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210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盖板体和控制箱,所述盖板体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盖板体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轴承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通过设有拉压力传感器,能够很好的检测到操作手柄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力度,提高使用的效果。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opera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nimally invasive catheter operat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coupling, a cover body and a control box, wherein the cover body on one side of the bottom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e gear reducer, the reducer second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haft, one end of the first coupl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drive shaft, the the first drive shaft is sheathed with one end of the operating handle, the surface of one side of the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gear reducer, one end of the first gear reducer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e mechanism, the drive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a sleeve, the other end the first gear reduc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 shaft second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second drive shaft end bearing.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good use effect, and the operation strength of the operation handle can be well detected by using a tension pressure sensor, so as to improve the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每年我国900万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中就有25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有167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29.2%。传统的开颅开胸手术方法也能治疗该疾病,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病人的损伤非常大。目前,针对脑血管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脑血管微创外科介入疗法。介入手术疗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及痛苦,并且术后恢复快,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减少手术室的人员配备,节省医院的人力资源。但脑血管外科微创手术目前还只能由医生手工完成,这种介入手术方式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X射线的辅助和导航下完成的,医生长期在X射线下工作,会受到很大的辐射;而且手术的高危险性对操作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安全性会因为医生的疲劳而降低。主从微创血管介入手术辅助系统能有效解决医生手工完成血管介入手术存在的问题。医生在遥操作主侧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发出控制命令,导管的介入动作则由手术现场的导管从操作装置来实现。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解决了现有功能效果差,使用效果不好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盖板体和控制箱,所述盖板体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盖板体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所述第一减速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一端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操作力度检测单元、控制器、拉压力传感器、比例运算单元、编码单元和CAN数据发送单元,所述CAN数据接收单元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操作力度检测单元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与比例运算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单元与CAN数据发送单元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为“L”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卡接有螺栓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体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为橡胶类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耐磨层,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手柄为铝合金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通过设有拉压力传感器,能够很好的检测到操作手柄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力度,提高使用的效果,操作力度检测单元对使用过程中的扭转力度进行随时的检测,并且在连接在一端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便于观察和操作,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医生凭着视觉和经验来进行手术,使得力度使用的更加精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的控制箱内部结构框图。图中:1、操作手柄;2、第一传动轴;3、第一联轴器;4、垫板;5、螺栓座;6、轴承座;7、第二驱动轴;8、第一减速器;9、连接板;10、驱动机构;11、外套筒;12、盖板体;13、第二减速器;14、控制箱;15、第一导管;16、耐磨层;17、第二导管;18、CAN数据接收单元;19、操作力度检测单元;20、控制器;21、拉压力传感器;22、比例运算单元;23、编码单元;24、CAN数据发送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3、盖板体12和控制箱14,盖板体12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第二减速器13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3,第一联轴器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1,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8,第一减速器8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10,驱动机构10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11,第一减速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7的一端轴承座6,轴承座6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14,控制箱14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18、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控制器20、拉压力传感器21、比例运算单元22、编码单元23和CAN数据发送单元24,CAN数据接收单元18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拉压力传感器21与比例运算单元22电性连接,编码单元23与CAN数据发送单元24电性连接。进一步,连接板9为“L”形状,使得固定效果好。进一步,轴承座6的底端卡接有螺栓座5。进一步,盖板体12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垫板4,垫板4为橡胶类构件,耐用性更强。进一步,外套筒11的内部设有第二导管17,第二导管17的内侧壁上设有耐磨层16,第二导管1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导管15。进一步,操作手柄1为铝合金材料,使得使用的时间更长。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医生手握在操作手柄1上,操作手柄1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第一减速器13卡接在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第二传动轴7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驱动机构10运动,从而使得外套筒11内部的第二导管17推动第一导管15运动,运行时较为灵活,而且控制箱14内部的CAN数据发送单元24发送出数据信号,然后CAN数据接收单元18接收到数据信号,使得两者之间的信号传输更为精准,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能够对操作手柄1的操作力度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到的信号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便于人们观察,使得医生更好的掌握到操作手柄掌握的力度,使得使用效果更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3)、盖板体(12)和控制箱(14),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体(12)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所述第二减速器(13)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3),所述第一联轴器(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所述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1),所述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8),所述第一减速器(8)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10),所述驱动机构(10)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11),所述第一减速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7),所述第二驱动轴(7)的一端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18)、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控制器(20)、拉压力传感器(21)、比例运算单元(22)、编码单元(23)和CAN数据发送单元(24),所述CAN数据接收单元(18)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所述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21)与比例运算单元(22)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单元(23)与CAN数据发送单元(2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操作装置,包括第一联轴器(3)、盖板体(12)和控制箱(14),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体(12)的底端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二减速器(13),所述第二减速器(13)的底端卡接有第一联轴器(3),所述第一联轴器(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所述第一传动轴(2)的一端套接有操作手柄(1),所述盖板体(12)的表面一侧设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一端卡接有第一减速器(8),所述第一减速器(8)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10),所述驱动机构(10)的一端卡接有外套筒(11),所述第一减速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7),所述第二驱动轴(7)的一端轴承座(6),所述轴承座(6)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的内部设有CAN数据接收单元(18)、操作力度检测单元(19)、控制器(20)、拉压力传感器(21)、比例运算单元(22)、编码单元(23)和CAN数据发送单元(24),所述CAN数据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德超韩新巍周朋利马骥水少锋王艳丽任建庄李臻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