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好氧耐盐反硝化菌内循环挂膜方法,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方法使用的一种内循环式的反硝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高盐废水一般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的废水,海水代用等众多的工业实践过程中,含盐量有时甚至高达15~30%,目前高盐废水产出途径和产量不断增加,废水水量以3%的年增长速率逐年增长,高含盐废水如果不能达标排放,则会污染地表、土壤、沿海和河口等,引发诸如富营养化等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在对高盐废水的生物脱氮性能研究中,多数是针对于氨氮的去除,但对总氮的去除研究较少,在很多的污水处理厂及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是氨氮达标,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由于反硝化细菌活性低、水力停留时间不足或是内回流不够等种种原因不能够有效去除,从而总氮不达标,而随着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完善,总氮指标已进入标准,并且要求越来越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有效去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以硝酸根或二氧化氮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代谢产生一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式的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内设有导流板将其纵向分隔为3个空间,分别为进水区、生物填料区和出水区,进水区上部与进水管路连接,出水区上部与出水管路连接,生物填料区内设有生物填料;在反应器本体的下部设有曝气头,所述的曝气头与通入反应器本体内的曝气管路连接;曝气管路与曝气装置连接;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还连接设有通向反应器本体顶部的反硝化污泥回流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式的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内设有导流板将其纵向分隔为3个空间,分别为进水区、生物填料区和出水区,进水区上部与进水管路连接,出水区上部与出水管路连接,生物填料区内设有生物填料;在反应器本体的下部设有曝气头,所述的曝气头与通入反应器本体内的曝气管路连接;曝气管路与曝气装置连接;在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还连接设有通向反应器本体顶部的反硝化污泥回流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的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本体的上部为圆柱体状,下部为锥台状。3.一种好氧耐盐反硝化菌内循环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式的反硝化反应器,实现好氧耐盐反硝化菌的快速挂膜;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生物填料填充:首先将生物填料加入到反硝化反应器内,填充体积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60~90%;(2)接种菌剂:向反硝化反应器内接种5000~10000mg/L的好氧耐盐反硝化菌剂后,闷曝12~24h;(3)反应器挂膜:待反应器无污泥流失时开启曝气装置,采用人工模拟废水开始连续进水,控制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初始硝酸盐和亚酸盐混合浓度为150~300mg/L,使其适应好氧耐盐反硝化菌的生长;水流沿着导流板由上往下流,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液态流;在底部沉积的好氧耐盐反硝化污泥通过内循环管道从反应器顶部流入,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上而下的固态流,同时曝气形成的气泡在生物填料区形成由下而上的气态流,三者在生物填料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流化状态,好氧耐盐反硝化菌在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或生长逐渐形成微生物聚集体;然后维持反应器的温度、溶解氧不变,加大硝酸盐和亚酸盐混合浓度至300~600mg/L,直至生物填料上出现明显的生物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耐盐反硝化菌内循环挂膜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彬,田凤蓉,崔庆兰,李坤,王强,郭涛,杨志林,董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