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单元以及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4811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35
蓄热单元或者蓄热系统为蓄热单元(5),具有:蓄热部(1),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3),具有热传导率大于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蓄热部接触。蓄热单元也可以具有蓄热部和热传导部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作为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进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物质、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第2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或者陶瓷。由此,能够高效地储存热输送介质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热单元以及蓄热系统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01437主张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将该公开内容引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热单元以及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由电子相变的物质构成的蓄热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该蓄热材料将伴随着电子相变的焓变利用于蓄热。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不足够大。因此,有时不能将热输送介质的热量高效地储存于蓄热材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35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储存热输送介质的热量的蓄热单元以及蓄热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蓄热单元具有:蓄热部,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具有热传导率大于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蓄热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蓄热单元能够通过具有热传导率大于第1材料的第2材料的热传导部,将热输送介质的热量传递到蓄热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蓄热单元能够高效地储存热输送介质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蓄热单元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蓄热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热单元以及蓄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单元(5、31、33),具有:蓄热部(1),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3),具有热传导率大于所述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所述蓄热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14371.一种蓄热单元(5、31、33),具有:蓄热部(1),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3),具有热传导率大于所述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所述蓄热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单元,其中,所述蓄热部具有多个部件,所述热传导部具有多个部件,所述蓄热单元具有所述蓄热部的所述多个部件和所述热传导部的所述多个部件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单元,其中,所述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是进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松伸矢奥野英一河野欣布施卓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