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133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6:49
一种废水预处理装置,支架上依次设置有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进水箱与絮凝反应槽相联通,絮凝反应槽与出水箱相联通,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连为一体,进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底部设置有初沉淀槽,初沉淀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絮凝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絮凝反应槽内设置有电絮凝反应器,出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二次沉淀槽,二次沉淀槽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排污管,所述的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均为绝缘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乳胶漆废水处理难题,无需添加药剂即可对乳胶漆废水进行破乳和絮凝,悬浮物和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大大提高了乳胶漆废水的可生化性。

Waste water pretreatment device

A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tank,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the tank into the tank, and the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a water tank,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is communicated into the water tank,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a water tank is connected, one side into the water tank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drain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locculation reaction tank second and third sewage outfall pipe, flocculation reaction slot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flocculation reactor, a water tank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outlet pipe,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two sedimentation tank and sedimentation tank, two the fourth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drainage pipe, a water inlet tank, a water tank, flocculation reaction for the insulator.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tex paint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out adding medicament to demulsification and flocculation of latex paint wastewater, suspended pollutants and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greatly improving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latex paint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预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或装置
,具体涉及到废水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房地产建筑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乳胶漆的用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各种规模的乳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限于生产工艺的落后和环保意识的薄弱,乳胶漆生产废水的处理问题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随着我国“水十条”的推出,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排放问题已成为首要任务。乳胶漆废水主要在冲洗生产设备、调漆缸、漆桶、管道和地面时产生,主要含有乳液、乳化剂、助剂、色浆、颜填料等化学物质。乳胶漆生产过程中,废水水量较小但间歇排放,冲击负荷较高;乳胶漆废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有时高达30000mg/L;浊度高,色度大,悬浮物高;乳胶漆废水有机和无机颜料、无机填料、少量助剂形成稳定的胶体,破乳十分困难;可生化性极差,存在难生物降解物质和有抑菌作用的毒性物质,影响生化处理过程中菌落正常的活性。目前主要乳胶漆废水主要处理工艺为破乳——絮凝——生化,但由于水质悬浮物高、COD高、难降解、波动性大,破乳困难,药剂用量大,生化不能正常运行,处理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乳胶漆废水处理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更换方便、处理效率高,电耗损失小,操作方便的废水预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架上依次设置有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进水箱与絮凝反应槽相联通,絮凝反应槽与出水箱相联通,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连为一体,进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底部设置有初沉淀槽,初沉淀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絮凝反应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絮凝反应槽内设置有电絮凝反应器,出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底部设置有二次沉淀槽,二次沉淀槽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排污管,所述的进水箱、絮凝反应槽、出水箱均为绝缘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水箱和絮凝反应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为绝缘板,第一隔板中下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布水孔,布水孔的孔径为10~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絮凝反应槽与出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为绝缘板,第二隔板低于絮凝反应槽的高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絮凝反应器由电极组、整流器、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连接构成,用于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的输入端接整流器的输入端,输出端接整流器的输出端并接电极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极组的数量为1~5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极组的结构为:两个条形下绝缘骨架两端用绝缘螺杆固定连接构成电极板底座,两个下绝缘骨架的内侧沿长度方向各等间距加工有偶数个L形卡槽,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交错排列插在电极板底座上的L形卡槽内,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通过导线与整流器相连,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极性相反,所有第一电极板用第一导电体相连,所有第二电极板用第二导电体相连,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上绝缘骨架,上绝缘骨架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加工有偶数个直卡槽,直卡槽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相匹配,两个上绝缘骨架两端用绝缘螺杆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为铝板或铁板或钛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厚度为2~6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进水箱、第一隔板、絮凝反应槽、第二隔板、出水箱、出水管、二次沉淀槽、第四排污管、电絮凝反应器底座、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初沉淀槽、第一排污管、进水管、支架均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其中的一种绝缘材料制成电耗损失小,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以插入式方式组成电极组,更换方便,通过整流器变换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电流强度以及通过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变换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正负极性,防止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极化或结垢,本技术解决了乳胶漆废水处理难题,无需添加药剂即可对污水进行破乳和絮凝,除去了悬浮物和污染物,大大提高了乳胶漆废水的可生化性,本技术还可以进行其他的污水处理,处理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电絮凝反应器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电极组4-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右视图。图7是图4中第一电极板4-2-1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第二电极板4-2-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废水预处理装置由进水箱1、第一隔板2、絮凝反应槽3、电絮凝反应器4、第二隔板5、出水箱6、出水管7、二次沉淀槽8、第四排污管9、电絮凝反应器底座10、第三排污管11、第二排污管12、初沉淀槽13、第一排污管14、进水管15、支架16连接构成。支架16上依次安装有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进水箱1和絮凝反应槽3以及出水箱6连为一体,进水箱1的一侧安装有进水管15,进水箱1的另一侧与絮凝反应槽3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的中下部加工有均匀分布的布水孔,布水孔的孔径为20mm,使进水箱1与絮凝反应槽3相联通,进水箱1的底部安装有倒锥形的初沉淀槽13,初沉淀槽13的下端口处安装有第一排污管14,絮凝反应槽3内电絮凝反应器底座10上安装有电絮凝反应器4,絮凝反应槽3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排污管12和第三排污管13,絮凝反应槽3与出水箱6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的高度低于絮凝反应槽3的高度,使絮凝反应槽3内的水通过第二隔板5溢流到出水箱6内,出水箱6的底部安装有倒锥形的二次沉淀槽8,二次沉淀槽8的下端口处安装有第四排污管9,出水箱6的另一侧安装有出水管7,本技术的进水箱1、第一隔板2、絮凝反应槽3、第二隔板5、出水箱6、出水管7、二次沉淀槽8、第四排污管9、电絮凝反应器底座10、第三排污管11、第二排污管12、初沉淀槽13、第一排污管14、进水管15、支架16均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其中的一种绝缘材料制成。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电絮凝反应器4由电极组4-2、整流器4-1、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4-3连接构成,整流器4-1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4-3的输入端接整流器4-1的输入端,通过规定时间内利用电磁原理来完成电路中正负极的倒极,输出端接电极组4-2,电极组4-2的数量3组,3组电极组4-2串联放置在絮凝反应槽3内。在图4~8中,本实施例的电极组4-2由第一电极板4-2-1、第二电极板4-2-2、下绝缘骨架4-2-4、上绝缘骨架4-2-3、绝缘螺杆4-2-4、第一导电体4-2-5、第二导电体4-2-6连接构成。两个条形下绝缘骨架4-2-4两端用绝缘螺杆4-2-4固定连接构成电极板底座,两个下绝缘骨架4-2-4的内侧沿长度方向各等间距加工有40个L形卡槽,第一电极板4-2-1和第二电极板4-2-2交错排列插在电极板底座上的L形卡槽内,第一电极板4-2-1和第二电极板4-2-2的厚度为4mm,第一电极板4-2-1与第二电极板4-2-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水预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上依次设置有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进水箱(1)与絮凝反应槽(3)相联通,絮凝反应槽(3)与出水箱(6)相联通,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连为一体,进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5),底部设置有初沉淀槽(13),初沉淀槽(1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14),絮凝反应槽(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12)和第三排污管(11),絮凝反应槽(3)内设置有电絮凝反应器(4),出水箱(6)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7),底部设置有二次沉淀槽(8),二次沉淀槽(8)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排污管(9),所述的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均为绝缘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上依次设置有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进水箱(1)与絮凝反应槽(3)相联通,絮凝反应槽(3)与出水箱(6)相联通,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连为一体,进水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5),底部设置有初沉淀槽(13),初沉淀槽(1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14),絮凝反应槽(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12)和第三排污管(11),絮凝反应槽(3)内设置有电絮凝反应器(4),出水箱(6)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7),底部设置有二次沉淀槽(8),二次沉淀槽(8)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排污管(9),所述的进水箱(1)、絮凝反应槽(3)、出水箱(6)均为绝缘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箱(1)和絮凝反应槽(3)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为绝缘板,第一隔板(2)中下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布水孔,布水孔的孔径为10~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反应槽3与出水箱(6)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为绝缘板,第二隔板(5)低于絮凝反应槽(3)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絮凝反应器(4)由电极组(4-2)、整流器(4-1)、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4-3)连接构成,用于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器(4-1),双路循环时间继电器(4-3)的输入端接整流器(4-1)的输入端,输出端接整流器(4-1)的输出端并接电极组(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辉杨鸿鹰王丽莉王玲燕任蕊张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