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470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自体CD1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相关申请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4年6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13,12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自体CD133+骨髓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BMDSC)用于诱导子宫内膜再生和治疗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例如子宫腔粘连综合征(Asherman’sSyndrome)和子宫内膜萎缩)的用途。
技术介绍
在育龄妇女中,可以区分两层子宫内膜:(i)邻近子宫腔的功能层,和(ii)邻近子宫肌层并在功能层下面的基底层。功能层在先前月经周期的第一部分期间月经结束之后建立。增生是由雌激素诱导的(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并且此层中的后来的变化由来自黄体的孕酮产生(黄体期)。其适于为胚胎的植入和生长提供最佳环境。该层在月经期间完全脱落。相反,在月经周期期间的任何时间,基底层不脱落。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在全身性卵巢类固醇变化下人子宫内膜的再生对于该器官的主要功能(即发生子宫内膜植入窗口以接待植入的胚泡,从而允许发生妊娠)的准备是必需的。因此,每个月经周期补充子宫内膜功能层的所有细胞区室对于正常生殖功能是必需的。子宫腔粘连综合征(Asherman’sSyndrome,AS)是其中由重复或侵略性刮除术和/或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子宫内膜破坏的病症。它在许多区域产生带有子宫内粘连的子宫腔闭塞和功能性子宫内膜的缺失。患有这种疾病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4mm)的妇女通常与不孕、月经不调(包括闭经、月经过少)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pregnancyloss)斗争。目前没有针对这些子宫内膜病理状况的特异性治疗。因此,仍然需要开发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来治疗这些病理状况。专利技术概述本公开内容至少部分地涉及自体CD133+骨髓衍生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stemcell,BMDSC)可使血管形成再生的研究结果,所述血管形成导致自体功能性子宫内膜从头产生。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提供了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自体CD133+骨髓衍生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stemcell,BMDSC)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已知对象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曾有过一次或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priorembryoimplantationfailur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BMDSC通过以下来制备:向对象施用用于将BMDSC从骨髓动员到对象外周血中的药剂;并从对象的外周血中分离CD133+BMDS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动员BMDSC的药剂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BMDSC通过使用抗CD133抗体的单采血液成分术(apheresis)从对象的外周循环中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133+BMDSC通过导管施用到子宫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133+BMDSC施用到对象的子宫螺旋小动脉(uterinespiralarteriole)中。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提供了用于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有此需要的对象中分离自体CD133+骨髓衍生干细胞(BMDSC);和向所述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所分离的CD133+BMDSC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分离自体BMDSC之前向对象施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BMDSC通过使用抗CD133抗体的单采血液成分术从对象的外周循环中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CD133+BMDSC通过导管施用到子宫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CD133+BMDSC施用到对象的子宫螺旋小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已知对象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曾有过一次或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本专利技术的每个限制可涵盖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案。因此,预期涉及任何一个要素或要素组合的本专利技术的每个限制可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在其应用中不限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构造细节和部件布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案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践或执行。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文中使用的“包括”、“包含”或“具有”、“含有”、“涉及”及其变化形式意在包括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另外的项目。附图简述图1是示出图1A所示事件的研究设计(A)和时间线(B)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探针从子宫动脉通过螺旋小动脉之路径的血管造影,其中CD133+细胞通过非侵入性放射学进行定位。图3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3-6个月和9个月之后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的一个患者的子宫腔的宫腔镜检查。图4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和3个月之后在本研究中包括的6例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腔粘连综合征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图5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和3个月之后的平均值+SD子宫内膜厚度。图6示出了显示与预处理基础状态相比,自体BMSC治疗后3个月获得的子宫内膜体积改善的3D超声图像。图7A-7B示出了术前和术后宫腔镜检查图像。在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图7A)或子宫内膜萎缩(图7B)的患者中,在干细胞治疗之前(第一次视检(look)),和干细胞治疗后2-3个月(第二次视检)和4-6个月(第三次视检)的宫腔镜检查的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粘连的严重程度根据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FertilitySociety)分类进行分级。图8A-8I示出了组织分析。自体细胞治疗之前(图8A)、3个月后(图8B)和6个月后(图8C)来自患者7的子宫内膜中的成熟血管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α-sma+、CD31+阳性细胞鉴定成熟血管(20×)。图8D示出了用作α-sma染色的阳性对照的人子宫肌层和用作CD31的阳性对照的人扁桃体(图8E)。图8F示出了在不存在一抗情况下产生的阴性对照。图8G示出了图8C中鉴定的血管的详细视图(40×)。在图8H中,呈现了在细胞治疗之前以及在细胞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8个患者的成熟血管总数的动态分析,表明时间敏感的新生血管生成效应。图8I示出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总成熟血管的平均值±SEM的统计学分析。图9示出了研究设计。在增生期由一名外科医生进行AS或EA的宫腔镜检查重新确认和分级。通过G-CSF注射诱导BMDSC动员,五天后,并且通过单采血液成分术从外周血中分离CD133+细胞并通过介入性放射学立即灌输到螺旋小动脉中。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视检宫腔镜检查以评价干细胞治疗后的子宫腔。然后邀请患者尝试怀孕。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地基于使用自体干细胞治疗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新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特别地,本申请基于自体CD133+骨髓衍生干细胞(BMDSC)可使血管形成再生的研究结果,所述血管形成导致自体功能性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

【技术保护点】
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自体CD13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17 US 62/013,1211.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自体CD133+骨髓衍生干细胞(BMDSC)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象已知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象曾有过一次或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体CD133+BMDSC通过以下来制备:向所述对象施用用于将BMDSC从骨髓动员到所述对象外周血中的药剂;和从所述对象的外周血中分离CD133+BMDSC。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动员BMDSC的所述药剂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7.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体CD133+BMDSC通过使用抗CD133抗体的单采血液成分术从所述对象的外周循环中分离。8.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133+BMDSC通过导管施用到子宫动脉中。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洛斯·西蒙哈维尔·圣玛丽亚安东尼奥·佩利塞尔伊雷妮·切尔韦洛
申请(专利权)人:艾基诺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班牙,E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