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484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包括由预埋有铜管的浇注铜块围成的铜水套,铜水套的内侧砌筑有由若干层耐火砖围成的炉墙,相邻耐火砖层相应的耐火砖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各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之间相互嵌套砌筑,最后一层的耐火砖与浇注铜块的嵌装位置和其与相邻的耐火砖之间的嵌装位置上下错开,最后一层耐火砖砌筑后与熔融体接触的内侧为平整的实体面。耐火砖与浇注铜块之间相互嵌套砌筑为一体,相邻的耐火砖层之间也相互嵌套砌筑为一体,炉墙砌筑好后,炉墙相互嵌套的结构能很好的消化熔池中熔融体对炉墙的冲击力。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熔池炉壁结构能承受住熔池中熔融体的冲击而保持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炉墙易倒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吹炉,具体涉及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
技术介绍
侧吹炉熔池炉壁多由铜水套围成,铜水套的工作面与熔池内的熔融体直接接触,多数情况下单独使用铜水套就可以满足熔炼时工况的要求。但是在用侧吹炉熔炼某些金属时铜水套的炉壁结构就不适宜了。比如用侧吹炉熔炼锡精矿,由于锡对铜的渗透性很强,造成对铜水套的侵蚀,所以会严重影响铜水套的使用寿命。这种工况下通常的做法是在铜水套的内侧砌一层耐火砖来避免金属对铜水套的侵蚀,但是侧吹炉熔炼属于熔池熔炼,熔池内的熔融物在气体的搅拌下激烈的翻腾很容易造成耐火砖砌体的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砖与铜水套一体化的熔池炉壁结构,避免熔池内的熔融体侵蚀铜水套,延长铜水套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的这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包括由预埋有铜管的浇注铜块围成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套的内侧砌筑有由若干层耐火砖围成的炉墙,相邻耐火砖层相应的耐火砖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各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耐火砖与浇注铜块的嵌套位置和其与相邻的耐火砖之间的嵌套位置上下错开,最后一层耐火砖砌筑后与熔融体接触的内侧为平整的实体面。所述浇注铜块的内侧沿高度方向有底面与侧壁之间夹角为九十度的U型凹槽,U型凹槽横向贯穿浇注铜块的宽度,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距与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相同。所述U型凹槽沿所述浇注铜块的高度方向从下往上布置,其中第一个U型凹槽的下侧与浇注铜块的底边平齐。所述炉墙由第一和第二两层耐火砖砌成,第一层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嵌装为一体砌筑,第二层耐火砖的表面与熔融体接触。所述炉墙第一层的耐火砖为厚度均匀且总高度为两倍所述浇注铜块内侧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各转角处夹角均为九十度的Z形块状体,其两平行臂的长度不等,较长臂的下侧与较短臂的上侧共面。所述炉墙第二层的耐火砖为L形块状体,其总高度与第一层的耐火砖总高度相同,其两臂之间的缺口尺寸与里层耐火砖两臂之间下夹角处的缺口尺寸相同。所述炉墙第一层的耐火砖以其较短臂插入所述浇注铜块内侧的U型凹槽中砌筑,第二层的耐火砖以其水平臂插入里层耐火砖的下侧缺口中砌筑,同时第一层耐火砖的较长臂插入第二层耐火砖两臂之间的缺口中。所述铜水套内侧U型凹槽的深度和开口宽度分别为50-55mm和65-70mm,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距与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相同。所述浇注铜块内预埋的铜管外壁与所述U型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25mm。本技术在铜水套的内侧增设由耐火砖砌筑而成的炉墙,以避免熔炼时金属对铜水套的侵蚀,为了克服炉墙因熔池中熔融体的剧烈翻腾造成炉墙倒塌的缺陷,将铜水套浇注铜块内侧第一层的耐火砖与浇注铜块之间采用相互嵌套后砌筑为一体的方式,同时使该层耐火砖与相邻层的耐火砖之间的相互嵌套位置上下错开,相邻层的耐火砖之间也采用相互嵌套后砌筑的方式。所以炉墙砌筑好后,炉墙相互嵌套的结构能很好的消化熔池中熔融体对炉墙的冲击力。总之,本技术的这种熔池炉壁结构能承受住熔池中熔融体的冲击而保持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炉墙易倒塌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浇筑铜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炉墙第一层耐火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炉墙第二层耐火砖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包括铜水套和铜水套内侧的炉墙,铜水套由预埋有铜管3的浇注铜块4围成,炉墙由第二层耐火砖1和第一层耐火砖2围成,第一层耐火砖1的表面与熔池中的熔融体接触。如图2所示,浇注铜块4的内侧沿高度方向有底面与侧壁之间夹角为九十度的U型凹槽,U型凹槽横向贯穿浇注铜块的宽度,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距与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相同。U型凹槽沿浇注铜块的高度方向从下往上布置,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和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距相等,均宜设置为65-70mm左右,U型凹槽的开设深度宜为50-55mm左右,其中最下面的U型凹槽的下侧与浇注铜块的底边平齐,这样便于第一层耐火砖与浇注铜块的嵌套砌筑。浇注铜块4内预埋的铜管3外壁与U型凹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宜为20-25mm。如图3所示,第一层耐火砖2的各砖块为厚度均匀且总高度为两倍浇注铜块4内侧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各转角处夹角均为九十度的Z形块状体,其两平行臂的长度不等,较长臂的下侧与较短臂的上侧共面。如图4所示,第二层耐火砖1的各砖块为L形块状体,其总高度与第一层耐火砖1各砖块的总高度相同,其两臂之间的缺口尺寸与第一层耐火砖两臂之间下夹角处的缺口尺寸相同。根据浇注铜块上U型凹槽的尺寸及布置,第一层耐火砖和第二层耐火砖的各砖块的总高度为两倍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第一层耐火砖各砖块的较短臂的长度为浇筑铜块上U型凹槽的深度,第二层耐火砖两臂之间的缺口深度为第一层耐火砖较长臂的长度、缺口高度为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第一层耐火砖砌筑时,各砖块以其较短臂依次插入浇筑铜块上的U型凹槽中,第二层耐火砖砌筑时,将其水平臂插入第一层耐火砖较长臂的下侧,同时使第一层耐火砖的较长臂插入第二层耐火砖水平臂上侧的缺口中,第二层耐火砖与熔融体接触的内侧为平整的实体面。两层耐火砖砌筑好后通过相互嵌套砌筑的结构,及第一层耐火砖与铜水套的浇筑铜块之间相互嵌套为一体的结构,使炉墙与铜水套形成稳定的整体,能承受熔池中熔融体的冲击而不倒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包括由预埋有铜管的浇注铜块围成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套的内侧砌筑有由若干层耐火砖围成的炉墙,相邻耐火砖层相应的耐火砖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各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耐火砖与浇注铜块的嵌套位置和其与相邻的耐火砖之间的嵌套位置上下错开,最后一层耐火砖砌筑后与熔融体接触的内侧为平整的实体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吹炉熔池炉壁,包括由预埋有铜管的浇注铜块围成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水套的内侧砌筑有由若干层耐火砖围成的炉墙,相邻耐火砖层相应的耐火砖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各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之间相互嵌套砌筑,第一层的耐火砖与浇注铜块的嵌套位置和其与相邻的耐火砖之间的嵌套位置上下错开,最后一层耐火砖砌筑后与熔融体接触的内侧为平整的实体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吹炉熔池炉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铜块的内侧沿高度方向有底面与侧壁之间夹角为九十度的U型凹槽,U型凹槽横向贯穿浇注铜块的宽度,相邻U型凹槽之间的间距与U型凹槽的开口宽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吹炉熔池炉壁,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凹槽沿所述浇注铜块的高度方向从下往上布置,其中第一个U型凹槽的下侧与浇注铜块的底边平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吹炉熔池炉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由第一和第二两层耐火砖砌成,第一层耐火砖与所述浇注铜块嵌装为一体砌筑,第二层耐火砖的表面与熔融体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熔池炉壁,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桦刘燕庭胡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