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及其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276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及其工艺流程,包括反应器壳体、生化风机以及加药装置,反应器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依次连通,缺氧区外接进水管路,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的内部均设置曝气器,生化风机通过空气管路与曝气器相连通,澄清区呈圆锥状,横截面积自下向上依次增大,澄清区的下端设置混合液入口,澄清区的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外接出水管路,澄清区的中上部设置间隔固定的多根斜管,澄清区的下部设置回流装置,回流装置通过排泥管路与缺氧区相连通,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排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产量少,污水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及其工艺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及其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回顾我国废水处理行业,尤其是活性污泥法的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已进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国内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活性污泥法反应器进行研究的。北京、无锡、兰州等地于80年代末期率先采用A/O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啤酒及酒槽污水。A/O活性污泥反应器是好氧生物反应器的佼佼者,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及各种有机废水处理中。相比于其他活性污泥反应器,它具有容积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成本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特点。目前世界上已有数万座A/O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在生产中应用。据《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介绍,截止到2000年12月底,国内外所建成的好氧处理工程中A/O反应器约占全部项目的69%。显然,A/O反应器越来越受青睐,但大多数A/O反应器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比如内回流需要水泵进行提升,增大了能耗及故障风险。传统的二沉池固液分离,曝气池不能维持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只能形成1.5~3.5g/L左右的浓度,限制了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及其工艺流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7)、生化风机(1)以及加药装置(4),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壳体(7)的内部分别设置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依次连通,缺氧区(15)外接进水管路(16),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的内部均设置曝气器(10),生化风机(1)通过空气管路(2)与曝气器(10)相连通,澄清区(13)呈圆锥状,横截面积自下向上依次增大,澄清区(13)的下端设置混合液入口(12),澄清区(13)的上部设置出水堰(18),出水堰(18)外接出水管路(5),澄清区(13)的中上部设置间隔固定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7)、生化风机(1)以及加药装置(4),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壳体(7)的内部分别设置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依次连通,缺氧区(15)外接进水管路(16),缺氧区(15)、好氧区(14)和澄清区(13)的内部均设置曝气器(10),生化风机(1)通过空气管路(2)与曝气器(10)相连通,澄清区(13)呈圆锥状,横截面积自下向上依次增大,澄清区(13)的下端设置混合液入口(12),澄清区(13)的上部设置出水堰(18),出水堰(18)外接出水管路(5),澄清区(13)的中上部设置间隔固定的多根斜管(8),澄清区(13)的下部设置回流装置(11),回流装置(11)通过排泥管路(6)与缺氧区(15)相连通,好氧区(14)的底部设置排泥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生化风机(1)通过空气管路(2)与回流装置(11)以及排泥装置(9)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过滤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好氧区(14)通过加药管路(3)外接加药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过滤生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博刚包焕忠曹国强汪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陵中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