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及其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09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及其经轴染色生产工艺。该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包括如下步骤: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5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30min;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8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烘20~80min;降温,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有效解决了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中纱线织造粘连和绞并现象,同时也并未出现纱线颜色不均匀,出现疵点等质量问题,布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纱线及其经轴染色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生产,特别是涉及纱线及其经轴染色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纱线生产工艺按照染色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和筒子染色生产工艺。其中,筒子染色工艺流程为:染色-干燥-络筒-分筒-整经-浆纱,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工艺流程为:染色-浆纱-干燥。比较可知,经轴染色生产工艺较筒子染色工艺短,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纱线,尤其是如天丝、蚕丝、涤棉、单轴重小于20Kg、棉纱纱支大于或等于50/1以及一些非纯棉品种的纱线,在进行经轴染色工艺的浆纱工序时,两条纱或多条线容易扭结在一起,进而导致制作得到的纱线在织造过程中,易产生经纱粘连和绞并现象,造成断经织疵,不但影响织物布面风格、产生布面疵点,有的还会产生布面破洞,严重者会造成次品布降等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纱线织造时粘连和绞并,布面品质高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包括如下步骤: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5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30min;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8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烘20~80min;降温,即可。为了解决经轴染色纱线容易发生粘连和绞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纱线的经轴染色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纱线进行经轴染色后,即使进行了初步榨水,其含水率仍然较高,通常可达60%以上,而含水率过高是造成纱线上浆时粘连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中染色和上浆工序之间增加干燥工序,且由于是对经轴纱进行干燥,如干燥条件过强(如温度过高、压力过高、时间过长等),烘干设备容易出现跳步、不断排压等问题,难以进行正常运转,如干燥条件过弱(如温度过低、压力过低、时间过短等)又会造成纱线烘不匀或烘不透,难以有效解决纱线上浆时粘连的问题,且还容易造成纱线颜色不均匀,出现疵点等新的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对干燥工序中的榨水和烘干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控制,在各工序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有机结合下对纱线进行干燥,能够快速的将含水率高的纱线干燥透彻、均匀,在大货生产中,开机按常规工序进行织造,甚至刻意停机都没有出现粘连和绞并现象,也从未有断纱的情况,同时也并未出现纱线颜色不均匀,出现疵点等质量问题,布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在干燥过程中,烘干设备也并未出现跳步、不断排压等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60~100℃,压力为4.5~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10mi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90~100℃,压力为4.5~5Bar条件下,烘40~65mi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工序还包括平衡处理步骤:将烘干后的纱线于温度为80~120℃,压力为4~5Bar的条件下平衡5~30min。将烘干后的纱线按照该工艺进行平衡处理,可使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较为平缓的挥发去除,进一步避免纱线在干燥工序中产生泳移、色圈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处理步骤为:将烘干后的纱线于温度为90~100℃,压力为4.5~5Bar条件下平衡5~10min。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的方法为:于压力2~5Bar条件下降温。按照该工艺进行降温,降温效率较高的同时,可避免降温速度过快,进一步减少纱线表面未及时挥发的水分对纱线颜色质量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压力2~3Bar条件下降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线的材质为天丝,蚕丝,涤棉,单轴重小于20Kg、纱支大于或等于50/1的棉纱,或一些非纯棉品种的纱线。本专利技术还提所述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生产获得的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在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中染色和上浆工序之间增加干燥工序,并进一步对干燥工序中的榨水和烘干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控制,在各工序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有机结合下对纱线进行干燥,能够快速的将含水率高的纱线干燥透彻、均匀,有效避免了纱线在织造过程中出现粘连和绞并现象,也从未有断纱的情况,同时也并未出现纱线颜色不均匀,出现疵点等质量问题,布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在干燥过程中,烘干设备也并未出现跳步、不断排压等技术问题。与传统的筒子染色生产工艺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一方面省去中间络筒-分筒-整经的三道工序,加快了生产进程,缩短生产周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筒子染色在大量生产时染不透或染不匀的缺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纱线及其经轴染色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经轴染色和上浆工序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所述干燥工序采用THIES压力烘干机进行,包括如下步骤:(1)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90℃,压力为4.8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min;(2)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90℃,压力为4.8Bar条件下,烘65min;(3)将烘干后的纱线于温度为90℃,压力为4.8Bar条件下平衡10min。(4)于压力2.0条件下,以降温速率全速进行降温,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经轴染色和上浆工序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所述干燥工序采用THIES压力烘干机进行,包括如下步骤:(1)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100℃,压力为4.7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min;(2)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100℃,压力为4.7Bar条件下,烘40min;(3)将烘干后的纱线于温度为100℃,压力为4.7Bar条件下平衡5min。(4)于压力2.0Bar条件下全速降温,即可。实施例3本实施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经轴染色和上浆工序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所述干燥工序采用THIES压力烘干机进行,包括如下步骤:(1)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60℃,压力为4.7Bar条件下,榨水处理10min;(2)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95℃,压力为4.7Bar条件下,烘55min;(3)将烘干后的纱线于温度为95℃,压力为4.7Bar条件下平衡5min。(4)于压力2.0条件下全速降温,即可。对比例1本对比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未进行步骤(2)所述烘干步骤。对比例2本对比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2)中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120℃,压力为4.7Bar条件下,烘10min。对比例3本对比例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步骤(2)中所述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包括如下步骤: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5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30min;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8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烘20~80min;降温,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纱线,以及对所述纱线依次进行经轴染色、干燥和上浆;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包括如下步骤:取经所述经轴染色后的纱线,进行榨水,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5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30min;对榨水后的纱线进行烘干,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80~120℃,压力为4~5Bar条件下,烘20~80min;降温,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水的工艺为:于温度为60~100℃,压力为4.5~5Bar条件下,榨水处理5~1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的经轴染色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的工艺为:于温度为90~100℃,压力为4.5~5Bar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彬吴晓刚韩金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