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84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闸阀,旨在提供一种对阀杆的限位固定效果好,连接稳定性好以及实用性好的闸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阀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阀帽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导通的连接腔、导入腔以及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阀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闸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闸阀。
技术介绍
闸阀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目前,市场上的闸阀,它包括闸阀本体。这种闸阀本体虽然结构简单,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而阀帽对阀杆的限位效果较差,容易产生晃动,水流也会逐渐对阀帽和阀杆造成腐蚀,最后通过阀杆和阀帽之间的间隙溢出,从而影响到实用效果,并且阀体和阀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阀杆的限位固定效果好,连接稳定性好以及实用性好的闸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闸阀,包括闸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所述阀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阀帽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导通的连接腔、导入腔以及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导入腔相互连接,第三限位部与连接腔相互连接,第二限位部包括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三限位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限位部的内壁口径由第一连接部往第二连接部逐渐增大,第三限位部的口径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口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阀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阀帽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为了增加第二活动通道对阀杆的限位效果,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导通的连接腔、导入腔以及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连接腔和导入腔保证了对阀杆的连接的稳定性,而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则保证了对阀杆的限位固定效果,并且限位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导入腔相互连接,第三限位部与连接腔相互连接,第二限位部包括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三限位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限位部的内壁口径由第一连接部往第二连接部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二限位部,因为阀杆与第二活动通道保证适配,所以第二限位部的设计使得阀杆上设有圆台状的结构,从而保证了限位效果,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水流通过阀帽和阀杆之间的连接间隙通过,但是从第二连接部到第一连接部的口径是逐渐减小的,则进一步增加了对水流阻隔效果,保证了密封效果,第三限位部的口径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口径,一方面保证了对阀杆的限位固定,另一方面则进一步保证了对水流的阻隔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帽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端相抵触的抵触面,抵触面的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阀帽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帽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块,通过设有的第一限位块,使得阀帽和阀体之间在通过内外螺纹进行连接的同时保证了两者之间相对位置,避免因为用力过大,导致阀帽和阀体上的螺纹损坏,第一限位块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端相抵触的抵触面,抵触面的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块,通过在抵触面的边缘上设有的第二限位块,使得第二限位块和阀帽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而形成的限位槽使得阀帽和阀体之间的连接稳定相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的第一活动通道包括第一止流端和第二止流端,第一活动通道的口径由第一止流端往第二止流端逐渐减小,闸板与第一活动通道的口径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的第一活动通道包括第一止流端和第二止流端,第一活动通道的口径由第一止流端往第二止流端逐渐减小,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活动通道,一方面能在使得安装便捷,另一方面,闸板与第一活动通道的口径相适配,保证了闸板和第一活动通道之间的连接逐渐紧固的效果,从而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闸阀实施例的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闸阀实施例的阀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闸阀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阀体,10-第一活动通道,101-第一止流端,102-第二止流端,11-第一连接端,2-阀帽,20-第二连接端,21-连接腔,22-导入腔,23-限位腔,230-第一限位部,231-第二限位部,2310-第一连接部,2311-第二连接部,232-第三限位部,24-第一限位块,25-第二限位块,26-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新型闸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闸阀,包括闸阀本体,闸阀本体包括阀体1、阀帽2、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2的第一连接端11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10,阀帽2包括与第一连接端1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20,阀帽2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为了增加第二活动通道对阀杆的限位效果,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11相导通的连接腔21、导入腔22以及设置于连接腔21和导入腔22之间的限位腔23,连接腔21和导入腔22保证了对阀杆的连接的稳定性,而设置于连接腔21和导入腔22之间的限位腔23则保证了对阀杆的限位固定效果,并且限位腔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部230、第二限位部231和第三限位部232,第一限位部230与导入腔22相互连接,第三限位部232与连接腔21相互连接,第二限位部231包括与第一限位部23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10以及与第三限位部23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11,第二限位部231的内壁口径由第一连接部2310往第二连接部2311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二限位部231,因为阀杆与第二活动通道保证适配,所以第二限位部231的设计使得阀杆上设有圆台状的结构,从而保证了限位效果,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水流通过阀帽2和阀杆之间的连接间隙通过,但是从第二连接部2311到第一连接部2310的口径是逐渐减小的,则进一步增加了对水流阻隔效果,第三限位部232的口径大于第一限位部230的口径,一方面保证了对阀杆的限位固定,另一方面则进一步保证了对水流的阻隔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阀帽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块24,通过设有的第一限位块24,使得阀帽2和阀体1之间在通过内外螺纹进行连接的同时保证了两者之间相对位置,避免因为用力过大,导致阀帽2和阀体1上的螺纹损坏,第一限位块24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端11的端面相抵触的抵触面,抵触面的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块25,通过在抵触面的边缘上设有的第二限位块25,使得第二限位块25和阀帽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26,而形成的限位槽26使得阀帽2和阀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相更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阀体1的第一活动通道10包括第一止流端101和第二止流端102,第一活动通道10的口径由第一止流端101往第二止流端102逐渐减小,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活动通道10,一方面能在使得安装便捷,另一方面,闸板与第一活动通道10的口径相适配,保证了闸板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闸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闸阀,包括闸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所述阀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阀帽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导通的连接腔、导入腔以及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导入腔相互连接,第三限位部与连接腔相互连接,第二限位部包括与第一限位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第三限位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限位部的内壁口径由第一连接部往第二连接部逐渐增大,第三限位部的口径大于第一限位部的口径,所述阀帽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端相抵触的抵触面,抵触面的边缘处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阀帽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限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闸阀,包括闸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闸阀本体包括阀体、阀帽、闸板以及用于连接且驱动闸板的阀杆,阀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阀帽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用于闸板活动的第一活动通道,所述阀帽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端,阀帽设有用于阀杆活动的第二活动通道,第二活动通道包括与第一连接端相导通的连接腔、导入腔以及设置于连接腔和导入腔之间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导入腔相互连接,第三限位部与连接腔相互连接,第二限位部包括与第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爱青林宗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德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