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005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包括电容器的外壳,外壳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插孔,外壳的内侧端面上抵靠有圆盘状的内绝缘体,内绝缘体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凸台,凸台穿过外壳的插孔螺接有帽盖状的外绝缘体,外绝缘体抵靠在外壳的外侧端面上;所述内绝缘体的下端面成型圆形的凹台,凹台的中心成型贯穿至内绝缘体凸台顶面的腰型孔插槽,腰型孔插槽内插接有电极柱,电极柱的下端成型有腰型孔的挡片,挡片插接在内绝缘体的凹台内,挡片的两端抵靠在内绝缘体凹台的底面上,电极柱的中部成型有环形的挡板,挡板抵靠在内绝缘体凸台的顶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引出端子和电容器之间的安装工作,同时方便电容器上引出端子的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
技术介绍
:电容器,通常为容纳电荷的容器,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电容器安装有引出端子,其引出端子也简称为电极柱,电极柱的下端成型有螺纹,电极柱的上端成型有环形的挡片,电极柱依次穿过外密封绝缘件、外壳和内密封绝缘件螺接有限位螺母,其结构简单,但其限位螺母、内密封绝缘件均位于电容器外壳的内部,从而在安装较为不便,而且不便于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其方便引出端子和电容器之间的安装工作,同时方便电容器上引出端子的维修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包括电容器的外壳,外壳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插孔,外壳的内侧端面上抵靠有圆盘状的内绝缘体,内绝缘体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凸台,凸台穿过外壳的插孔螺接有帽盖状的外绝缘体,外绝缘体抵靠在外壳的外侧端面上;所述内绝缘体的下端面成型圆形的凹台,凹台的中心成型贯穿至内绝缘体凸台顶面的腰型孔插槽,腰型孔插槽内插接有电极柱,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包括电容器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插孔(11),外壳(1)的内侧端面上抵靠有圆盘状的内绝缘体(2),内绝缘体(2)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凸台(21),凸台(21)穿过外壳(1)的插孔(11)螺接有帽盖状的外绝缘体(4),外绝缘体(4)抵靠在外壳(1)的外侧端面上;所述内绝缘体(2)的下端面成型圆形的凹台(23),凹台(23)的中心成型贯穿至内绝缘体(2)凸台(21)顶面的腰型孔插槽(22),腰型孔插槽(22)内插接有电极柱(3),电极柱(3)的下端成型有腰型孔的挡片(31),挡片(31)插接在内绝缘体(2)的凹台(23)内,挡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容器上的引出端子,包括电容器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插孔(11),外壳(1)的内侧端面上抵靠有圆盘状的内绝缘体(2),内绝缘体(2)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腰型孔状的凸台(21),凸台(21)穿过外壳(1)的插孔(11)螺接有帽盖状的外绝缘体(4),外绝缘体(4)抵靠在外壳(1)的外侧端面上;所述内绝缘体(2)的下端面成型圆形的凹台(23),凹台(23)的中心成型贯穿至内绝缘体(2)凸台(21)顶面的腰型孔插槽(22),腰型孔插槽(22)内插接有电极柱(3),电极柱(3)的下端成型有腰型孔的挡片(31),挡片(31)插接在内绝缘体(2)的凹台(23)内,挡片(31)的两端抵靠在内绝缘体(2)凹台(23)的底面上,电极柱(3)的中部成型有环形的挡板(32),挡板(32)抵靠在内绝缘体(2)凸台(21)的顶面上;挡板(32)上侧的外绝缘体(4)内成型有圆锥形的槽孔(41),槽孔(41)内插接有圆锥形的密封堵头(5),密封堵头(5)插套在电极柱(3)上,密封堵头(5)的外壁压靠在外绝缘体(4)槽孔(41)的内壁上,密封堵头(5)的内壁压靠在电极柱(3)的外壁上,密封堵头(5)的下端面压靠在电极柱(3)的挡板(3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