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膜用稀土有机配合物型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03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膜用稀土有机配合物型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即以稀土离子铕Eu(III)为发光中心,稀土镧La,轧Gd,镱Yb为异核中心离子,选择激发三重态能量与Eu(III)振动能级相匹配,对Eu(III)能量传递效率高,光稳定性好的1,10-邻菲罗啉为配体,盐酸HCl,硝酸HNO#-[3],磷酸H#-[3]PO#-[4],邻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等无机、有机芳香羧酸为反应协同配体试剂,氨水为中和试剂的新型农膜转光剂,制作过程包括:溶解-搅拌反应-沉淀-过滤-纯化-烘干-成品,产品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光剂能有效的吸收日光中250-370nm紫外光,发射有利于作物生长的600-630nm红光。有转光效率高,发光亮度大,转紫外成红光的特点,制成转光母粒加入农膜后,可使农膜透过光质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稀土有机配合物型转光剂,特别是转紫外光成红光,适于用作农膜转光剂。农业光生态研究十分重视太阳光质调节对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依据光生态学原理,把日光转换技术应用到农用薄膜中,进行新型转光薄膜的研究已十分活跃,并已成为农用薄膜化技术的重要方向。而农用转光膜的研究关键在于转光剂。在现有的技术及转光剂材料中,日本多用荧光色素的复配并通过其间能量传递来完成光转换,美国专利USPatent5958294,以Eu(III)为中心离子,提出了β-二酮为主配体,三烷基氧化膦或N-杂环为协同配体的转光剂,虽有发光效率高,紫外转红光的特点,但存在主配体β-二酮等光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的缺陷。荷兰专利No189794虽做了改进,但使用二酮阴离子作配体及大量使用稀土铕(III)仍未解决光稳定性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选择对稀土离子Eu(III)能量传递效率高,光稳定性好的1,10-邻菲罗啉为配体,大量掺杂稀土La,Gd,Yb作为异核中心离子,盐酸HCl,硝酸HNO3,磷酸H3PO4,邻羟基苯甲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无机或有机芳香羧酸根离子之一种或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膜用稀土有机配合物型转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稀土离子铕Eu(Ⅲ)为发光中心,稀土镧,扎,镱为异核中心离子,1,10-邻菲罗啉为主配体的转光剂,其组成化学通式为M↓[1-X]Eu↓[X].(phen)↓[m].L↓[n]式 中M:La,Gd,Yb以及它们中的两个或三个成分的任意比例组合。0<x<1phen:1,10-邻菲罗啉m=2-3L:盐酸HCl,硝酸HNO↓[3],磷酸H↓[3]PO↓[4],邻羟基苯甲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无机或有机 芳香羧酸根离子之一种或两种成分组合。n=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颂培陈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