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4143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收箱、氨水收集箱,所述的吸收箱设置在氨水收集箱上部,吸收箱下部设置氨水出口,氨水收集箱顶部设置氨水进口,氨水出口与氨水进口间设置连接管,在吸收箱内部空间设置螺旋管,所在吸收箱上部设置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连接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置两个入口,一个与纯水桶连接,另一个与氨水吸收箱连接,输水管道两个入口附近设置阀门,输水管道上设置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连续收集,并对收集的氨气进行再利用,防止浪费,又不影响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氨水尾气处理装置,具体说的是对低深浓度氨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的尾气进行处理的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作氨气过程中,其产生的尾气含有氨气,虽然进行制作的氨气浓度低,但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只是进行了排放处理,尾气截积过多,经常出现氨气泄露,严重影响了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氨水生产过程中尾气处理装置,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收集回收再利用,解决氨气泄露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收箱、氨水收集箱,所述的吸收箱设置在氨水收集箱上部,吸收箱下部设置氨水出口,氨水收集箱顶部设置氨水进口,氨水出口与氨水进口间设置连接管,在吸收箱内部空间设置螺旋管,所述的螺旋管一端封死,另一端伸出吸收箱箱体连接尾气传输管道,螺旋管管壁上均匀设置小孔,在吸收箱上部设置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连接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置两个入口,一个与纯水桶连接,另一个与氨水吸收箱连接,输水管道两个入口附近设置阀门,输水管道上设置水泵。所述的喷淋头设置在吸收箱的顶部或设置在吸收箱的侧壁上部,所述的喷淋头至少设置一个。在吸收箱外壁及输水管道上设置冷却装置。还包括浓度测试仪及控制箱,所述的浓度测试仪设置在氨水收集箱内,所述控制箱连接浓度测试仪、冷却装置及阀门。本技术有益效果:1、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连续收集,并对收集的氨气进行再利用,防止浪费,又不影响工作环境。2、设置螺旋形的管道,使进入氨气收集箱内的尾气缓慢上升,使氨气与纯水充分接触,对氨气充分吸收,回收完全可靠。3、将氨水收集桶内的氨水进行循环喷淋吸收,保证了氨水收集桶内的氨水的纯度。4、设置冷却装置吸收氨水制备中产生的热量,令氨水吸收工序持续正向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吸收箱、2-氨水收集箱、3-螺旋管、4-喷淋头、5-喷淋管、6-输水管道、7-纯水桶、8-浓度测试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述:本技术涉及一种氨气尾气的处理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对氨气尾气进行吸收循环利用的吸收处理装置,其包括用来吸收氨气的吸收箱1及收集吸收氨气所产生的氨水的氨水收集箱2,吸收箱1上设置氨水出口,氨水收集箱2上设置氨水进口,氨水出口与氨水进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本技术中所述吸收箱1的安装位置高于氨水收集箱2的安装位置,这样保证吸收得到的氨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氨水收集箱2内而无需额外设置电气设备,从而节约了能源消耗,更进一步的,吸收箱1与氨水收集箱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这样占地面积亦随之减少。在吸收箱内,设置通入氨气尾气的管道,本技术中,所述的管道为螺旋管3,螺旋的直径略小于吸收箱的最短边长或其直径,管道的高度为吸收箱高度的1/2-2/3,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尾气输送管道上,另一端封死,在螺旋管3的管壁上均匀开设小孔,在通入氨气后,越靠下的位置氨气浓度越大,其上升与空气的交换速度变缓,交换效果也更加的充分,总体来看,氨气上升速率缓慢,氨气释放均匀。在吸收箱的上部,设置若干喷淋头4或喷淋口,喷淋头或喷淋口共同连接一根喷淋管5,喷淋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顶部喷淋或侧壁喷淋,亦可两者皆有,喷淋管5与一根输水管道6连接,输水管道6有两个进水入口及对应的进水渠道,第一是连接纯水桶7通入纯水,第二是连接在氨水收集箱2上,将其中的氨水进行再次喷淋,以吸收更多的氨气,这样可以保证收集的氨水具备足够大的浓度可用于日常的生产需求,纯水与氨水的配比依靠设置在氨水收集箱内的氨水浓度测试仪8进行判定,当氨水浓度远低于预设浓度时,则不通入纯水,仅靠氨水收集桶内的氨水进行循环吸收,若氨水浓度开始变高,则适当的通入纯水,保证氨水收集桶内的氨水浓度保持在预定值附近浮动。相应的,对纯水及氨水进行配比依靠设置在输水管道上的阀门来实现,阀门在纯水的入口及氨水入口上,所述的阀门为电磁阀。在输水管道靠近喷淋管的一端上设置水泵。由于氨水喷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本技术还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在吸收箱的外壁及输水管道上,一是给用于喷淋的水进行预降温,这样增加氨水的温度便可直接得到控制,其次是对工作环境进行降温,令氨气不会从氨水中散逸,氨气的吸收较为充分,本技术中,箱壁的冷却装置采用的是冷却水循环装置,输水管道上采用的是直冷装置,亦可从输水管道上引出一根管道先对箱壁进行降温,随后回到直冷装置处再次进行降温,这样可以省去冷却水循环装置。本技术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根据氨水浓度测试仪测定的氨水浓度决定两个阀门的开闭及阀门的开启大小,以及根据可选择性的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判定冷却系统的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箱、氨水收集箱,所述的吸收箱设置在氨水收集箱上部,吸收箱下部设置氨水出口,氨水收集箱顶部设置氨水进口,氨水出口与氨水进口间设置连接管,在吸收箱内部空间设置螺旋管,所述的螺旋管一端封死,另一端伸出吸收箱箱体连接尾气传输管道,螺旋管管壁上均匀设置小孔,在吸收箱上部设置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连接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置两个入口,一个与纯水桶连接,另一个与氨水吸收箱连接,输水管道两个入口附近设置阀门,输水管道上设置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水尾气吸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箱、氨水收集箱,所述的吸收箱设置在氨水收集箱上部,吸收箱下部设置氨水出口,氨水收集箱顶部设置氨水进口,氨水出口与氨水进口间设置连接管,在吸收箱内部空间设置螺旋管,所述的螺旋管一端封死,另一端伸出吸收箱箱体连接尾气传输管道,螺旋管管壁上均匀设置小孔,在吸收箱上部设置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连接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置两个入口,一个与纯水桶连接,另一个与氨水吸收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恒贸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