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61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雷达,包括:雷达基座;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可拆卸地盖设在雷达基座上;接插件结构,接插件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端盖与雷达基座的连接处,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端盖和/或雷达基座上;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接插件结构上,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雷达的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达
本技术涉及雷达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载雷达的接插件结构通常与雷达端盖或者雷达基座固定连接,由于在使用车载雷达的过程中,接插件结构需要经常承受压力或者拉力的受力载荷,接插件结构容易损坏,因此,当接插件结构损坏后,在维修车载雷达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更换雷达端盖或者雷达基座,这样无疑大大地增加了车载雷达的维修成本,而且具有一种接插件结构的车载雷达只能适配于一种类型的汽车,无法满足一种车载雷达适配于多种车型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车载雷达的开发成本,降低了车载雷达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雷达的实用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达,包括:雷达基座;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可拆卸地盖设在雷达基座上;接插件结构,接插件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端盖与雷达基座的连接处,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端盖和/或雷达基座上;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接插件结构上,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相适配。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为滑槽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为滑轨结构;或第一连接结构为滑轨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为滑槽结构。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雷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基座(10);第一端盖(20),所述第一端盖(20)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雷达基座(10)上;接插件结构(30),所述接插件结构(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20)与所述雷达基座(10)的连接处,第一连接结构(50),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20)和/或所述雷达基座(10)上;第二连接结构(60),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设置在所述接插件结构(30)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基座(10);第一端盖(20),所述第一端盖(20)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雷达基座(10)上;接插件结构(30),所述接插件结构(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20)与所述雷达基座(10)的连接处,第一连接结构(50),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20)和/或所述雷达基座(10)上;第二连接结构(60),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设置在所述接插件结构(30)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为滑槽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为滑轨结构;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为滑轨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为滑槽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0)包括底板(21)和绕所述底板(21)的外周凸出设置的第一环板(22),所述雷达基座(10)包括隔板和绕所述隔板的外周设置的第二环板(12),其中,所述第一环板(22)和所述第二环板(12)接触配合并与所述底板(21)和所述隔板围成第一容纳腔(13),所述接插件结构(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板(22)上开设有第一缺口(221),所述第二环板(12)上开设有第二缺口(121),所述第一缺口(221)和所述第二缺口(121)拼接形成安装缺口(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