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在工业制造的领域中,需要简单的预处理技术以改善接合部分(被粘物,Fügeteil)的粘结性质。·典型地,使用成本高昂的工艺例如湿化学清洁和被粘物的表面的涂覆(Primerung)来实现与自粘胶带的高强度的粘结。·特别地,现今有利的是,将大气压下的简单的物理预处理技术(电晕、等离子体、火焰)用于被粘物的表面处理,以实现与自粘胶带的更高的锚固力。为了改善被粘物表面和压敏胶带的粘附性质,可进行表面的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容许和/或增强接合组件(Fügepartner)的分子间力。存在不同的预处理可能性,其包括通过涂布底漆的化学预处理或通过等离子体或电晕处理的物理预处理。G.Habenicht的著作“Kleben-Grundlagen,Technologien,Anwendungen”2009,Springer出版社,Berlin/Heidelberg中介绍了表面处理。表面对压敏胶带的接合或接合的强度可通过化学桥强化。这 ...
【技术保护点】
提高幅面状材料的自胶粘的表面和基底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所述幅面状材料以自胶粘的表面施加在该基底上,其中将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引导至层压辊隙,在所述层压辊隙中将表面自胶粘的幅面状材料层压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用等离子体在整个面积上处理所述幅面状材料的自胶粘的表面和所述基底的表面,而且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所述层压辊隙前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表面上直至进入所述层压辊隙,所述层压辊隙由触压元件和基底形成,并且所述触压元件的表面装配有电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05 DE 102014217805.31.提高幅面状材料的自胶粘的表面和基底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所述幅面状材料以自胶粘的表面施加在该基底上,其中将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引导至层压辊隙,在所述层压辊隙中将表面自胶粘的幅面状材料层压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用等离子体在整个面积上处理所述幅面状材料的自胶粘的表面和所述基底的表面,而且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所述层压辊隙前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表面上直至进入所述层压辊隙,所述层压辊隙由触压元件和基底形成,并且所述触压元件的表面装配有电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幅面状材料的用等离子体处理的自胶粘的表面和/或基底的表面上的任意点移动经过从等离子体处理开始至进入所述层压辊隙的路径的时间段小于2.0s、优选地小于1.0s、更优选地小于0.5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幅面状材料如此引导至所述层压辊隙,使得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位于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基底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之外,还将多种另外的幅面状材料引导至所述层压辊隙,其中引导以如下方式进行:使各幅面状材料在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基底之间进入所述层压辊隙,并且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各另外的幅面状材料,使得在所述层压辊隙中绝不会将非胶粘性的载体层和第二非胶粘性的载体层彼此直接地层压。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元件为辊、优选地具有在50至500mm之间的直径,刮刀或触压板。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电介质,选择陶瓷、玻璃、塑料、橡胶或硅酮的层。7.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