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传动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789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传动辊,其稳定地进行基于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摩擦的动力传递,并且实现动力传递机构的小型化。该传动辊具备:辊主体(2),其与驱动辊(D)以及从动辊(S)接触;摆动轴(3),其固定于车辆主体侧;摆动臂(4),其配置于辊主体(2)的内径侧,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摆动轴(3);辊轴承(5),其使辊主体(2)能够旋转;一对施力部件(6、6),它们设置于摆动臂(4),并且对辊轴承施力使得在驱动辊(D)与从动辊(S)之间的规定位置与两辊(D、S)的抵接力保持平衡;以及滑动部件(9),其被插通于施力部件(6)的轴(6a),并且在与该轴(6a)之间产生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动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夹设于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从而将驱动辊的旋转力通过摩擦力向从动辊传递的传动辊。
技术介绍
以往,在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机构中,将发动机的曲柄与水泵(WP)、怠速停止发电机(ISG)等的辅机类之间的动力的传递,通过经由惰轮进行了架设的辅机带进行。在该情况下,由于伴随着曲柄的旋转,辅机类也始终旋转,所以例如在如发动机的暖机运转那样不必使WP旋转时也不必要地进行旋转,由带损失与带轮的不必要的旋转引起的燃油利用率的降低成为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公开有如下技术:取代使用辅机带,在驱动辊(曲轴带轮4)与从动辊(摩擦带轮14)之间夹设动力传递用的惰辊(摩擦轮17),将驱动辊的旋转力通过惰辊的摩擦力向从动辊传递。该惰辊与辅机带不同,通过使其位置进退,能够自由地改变与驱动辊、从动辊之间的接近离开状态。例如,在如图9所示那样配置有驱动辊D(例如曲柄辊)、从动辊S1(例如ISG辊)等的各辊(D、S1、S2、Rs)的情况下,若使惰辊Ri向箭头d1的方向移动,则能够使该惰辊Ri与驱动辊D以及从动辊S1抵接,经由惰辊Ri从驱动辊D向从动辊S1传递动力。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动辊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辊,其夹设于驱动辊(D)与从动辊(S)之间,利用摩擦力将所述驱动辊(D)的旋转力向所述从动辊(S)侧传递,所述传动辊的特征在于,具备:辊主体(2),其由支承部件(8)保持,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辊(D)以及所述从动辊(S)接触或离开;摆动轴(3),其固定于车辆主体侧;摆动臂(4),其配置于所述辊主体(2)的内径侧,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摆动轴(3);辊轴承(5),其将所述辊主体(2)支承为能够旋转;一对施力部件(6、6),该一对施力部件(6、6)具有轴(6a)以及弹性体(6b),所述轴(6a)固定于所述摆动臂(4),所述弹性体(6b)与该轴(6a)同轴设置,并且以使所述支承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31 JP 2014-2225301.一种传动辊,其夹设于驱动辊(D)与从动辊(S)之间,利用摩擦力将所述驱动辊(D)的旋转力向所述从动辊(S)侧传递,所述传动辊的特征在于,具备:辊主体(2),其由支承部件(8)保持,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辊(D)以及所述从动辊(S)接触或离开;摆动轴(3),其固定于车辆主体侧;摆动臂(4),其配置于所述辊主体(2)的内径侧,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摆动轴(3);辊轴承(5),其将所述辊主体(2)支承为能够旋转;一对施力部件(6、6),该一对施力部件(6、6)具有轴(6a)以及弹性体(6b),所述轴(6a)固定于所述摆动臂(4),所述弹性体(6b)与该轴(6a)同轴设置,并且以使所述支承部件(8)相对于所述摆动臂(4)离开的方式对该支承部件(8)施力,所述一对施力部件(6、6)对所述辊轴承(5)施力,使得在所述驱动辊(D)与所述从动辊(S)之间的规定位置与所述驱动辊(D)和所述从动辊(S)的抵接力保持平衡;以及滑动部件(9),其被插通于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筒智善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