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149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相关计算参数;步骤2: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步骤3:进行优化模型的构建,优化模型以电力系统发电成本和弃风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并包括多个约束条件;步骤4: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潮流控制设备和储能系统等的可控性纳入电网经济调度决策,构建风储共存于电网的源网协同调度模型,用于决策限定安全约束水平下的经济运行方式,能够在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增强对节点注入风电、负荷等波动性的消纳,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属于电气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中风电、光伏等被动形式的源日趋增加,以及电力负荷形式多元化发展,电力系统源荷实时平衡受到威胁,给传统的仅由主动的电源(同步发电机组)跟踪被动的电源和负荷的电网经济调度方式面临挑战。由此,如何挖掘电力系统中的主动因素以促进新形势下源荷平衡经济决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储能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充当负荷从电网中充电,又可以充当电源向电网中放电,因而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其效用得以最大化发挥的前提是对其在限定的运行条件下的优化调度决策。传统的调度是在电网结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研究,尚无计及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变化等主动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特别是随着串联补偿装置等潮流控制设备的引入,上述做法的保守性就愈加明显。由此,需要在调度中对电网结构参数的主动性也进行优化决策,才能实现源荷平衡安全条件下的电网运行的经济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适应于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风储共存于电网的经济调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相关计算参数;步骤2: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步骤3:进行优化模型的构建,优化模型以电力系统发电成本和弃风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并包括多个约束条件;步骤4: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相关计算参数包括常规发电机组的成本系数及出力上下限,输电支路的阻抗及容量参数,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参数,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电力系统的负荷和风电功率。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表示为:式中,Pl,ij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所在支路l传输的有功功率,其首末节点分别为节点i和节点j;Bl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l电纳;θi为节点i电压相角;αl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的支路l的电纳变化比例系数,和分别为其电纳变化比例系数上下限;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的支路l在时段t的电纳变化比例系数,NTC表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集合,NT为时段集合。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优化模型中目标函数表达式为:式中,NT为时段集合;为常规机组g在时段t输出功率基点;Cg(·)为机组g的发电成本二次特性函数,其表达式为其中ag、bg和cg为常规发电机组成本系数;表示风电场w在时段t的弃风电量,为其弃风电成本特性系数。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优化模型包括以下约束条件:1)输出功率基点的潮流约束:式中,为时段t支路l的传输功率;NS,i和NE,i分别为以节点i为首、末端节点的传输支路集合;NW,i和ND,i分别表示节点i上的风电场集合和负荷集合;和分别表示储能系统s在t时段的充放电功率;2)常规发电机组有功功率范围约束:式中,和分别为常规发电机组g输出有功功率上下限,NG为常规发电机组集合;3)常规发电机组功率爬坡约束:式中,rg为发电机组输出功率最大调整速率,Δτ为时段长度,表示初始时段发电机组g输出的有功功率,NG为常规发电机组集合;4)储能系统运行范围约束式中,和分别表示储能系统s在t时段的充放电功率;和分别为储能系统s充放电功率上限值;二进制变量的引入是为了保证储能系统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时充放电;表示储能系统s在t时段的电量;和分别表示储能系统s运行时允许的电量上下限;ηs,c和ηs,d分别为储能系统s的充电效率、放电效率;表示储能系统最后时段期望电量值,NS为储能系统集合,NT为时段集合;5)电网功率传输安全约束式中,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所在支路l在时段t传输的有功功率,为输电支路l最大传输容量,NTL为常规输电支路集合,NL为所有输电支路集合,即NL={NTL∪NTC};Bl为输电支路l电纳;为负荷时段t节点i电压相角,NTC表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集合,NT为时段集合;6)电压相角约束式中,下标n标记参考节点;表示参考节点在时段t的电压相角;表示节点i在时段t的电压相角;NB表示节点集合;7)弃风电约束式中,表示风电场w在时段t的弃风电量,NW表示风电场集合,NT为时段集合。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的过程就是首先将优化模型中的非线性约束进行处理,然后将优化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模型。进一步地,将优化模型中的非线性约束进行处理的过程就将式(1)和式(2)转换为以下表达形式:式中,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所在支路l在时段t传输的有功功率,NTC表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集合,NT为时段集合。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首先给定相关计算参数,其次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然后进行优化模型的构建,最后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法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案,不仅考虑串联补偿装置的潮流控制作用,又能考虑常规发电机组和储能系统参与源荷平衡的主动调节能力,将潮流控制设备和储能系统等的可控性纳入电网经济调度决策,构建风储共存于电网的源网协同调度模型,用于决策限定安全约束水平下的经济运行方式。本专利技术适应于大规模风电并网背景下风储共存于电网的经济调度,可用于潮流控制设备与电源运行方式的协调决策,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调度方法相比,能够在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增强对节点注入风电、负荷等波动性的消纳,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可以考虑风电、负荷功率的波动情况,又能考虑系统自动的频率调节以及常规发电机组的二次备用响应机制,在保证不确定性下电网安全约束前提下决策常规发电机组基点功率和参与因子,实现调度与控制的有机衔接,不仅可用于潮流控制设备与电源运行方式的协调决策,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而且可有效减少弃风电量,能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由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可以考虑风电、负荷功率的波动情况,又能考虑系统自动的频率调节以及常规发电机组的二次备用响应机制,在保证不确定性下电网安全约束前提下决策常规发电机组基点功率和参与因子,实现调度与控制的有机衔接,它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步骤:步骤1:给定相关计算参数。所述相关计算参数包括常规发电机组的成本系数及出力上下限,输电支路的阻抗及容量参数,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参数,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电力系统的负荷和风电功率。步骤2: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潮流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相关计算参数;步骤2: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步骤3:进行优化模型的构建,优化模型以电力系统发电成本和弃风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并包括多个约束条件;步骤4: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相关计算参数;步骤2: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进行建模;步骤3:进行优化模型的构建,优化模型以电力系统发电成本和弃风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并包括多个约束条件;步骤4:对优化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相关计算参数包括常规发电机组的成本系数及出力上下限,输电支路的阻抗及容量参数,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参数,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电力系统的负荷和风电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2中,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表示为:式中,Pl,ij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所在支路l传输的有功功率,其首末节点分别为节点i和节点j;Bl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l电纳;θi为节点i电压相角;αl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的支路l的电纳变化比例系数,和分别为其电纳变化比例系数上下限;为可控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的支路l在时段t的电纳变化比例系数,NTC表示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支路集合,NT为时段集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3中,优化模型中目标函数表达式为:式中,NT为时段集合;为常规机组g在时段t输出功率基点;Cg(·)为机组g的发电成本二次特性函数,其表达式为其中ag、bg和cg为常规发电机组成本系数;表示风电场w在时段t的弃风电量,为其弃风电成本特性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源网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3中,优化模型包括以下约束条件:1)输出功率基点的潮流约束:式中,Plt为时段t支路l的传输功率;NS,i和NE,i分别为以节点i为首、末端节点的传输支路集合;NW,i和ND,i分别表示节点i上的风电场集合和负荷集合;和分别表示储能系统s在t时段的充放电功率;2)常规发电机组有功功率范围约束:1式中,和分别为常规发电机组g输出有功功率上下限,NG为常规发电机组集合;3)常规发电机组功率爬坡约束:式中,rg为发电机组输出功率最大调整速率,Δτ为时段长度,表示初始时段发电机组g输出的有功功率,NG为常规发电机组集合;4)储能系统运行范围约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磊杨金洪刘晓明朱毅杨思王轶群李文博曹相阳吴奎华付一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