上,传动杆的下端位于前支杆和后支杆之间,且传动杆的下端与后支杆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传动杆的上端向前摆动的复位拉簧。本健腹器能够提供不同的锻炼方式,使用更加灵活多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健身设备
,涉及一种健腹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运动越来越流行,随之而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包括健腹器,健腹器可以让头、肩和背的上半部只在离地30-60度区间活动,背部轻松向后依靠,健腹器的弹力装置开始发动将身体向前弹回,让腹部所有肌肉动起来,达到瘦腹效果,但是目前的健腹器功能单一,导致锻炼方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健腹器,本健腹器能够提供不同的锻炼方式,使用更加灵活多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健腹器,包括坐杆和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杆的下端铰接在坐杆的后端,所述坐杆的前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前支杆,坐杆的后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后支杆,所述坐杆与前支杆及后支杆之间均设有能够将前支杆及后支杆固定住的定位件,所述前支杆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坐杆的后端还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抵靠在靠杆的后侧面上,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位于前支杆和后支杆之间,且传动杆的下端与后支杆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传动杆的上端向前摆动的复位拉簧。前支杆和后支杆均与坐杆相铰接,因此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收缩,方便存放,锻炼时将前支杆和后支杆展开并通过定位件固定住,使用者可以坐在坐杆上,背部靠在靠杆上,然后将双腿朝前弯曲,脚部钩在支撑座上,如此可以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复位拉簧能够为靠杆提供向上的复位力,因此适合初炼者,而锻炼一定时间后可以将复位拉簧拆下,此时运动量更大,作为另一种锻炼方式,使用者可以双膝跪在支撑座上,然后手握前支杆的上端,通过膝部作用于支撑座来上下滑动支撑座,同样具有锻炼腹部的作用,使用灵活多变。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前支杆为一根,所述支撑座的横截面呈U形,在支撑座内铰接有三个导向轮,所述前支杆穿过支撑座,其中两个导向轮抵靠在前支杆的上侧面上,一个导向轮抵靠在前支杆的下侧面上,所述支撑座上固连有两推杆,该两推杆上均固定套设有缓冲套。一根前支杆使得结构更为简单,支撑座通过三个导向轮进行滑动定位,使得支撑座的滑动更加流畅,结构更加稳定。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前支杆为两根,该两根前支杆相平行,所述支撑座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铰接有两导向轮,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两侧壁上还固连有限位销,两所述前支杆穿过支撑座,且导向轮抵靠在前支杆上侧面上,限位销抵靠在前支杆下侧面上。该为两根前支杆结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支撑座则通过导向轮与限位销进行滑动定位。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销,所述坐杆的两端均固连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具有两定位板,上述前支杆的上端铰接在前端定位座的两定位板之间,后支杆的上端铰接在后端定位座的两定位板之间,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前支杆和后支杆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定位销穿设在定位孔与通孔内。将前支杆及后支杆展开设定角度后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传动杆有两根,该两根传动杆均铰接在坐杆上,且两传动杆相平行,两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之间铰接有抵靠轮,该抵靠轮抵靠在靠杆的后侧面上。两根传动杆使得结构更加对称,受力更加均匀,而传动杆的上端通过抵靠轮与靠杆相抵靠,使得靠杆的摆动更加流畅。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坐杆的后端上侧面上固连有连接座,所述靠杆的下端铰接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还固连有限位杆,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两传动杆的上端抵靠在限位杆的两端。限位杆能够避免靠杆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向前过度摆动,使得整体结构稳定。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前支杆的上端水平固连有支撑杆一,所述坐杆的前端水平固连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缓冲套。当使用者的双膝跪在支撑座上时支撑杆一用于双手的肘部抵靠,而使用者坐在坐杆上时支撑杆二用于支撑双腿。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坐杆上固连有坐垫,所述靠杆上沿长度方向固连有若干缓冲套。使得舒适性更高。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和后支杆上均固连有连接销,所述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连接销上。在上述的健腹器中,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还连接有手柄。当使用者的双膝跪在支撑座上时双手的肘部抵靠支撑杆一上,双手则握在手柄上进行锻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健腹器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使用者既可以坐在坐杆上进行仰卧起坐,也可以跪在支撑座上来锻炼腹部,因此使用灵活多变。2、由于运动过程中复位拉簧能够为靠杆提供向上的复位力,因此适合初炼者,而锻炼一定时间后可以将复位拉簧拆下,此时运动量更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健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健腹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健腹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坐杆;11、连接座;12、限位杆;13、支撑杆二;14、坐垫;2、靠杆;3、前支杆;31、支撑杆一;32、手柄;4、后支杆;5、定位件;51、定位销;52、定位座;53、定位板;54、定位孔;6、支撑座;61、导向轮;62、推杆;63、限位销;7、传动杆;71、复位拉簧;72、抵靠轮;73、连接销;8、缓冲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健腹器,包括坐杆1和靠杆2,靠杆2的下端铰接在坐杆1的后端,坐杆1的前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前支杆3,坐杆1的后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后支杆4,坐杆1与前支杆3及后支杆4之间均设有能够将前支杆3及后支杆4固定住的定位件5,前支杆3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座6,坐杆1的后端还铰接有传动杆7,传动杆7的上端抵靠在靠杆2的后侧面上,传动杆7的下端位于前支杆3和后支杆4之间,且传动杆7的下端与后支杆4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传动杆7的上端向前摆动的复位拉簧71。前支杆3和后支杆4均与坐杆1相铰接,因此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收缩,方便存放,锻炼时将前支杆3和后支杆4展开并通过定位件5固定住,使用者可以坐在坐杆1上,背部靠在靠杆2上,然后将双腿朝前弯曲,脚部钩在支撑座6上,如此可以进行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复位拉簧71能够为靠杆2提供向上的复位力,因此适合初炼者,而锻炼一定时间后可以将复位拉簧71拆下,此时运动量更大,作为另一种锻炼方式,使用者可以双膝跪在支撑座6上,然后手握前支杆3的上端,通过膝部作用于支撑座6来上下滑动支撑座6,同样具有锻炼腹部的作用,使用灵活多变。具体来说,结合图3所示,前支杆3为一根,支撑座6的横截面呈U形,在支撑座6内铰接有三个导向轮61,前支杆3穿过支撑座6,其中两个导向轮61抵靠在前支杆3的上侧面上,一个导向轮61抵靠在前支杆3的下侧面上,支撑座6上固连有两推杆62,该两推杆62上均固定套设有缓冲套8,一根前支杆3使得结构更为简单,支撑座6通过三个导向轮61进行滑动定位,使得支撑座6的滑动更加流畅,结构更加稳定。定位件5包括定位销51,坐杆1的两端均固连有定位座52,定位座52具有两定位板53,前支杆3的上端铰接在前端定位座52的两定位板53之间,后支杆4的上端铰接在后端定位座52的两定位板53之间,定位板53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54,前支杆3和后支杆4上均开设有通孔,定位销51穿设在定位孔54与通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腹器,包括坐杆(1)和靠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杆(2)的下端铰接在坐杆(1)的后端,所述坐杆(1)的前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前支杆(3),坐杆(1)的后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后支杆(4),所述坐杆(1)与前支杆(3)及后支杆(4)之间均设有能够将前支杆(3)及后支杆(4)固定住的定位件(5),所述前支杆(3)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坐杆(1)的后端还铰接有传动杆(7),所述传动杆(7)的上端抵靠在靠杆(2)的后侧面上,所述传动杆(7)的下端位于前支杆(3)和后支杆(4)之间,且传动杆(7)的下端与后支杆(4)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传动杆(7)的上端向前摆动的复位拉簧(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腹器,包括坐杆(1)和靠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杆(2)的下端铰接在坐杆(1)的后端,所述坐杆(1)的前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前支杆(3),坐杆(1)的后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在地面的后支杆(4),所述坐杆(1)与前支杆(3)及后支杆(4)之间均设有能够将前支杆(3)及后支杆(4)固定住的定位件(5),所述前支杆(3)上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坐杆(1)的后端还铰接有传动杆(7),所述传动杆(7)的上端抵靠在靠杆(2)的后侧面上,所述传动杆(7)的下端位于前支杆(3)和后支杆(4)之间,且传动杆(7)的下端与后支杆(4)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传动杆(7)的上端向前摆动的复位拉簧(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杆(3)为一根,所述支撑座(6)的横截面呈U形,在支撑座(6)内铰接有三个导向轮(61),所述前支杆(3)穿过支撑座(6),其中两个导向轮(61)抵靠在前支杆(3)的上侧面上,一个导向轮(61)抵靠在前支杆(3)的下侧面上,所述支撑座(6)上固连有两推杆(62),该两推杆(62)上均固定套设有缓冲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杆(3)为两根,该两根前支杆(3)相平行,所述支撑座(6)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支撑座(6)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铰接有两导向轮(61),所述支撑座(6)的相对两侧壁上还固连有限位销(63),两所述前支杆(3)穿过支撑座(6),且导向轮(61)抵靠在前支杆(3)上侧面上,限位销(63)抵靠在前支杆(3)下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健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包括定位销(51),所述坐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敬民
申请(专利权)人:季敬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