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敬彪专利>正文

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370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包括羽毛球和推杆,羽毛球由球头和设于球头上的羽毛体构成,球头设有弧形的外侧面和平面的内侧面,球头自内侧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呈锥度的插孔,插孔设有插接螺纹,推杆的一端插设于插孔内,推杆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装而成,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旋转配合,进行组装或拆卸。在使用时,将推杆另一端悬挂或插入复位器内,拍打羽毛球,可以实现快速回位,因此,不再需要人手抛球,使羽毛球训练的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羽毛球的损耗,更使得羽毛球训练的空间得到解放,那怕在办公室里,也能实现羽毛球的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用羽毛球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训练用品
,特别是指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
技术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技术性,技巧性很强且富有对抗性充满魅力的运动,适合于各个年龄层次,所以现在已成为社会上一项非常热门的体育休闲运动。然而在羽毛球初学者技术训练时,教练往往采用向上抛球练习,这样练习使教练工作繁重,并且每次抛球的高度不确定,不利于训练的准确性,同时人力耗费大,学习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训练用羽毛球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可以提高训练时击球高度的准确性和击球时机,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包括羽毛球和推杆,所述羽毛球由球头和设于所述球头上的羽毛体构成,所述球头设有弧形的外侧面和平面的内侧面,所述球头自内侧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呈锥度的插孔,所述插孔设有插接螺纹,所述推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孔内,另一端设有挂持部或插入复位器内,推杆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装而成,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旋转配合,进行组装或拆卸。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孔和球头是一体出模成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孔是通过钻孔再扭入锥形卡孔形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挂持部为挂环。本技术训练用羽毛球装置,通过在羽毛球的球头上设置插孔,插孔内插设推杆,在使用时,将推杆另一端悬挂或插入复位器内,拍打羽毛球,推杆随着拍打方向运动并快速回位,因此使需要专人抛球的羽毛球训练法,成为不再需要人手抛球,不但使羽毛球训练的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羽毛球的损耗,更使得羽毛球训练的空间得到解放,那怕在办公室里,也能实现羽毛球的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训练用羽毛球装置示意图;图2为与图1羽毛球装置配合使用的复位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包括羽毛球1和推杆2。羽毛球1由球头3和设于球头3上的羽毛体4构成,球头3设有弧形的外侧面31和平面的内侧面32,球头3自内侧面32向内凹陷开设有呈锥度的插孔33,且插孔33设有插接螺纹。推杆2的一端插设于球头3的插孔33内,这里的插孔33可以是和球头3一体出模成型,也可以是在球头3上钻孔再扭入锥形卡孔而形成,推杆2的另一端设有挂持部20,在本实施例中,挂持部20为挂环。在使用时,可将推杆2的另一端悬挂或插入复位器内,拍打羽毛球1,推杆2会随着拍打方向运动并快速回位,因此使需要专人抛球的羽毛球训练法,成为不再需要人手抛球,不但使羽毛球训练的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羽毛球的损耗,更使得羽毛球训练的空间得到解放,那怕在办公室里,也能实现羽毛球的训练。进一步的,推杆2由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组装而成,第一连接杆2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23,而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设有与外螺纹23配合的内螺纹24,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通过外螺纹23和内螺纹24的旋转配合,进行组装或拆卸。方便在第一连接杆21或第二连接杆22损坏的时候,方便替换。如图2所示,而上述的复位器包括一端形成有端口的筒体5,所述筒体5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51及第二套筒52,且第一套筒51的筒径小于第二套筒52的筒径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5内的磁性件6,推杆2的另一端从端口伸入所述筒体5内。所述磁性件6包括安装于所述筒体5底端的第一磁体61、安装于筒体5内第二磁体62,推杆2另一端的伸入筒体3与第二磁体62连接,以及安装于所述筒体5内壁且远离筒体5底端的第三磁体63;所述第二磁体62根据推杆2的伸缩位置往复于第一磁体61与第二磁体62之间,且所述第一磁体61与第二磁体62相互排斥,所述第二磁体62与第三磁体63相互吸引,或所述第一磁体61与第二磁体62相互吸引,所述第二磁体62与第三磁体63相互排斥。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复位装置,筒体5筒径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计,当筒体5筒径较小时,相应的推杆2也较细,此时,与推杆2相连的第二磁体62分别与第一磁体61及第三磁体63的体积减小,磁力较小,因而,本装置的复位位移较短;当筒体5筒径较大时,相应的推杆2直径也越大,此时,与推杆2相连的第二磁体62分别与第一磁体61及第三磁体63的体积增大,磁力较大,因而,本装置的复位位移较长。应当指出的是,筒体5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分成可拆卸连接的两段或者两段以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61可以与第二磁体62相互排斥,正常情况下,第二磁体62可以靠近第三磁体63设置,推杆2受到向筒体5内方向的推力时,第二磁体62先与第三磁体63分离,然后第二磁体62根据推力的方向继续移动至靠近第一磁体61,并且最终依靠第二磁体62与第一磁体61之间的斥力抵消推力,停止施加推力时,该斥力为回复力,第二磁体62通过回复力进行复位,最终通过第二磁体62与第三磁体63吸引力,完成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61可以与第二磁体62相互吸引,正常情况下,第二磁体62可以为靠近第一磁体61设置,推杆2受到向筒体5外方向的拉力时,第二磁体62先与第一磁体61分离,然后第二磁体62根据拉力的方向继续移动至靠近第三磁体63,并且最终依靠第二磁体62与第三磁体63之间的斥力抵消拉力,停止施加拉力时,该斥力为回复力,第二磁体62通过回复力进行复位,最终通过第二磁体62与第一磁体61吸引力,完成自动复位。本技术训练用羽毛球装置,通过在羽毛球1的球头3上设置插孔33,插孔33内插设推杆2,在使用时,将推杆2另一端悬挂或插入上述复位器内,拍打羽毛球1,推杆2随着拍打方向运动并快速回位,因此使需要专人抛球的羽毛球训练法,成为不再需要人手抛球,不但使羽毛球训练的效率提高,同时减少了羽毛球的损耗,更使得羽毛球训练的空间得到解放,那怕在办公室里,也能实现羽毛球的训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训练用羽毛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羽毛球和推杆,所述羽毛球由球头和设于所述球头上的羽毛体构成,所述球头设有弧形的外侧面和平面的内侧面,所述球头自内侧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呈锥度的插孔,所述插孔设有插接螺纹,所述推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孔内,另一端设有挂持部或插入复位器内,推杆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装而成,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旋转配合,进行组装或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用羽毛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羽毛球和推杆,所述羽毛球由球头和设于所述球头上的羽毛体构成,所述球头设有弧形的外侧面和平面的内侧面,所述球头自内侧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呈锥度的插孔,所述插孔设有插接螺纹,所述推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孔内,另一端设有挂持部或插入复位器内,推杆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装而成,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敬彪
申请(专利权)人:韦敬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