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3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顺利地进行末端加工的屏蔽电线(P)。屏蔽电线(P)是将多个芯线与夹装物(2)绞合而成为截面圆形的芯(3),在该芯的外周横向卷绕漏极线(4)之后卷绕屏蔽带(5),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护套(6)。屏蔽带(5)在树脂膜(5a)的表面形成有金属薄膜(5b、5c),在该屏蔽带与护套之间夹装粘着剂层(7),利用该粘着剂层将屏蔽带粘着于护套而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电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针对电磁波的屏蔽层(遮蔽层)的屏蔽电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屏蔽电线中,有用铝箔等导体箔对将两根绝缘芯线与漏极线绞合而成的芯的外周进行覆盖并利用粘着剂使该导体箔与外罩绝缘体(护套)粘着的屏蔽双股扭绞电缆(电线)。该屏蔽双股扭绞电缆能够在剥离外罩绝缘体时使导体箔附随外罩绝缘层而剥下(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的0018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79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38719号公报然而,由于该屏蔽双股扭绞电缆中的使绝缘芯线绞合而成的芯为绞合其绝缘芯线的截面具有空间凹部的方式(参见专利文献1、图1、图2),因此该芯的外表面成为由上述空间凹部引起的凹凸状态,在将外罩绝缘体挤压成形时,从芯侧将导体箔向外罩绝缘体按压的力(相对于挤压成形力(成形压)的反作用力)不遍布其外表面的整个区域而是仅局部作用于凸部分且较弱,因而存在在导体箔与外罩绝缘体之间产生未粘着的部位的情况。因此在剥离外罩绝缘体时,产生无法将导体箔附随外罩绝缘层剥下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以上实际情况下,在由金属箔等金属薄膜形成屏蔽层的屏蔽电线中,在将外罩绝缘体(护套)剥离时,能够将金属箔等屏蔽层附随外罩绝缘体可靠地剥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首先将多个芯线(包括单线(一根)和该单线的多个绞线这两者)与夹装物绞合,成为截面圆状(圆形)的芯。具有夹装物的芯,因夹装物进入各芯线间而容易成为截面圆状(芯的外表面难以成为凹凸状态),并且其表面因夹装物而大多被占据,因此由金属箔等金属薄膜构成的屏蔽层相对于芯的表面容易滑动,从而护套的剥除变得顺利。其次,若将芯线和夹装物与漏极线绞合而制成芯,则存在漏极线不会露出于芯的表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漏极线不会与屏蔽层接触,从而无法形成利用漏极线的地线(接地)。因此以在芯线与夹装物绞合后的芯的外周横向卷绕设置漏极线,且漏极线必须露出于芯的表面而可靠地与屏蔽层接触的方式,能够可靠地获得利用漏极线的地线。此外,本专利技术使屏蔽层成为在树脂膜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且将该附带金属薄膜的树脂膜以包着漏极线的方式卷绕于芯的外周,形成屏蔽层。树脂膜比金属箔具有抗拉力,因此能够将由该树脂膜构成的屏蔽带卷绕于将上述芯线与夹装物绞合的截面圆形的芯,使之发挥按压带的作用。另外,本专利技术与以往同样,将屏蔽层与护套经由粘着剂层而粘着。如上述那样,若芯为截面圆状,则按压的力从芯侧遍布屏蔽层的整个外周面作用,因此在进行护套挤压工序时,按压的力对屏蔽层与护套之间的粘着剂层遍布其整个周面而在两者间作用,从而屏蔽层与护套遍布其整个周面可靠地粘着而一体化。因此在该屏蔽电线受到反复的弯曲作用时,难以产生因在屏蔽层与护套之间存在局部未粘着部位而局部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产生疲劳龟裂的不良情况,不会使耐弯曲性降低。另外,如上述那样,芯的表面因夹装物而大多被占据,因而芯与屏蔽层的紧贴力降低。因此屏蔽层也会与护套的剥除一起容易地被剥除。这样,若屏蔽层被剥除,则与剥除的护套对应的末端部的屏蔽层全部消除,因此不能接地(地线)。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横向卷绕将漏极线设置于芯。在进行护套的剥除作业时,只要不切除该漏极线(只要不在漏极线4切出下述切缝t),则在剥除护套和屏蔽层后,漏极线会存在(残留)于末端。即在该结构中,屏蔽层会因护套的剥除而被去除,因此在将芯线与夹装物绞合的芯的表面设置有漏极线。若这样,则漏极线必然露出于芯表面,因此漏极线可靠地与屏蔽层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采用以下结构,一种屏蔽电线,将多个芯线与夹装物绞合而成为截面圆状的芯,在该芯的外周遍布其全长横向卷绕漏极线,并在其外周形成屏蔽层,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护套,其中,将在树脂膜的表面形成有金属薄膜的屏蔽带以包着所述漏极线的方式卷绕于所述芯的外周面而形成所述屏蔽层,在该屏蔽带与护套之间夹装粘着剂层,利用该粘着剂层将所述屏蔽带粘着于所述护套而一体化,若剥除该护套,则屏蔽层(屏蔽带)也一起被剥除。在该结构中,能够将所述芯线之间的所述夹装物的填充比例设为1.0以上。在小于1.0的情况下,芯的外表面容易成为凹凸状态,在对护套进行挤压成形时,从芯侧将屏蔽层向护套按压的力不遍布其外表面的整个区域,而仅局部作用于凸部分且较弱,在屏蔽层与护套之间未粘着部位在较宽的范围存在,因此在剥下护套时,产生无法附随屏蔽层剥下的情况。另外,填充比例是指:在上述屏蔽电线的截面中插入芯线间的夹装物的量除以间隙截面积所得到的值,其间隙截面积是指:例如如图5(a)~(e)所示,以几何学方法计算由多个双绞线(将两根绝缘被覆的导体绞合而成为芯线的线,在该图中用附图标记1’表示)的外切圆(在芯线为一根的情况下是外周圆,在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中,也包括外切圆在内而称为外周圆)c1和绞合该多个芯线(双绞线1’)而成的绞线的外切圆c2包围的面积s(黑色网格部分)所得到的面积,夹装物的量意味着插入至芯线间的全部夹装物的截面积的合计的量。在该图中,(a)是两个芯,(b)是三个芯,(c)是四个芯,(d)是五个芯,(e)是七个芯的情况,若将双绞线1’的直径(外切圆C1的直径)设为d,则在两个芯的情况下,由两个双绞线1’的外切圆c1和绞线的外切圆c2包围的面积s1为0.7854d2,其间隙截面积s为2s1(s=2s1),在三个芯的情况下,该面积s1为0.4167d2,间隙截面积s=3s1,在四个芯的情况下,该面积s1为0.306d2,间隙截面积s=4s1,在五个芯的情况下,该面积s1为0.252d2,间隙截面积s=5s1,在七个芯的情况下,该面积s1为0.2215d2,间隙截面积s=6s1。如果将上述粘着剂层设为由热塑性的粘着性树脂构成,则通常由于护套通过树脂的挤压成形而形成,因此粘着性树脂因该挤压成形时的树脂的热量而溶化,使得两个树脂牢固地接合,从而经由粘着剂层的屏蔽层与护套的接合强度提高。因此能够实现该屏蔽电线的耐弯曲性以及防止伴随弯曲作用的屏蔽特性的降低。在以上结构中,能够在上述屏蔽带遍布上述长度方向全长而形成在与电线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多条缝隙。若为该结构,则经由该缝隙容易弯曲,因此所卷绕的屏蔽带的挠性提高。另外,在该屏蔽电线的末端加工中,如果要在该末端所需长度的护套外周面切入切缝并从该切缝剥除末端护套,则与切入上述护套的切缝是否到达屏蔽层无关,由于形成屏蔽层的屏蔽带粘着于护套,因此该剥除力施加于屏蔽带,从而末端的屏蔽带(屏蔽层)经由该屏蔽带的缝隙被拉扯而与护套一起被剥除。上述构成的屏蔽电线能够采用现有的各种制造方法制造,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将多个芯线与夹装物绞合而成为芯,一边使该芯沿其长度方向移行、一边在其外周面横向卷绕漏极线之后,将所述屏蔽带作为压卷带进行卷绕,并向该屏蔽带的外周面挤出热塑性的粘着性树脂而形成粘着剂层,进而在其外侧通过挤压成形设置护套。若为该结构的制造方法,则挤压成形时的高温的护套用树脂与因其挤压成形时的热量而溶化的粘着性树脂牢固地接合,从而在护套与屏蔽层之间难以产生未粘着部位。上述芯线的导体、漏极线能够采用公知的软铜绞线、软铜单线等,例如若成为耐弯曲性优异的下述构成的铜合金的集合绞线、单线,则即使在反复受到弯曲作用的情况下,也能维持长期有效的电磁屏蔽特性。记“Zr: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屏蔽电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电线(P),该屏蔽电线(P)将多个芯线(1、1’)与夹装物(2)绞合而成为截面圆状的芯(3),在该芯(3)的外周遍布其全长横向卷绕漏极线(4),并在其外周形成屏蔽层,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护套(6),所述屏蔽电线的特征在于,将在树脂膜(5a)的表面形成有金属薄膜(5b、5c)的屏蔽带(5)以包着所述漏极线(4)的方式卷绕于所述芯(3)的外周而形成所述屏蔽层,在该屏蔽带(5)与护套(6)之间夹装粘着剂层(7),利用该粘着剂层(7)将所述屏蔽带(5)粘着于所述护套(6)而一体化,若剥除该护套(6),则所述屏蔽层也一起被剥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03 JP 2014-2049651.一种屏蔽电线(P),该屏蔽电线(P)将多个芯线(1、1’)与夹装物(2)绞合而成为截面圆状的芯(3),在该芯(3)的外周遍布其全长横向卷绕漏极线(4),并在其外周形成屏蔽层,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护套(6),所述屏蔽电线的特征在于,将在树脂膜(5a)的表面形成有金属薄膜(5b、5c)的屏蔽带(5)以包着所述漏极线(4)的方式卷绕于所述芯(3)的外周而形成所述屏蔽层,在该屏蔽带(5)与护套(6)之间夹装粘着剂层(7),利用该粘着剂层(7)将所述屏蔽带(5)粘着于所述护套(6)而一体化,若剥除该护套(6),则所述屏蔽层也一起被剥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其特征在于,在由各所述芯线(1、1’)的外周圆(c1)与所述绞合的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下清贵川上齐德
申请(专利权)人:拓自达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