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及其储热放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热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的储热放热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中热电、风电占据很高的比例,然而风电与热电并没有实现协调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风热冲突”。一方面,三北地区的供热季长达半年以上,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用于冬季的供热需求。热电联产机组运行在“以热定电”模式下,其发电出力受冬季供热负荷的制约很大。尤其在供热季的夜间,供电负荷处于低谷时期,但供热负荷却处于高峰时期。此时为保证供热负荷的需求,电力系统中的热电联产机组都处于高出力运行状态,因此极大的压缩了风电机组的出力空间,造成了大量的风电弃风。另一方面,风电具有典型的反调峰特性,表现为白天出力较低、夜晚出力较高;冬季平均出力较高、夏季平均出力较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三北地区”弃风现在严重。在风电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供热季长达半年以上,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用于冬季的供热需求。热电联产机组运行在“以热定电”模式下,其发电出力 ...
【技术保护点】
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热和放热的闭式循环系统(1),用于稳定闭式循环系统(1)内介质压力的定压系统(2),以及用于将闭式循环系统(1)内的疏水收集起来的疏水系统(3);所述闭式循环系统(1)包括闭式循环泵(11)、储热加热器(12)、储热装置(4)和放热冷却器(14),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出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出端均与储热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入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入端均与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4)的输出端依次与定压系统(2)、闭式循环泵(11)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热和放热的闭式循环系统(1),用于稳定闭式循环系统(1)内介质压力的定压系统(2),以及用于将闭式循环系统(1)内的疏水收集起来的疏水系统(3);所述闭式循环系统(1)包括闭式循环泵(11)、储热加热器(12)、储热装置(4)和放热冷却器(14),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出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出端均与储热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热加热器(12)的输入端和放热冷却器(14)的输入端均与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4)的输出端依次与定压系统(2)、闭式循环泵(11)和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连接,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和储热加热器(12)之间安装有第一阀门(61),第一流量测量装置(51)和放热冷却器(14)之间安装有第二阀门(62),定压系统(2)和储热装置(4)之间安装有第三阀门(63);所述放热冷却器(14)上安装有供水管道(16)和回水管道(17),回水管道(17)上安装有流量测量装置(18),储热加热器(12)上安装有蒸汽管道(19)和安全阀(13);所述定压系统(2)包括高压膨胀水箱(21)和除盐水系统(22),所述除盐水系统(2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位调节阀门组(23)与高压膨胀水箱(21)的输入端连接,高压膨胀水箱(2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阀门(64)与储热装置(4)连接;所述疏水系统(3)包括热网疏水泵(31)和疏水收集器(32),所述热网疏水泵(31)一端通过第五阀门(65)与储热装置(4)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流量测量装置(52)依次与第二水位调节阀门组(34)和回水管网(3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疏水泵(31)有两个,且所述两个热网疏水泵(31)呈并联布置,所述两个热网疏水泵(31)均一端与储热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回水管网(3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4)包括支撑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李峻,牛兵,徐传海,唐秋平,秦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