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阀,旨在提供一种缓冲调节效果好,对膜片的固定效果好以及密封效果好的减压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阀帽,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阀芯包括调节杆、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设有膜片,膜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阀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压阀。
技术介绍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然后依靠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相平衡,使阀后压力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恒定。目前,市场上的减压阀,它包括减压阀本体。传统的减压阀包括阀体、阀帽、调节杆以及设置于调节杆上的膜片,因为膜片的缓冲调节效果较差,容易因为水流过大,直接影响到减压的效果,并且对膜片的固定效果较差,容易使膜片松动,以及在减压阀闭合时,调节杆和阀帽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会产生泄露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调节效果好,对膜片的固定效果好以及密封效果好的减压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压阀,包括减压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阀帽,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阀芯包括调节杆、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设有膜片,膜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缓冲部、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阀帽,阀帽为进水口,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阀芯包括调节杆、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设有膜片,膜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通过将膜片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以及将膜片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一方面增加对膜片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保证了对缓冲区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连接部、缓冲部、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均呈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以及第二连接部连接形成的缓冲区,为膜片提供了弧形缓冲的效果,并且缓冲区的圆弧开口朝向进水口,则进一步增加了缓冲效果,从而增加调节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第一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以及与第二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均设有若干限位块,限位块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均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部包括与第一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以及与第二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面,为了增加膜片分别与与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均设有若干限位块,限位块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均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纵向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保证与限位槽之间的拉扯力,并且纵向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增加了膜片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帽包括内连接端,内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块,调节杆包括与内连接端抵触的工作端,工作端上设有与支撑块相适配的连接槽,连接槽上设有密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帽包括内连接端,内连接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块,调节杆包括与内连接端抵触的工作端,工作端上设有与支撑块相适配的连接槽,通过在工作端上设有与支撑块相适配的连接槽,使得在阀门闭合的情况下,调节杆和阀帽的内连接端之间有着较好的密封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连接槽上设有密封件,并且本技术使用的密封圈具有弹性,从而使密封圈可以包覆于支撑块外,进而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减压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10-第一阀体,11-第二阀体,20-调节杆,201-工作端,202-连接槽,203-密封件,21-固定块,22-膜片,220-第一固定部,221-缓冲区,2210-第一连接部,2211-缓冲部,2212-第二连接部,222-第二固定部,223-限位块,3-阀帽,30-内连接端,31-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减压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减压阀,包括减压阀本体,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的阀芯以及阀帽3,阀帽3为进水口,阀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阀芯包括调节杆20、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21,两固定块21之间设有膜片22,膜片22包括第一固定部220和第二固定部222,第一固定部220设置于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之间,第二固定部222设置于两固定块21之间,通过将膜片22的第一固定部220设置于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之间,以及将膜片22的第二固定部222设置于两固定块21之间,一方面增加对膜片22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固定部220和第二固定部222之间设有缓冲区221,缓冲区2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10、缓冲部2211以及第二连接部2212,第一连接部2210和第一固定部220连接,第二连接部2213和第二固定部222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保证了对缓冲区221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连接部2210、缓冲部2211、第二连接部2212均呈圆弧状,均呈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2210、缓冲部2211以及第二连接部2212连接形成的缓冲区221,为膜片提供了弧形缓冲的效果,并且缓冲区221的圆弧开口朝向进水口,则进一步增加了缓冲效果,从而增加调节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固定部220包括与第一阀体10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以及与第二阀体11连接的第二连接面,为了增加膜片22分别与与第一阀体10以及第二阀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均设有若干限位块223,限位块223的纵截面(如图1所述的剖视截面)呈三角形状,第一阀体10和第二阀体11上均设有与限位块223相适配的限位槽,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纵向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223,保证与限位槽之间的拉扯力,并且纵向截面呈三角形状的限位块223增加了膜片22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阀帽3包括内连接端30,内连接端30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块31,调节杆20包括与内连接端30抵触的工作端201,工作端201上设有与支撑块31相适配的连接槽202,通过在工作端201上设有与支撑块31相适配的连接槽202,使得在阀门闭合的情况下,调节杆20和阀帽3的内连接端30之间有着较好的密封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连接槽202上设有密封件203,并且本技术使用的密封件203具有弹性,从而使密封件203可以包覆于支撑块31外,进而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阀,包括减压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阀帽,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阀芯包括调节杆、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设有膜片,膜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缓冲部、第二连接部均呈圆弧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阀,包括减压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减压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芯以及阀帽,阀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阀芯包括调节杆、设置于调节杆上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之间设有膜片,膜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两固定块之间,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缓冲区,缓冲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缓冲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爱青,林宗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德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