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25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和第二分筒。第一分筒的底部设有丝网,丝网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第二分筒的顶部从缺口伸入第一分筒内,第一分筒通过螺栓与第二分筒固定连接。第一分筒的顶部设有手轮和指示棒,包括罩在手轮上的防冻罩,防冻罩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两层防护层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第一电伴热电缆沿防冻罩的五个面依次布置,第一电伴热电缆伸出防护层并与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端子与电气控制箱通过电源电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防冻罩,根据电伴热电缆内部特性使防冻罩表面发热,热量传导至防冻罩里面,并维持表面温度在零度以上。船舶在即将驶入极区等低温海域前,即开始接通电源,由此达到防冻结的效果。

Electric heat ventila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heat ventilation tube,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ylinder cylinder.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dividing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wire mesh;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wire mesh is provided with a gap; the top of the second dividing cylinder extends into the first separating cylinder from the notch; the first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eparating cylinder through a bolt.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branch tube is equipped with a handwheel and a pointer, including the handwheel on the hood cover antifreeze, antifreeze cover comprises two layers of inner and outer protective layer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first electric heating cab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layers of protective layer, the first electric heating cable along five frost-resistant cover are arranged, the first electric heating cable out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the terminal and the electric control box is connected through a power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freezing cov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antifreezing cover is heat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 heat tracing cable, and the heat is transmitted to the antifreezing cover,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maintained above zero. When the ship is about to enter the polar region and other low temperature sea area, the power supply is started, thus the anti freeze knot effect is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极地环境下防止进风口冻结的通风筒。
技术介绍
常规船舶上的通风筒提供舱室通风需要的空气,环境温度较高,无冻结风险,只要通风面积满足设计要求,舱室通风质量就有保证。但极地环境下外界温度达到-30℃以下,在雨雪天气通风口很容易因低温冻结,从而堵塞进风通道,影响舱室内部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含有需燃烧空气运行的重要机械的处所,对船舶运行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保证极地环境下通风筒的正常进风,就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极地环境下通风筒进口不被冻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普通通风筒在极地环境下通风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用于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和第二分筒。所述第一分筒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分筒的底部设有丝网,所述丝网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分筒的顶部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第一分筒内,所述第一分筒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分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筒的顶部设有手轮和指示棒,包括罩在手轮上的防冻罩,所述防冻罩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两层防护层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沿所述防冻罩的五个面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伸出所述防护层并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电气控制箱通过电源电缆连接。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为帆布,两层帆布缝合连接。优选地,所述防冻罩包括前侧面、后侧面、顶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前侧面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连接,所述后侧面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所述右侧面连接。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底部分别设有粘扣带。优选地,所述防冻罩的顶部设有提手。优选地,两层防护层之间设有多个限位管,多个限位管分别分布在防冻罩的五个面上,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依次穿过相应的限位管。优选地,所述限位管由帆布制成,缝制在所述防护层上。优选地,所述指示棒上罩有另一个防冻罩。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筒的底部设有第二电伴热电缆,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与所述丝网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呈平面螺旋形。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了防冻罩,根据电伴热电缆内部特性使防冻罩表面发热,热量传导至防冻罩里面,并维持表面温度在零度以上。船舶在即将驶入极区等低温海域前,即开始接通电源,由此达到防冻结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防冻罩展开示意图。图4为防冻罩另一种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图1中B-B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元件标号说明1第一分筒11手轮12指示棒2第二分筒21盖板3丝网31缺口4防冻罩41防护层411限位管42第一电伴热电缆421填料函43接线端子44前侧面45后侧面46顶面461提手47左侧面48右侧面49粘扣带51电源电缆52电气控制箱53变压器54配电板55温度传感器6第二电伴热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1和第二分筒2。所述第一分筒1的顶部设有手轮11和指示棒12,所述第一分筒1的下部开口、上部封闭,所述第一分筒1的底部设有丝网3,所述丝网3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31,所述第二分筒2的顶部从所述缺口31伸入所述第一分筒1内,所述第一分筒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分筒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筒2的上部开口,所述第二分筒2的上部设有可升降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分筒1顶部的直径,所述盖板21与所述手轮11连接,所述指示棒12与所述盖板21连接,通过手轮11控制盖板21升降,从而调节进风大小,当盖板21升降时,所述指示棒12随同升降,当舱室内需要送风时,升起所述盖板21,使所述第一分筒1和所述第二分筒2贯通,风从所述丝网3处进入第一分筒1后再进入所述第二分筒2,从而完成送风作业;当舱室内无需送风时,转动所述手轮11使所述盖板21抵接在所述第二分筒2的顶部,所述第一分筒1和所述第二分筒2不会贯通,停止送风。需注意,以上第一分筒1不仅用于进风,也可用于出风,同理,第二分筒2也可用于进风和出风,根据实际环境确定进风或出风。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手轮11上罩有防冻罩4,所述防冻罩4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41,两层防护层41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42,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沿所述防冻罩4的五个面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伸出所述防护层41并与接线端子43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3与电气控制箱52通过电源电缆51连接。通过第一电伴热电缆42内部特性,使其表面发热,热量传导至防护层里面,可维持表面温度在5度左右。如图1至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防护层41为帆布,两层帆布缝合连接。优选地,所述防冻罩4包括前侧面44、后侧面45、顶面46、左侧面47和右侧面48,所述前侧面44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47、所述右侧面48缝合连接,所述后侧面45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47、所述右侧面48缝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前侧面44、后侧面45、左侧面47和右侧面48的底部分别设有粘扣带49,所述粘扣带49为母子粘扣带,即所述防冻罩4的底部为母粘扣带,所述第一分筒1上手轮11的周围设有子粘扣带,通过粘扣带49将防冻罩4连接在所述第一分筒1上,拆卸较方便。优选地,所述防冻罩4的顶部设有提手461,便于将防冻罩4从所述第一分筒1上拆卸。优选地,两层防护层41之间设有多个限位管411,多个限位管411分别分布在防冻罩4的五个面上,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依次穿过相应的限位管411,优选地,所述限位管411由帆布制成,缝制在所述防护层41上。优选地,所述防冻罩4上设有填料函421,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从所述填料函421中伸出并与接线端子43连接,优选地,所述指示棒12上罩有另一个防冻罩4,该防冻罩4的尺寸根据指示棒12的长度调整。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筒1的底部设有第二电伴热电缆6,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6与所述丝网3固定连接,如通过绑带将第二电伴热电缆6绑在所述丝网3上,也可以将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6缠绕固定在所述丝网3上,优选地,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6呈平面螺旋形,加热效果较好,所述第二电伴热电缆6的端部伸出与电气控制箱52连接。如图6所示,提供一种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电气控制电路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1)和第二分筒(2),所述第一分筒(1)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分筒(1)的底部设有丝网(3),所述丝网(3)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31),所述第二分筒(2)的顶部从所述缺口(31)伸入所述第一分筒(1)内,所述第一分筒(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分筒(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筒(1)的顶部设有手轮(11)和指示棒(12),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在手轮(11)上的防冻罩(4),所述防冻罩(4)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41),两层防护层(41)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42),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沿所述防冻罩(4)的五个面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伸出所述防护层(41)并与接线端子(43)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3)与电气控制箱(52)通过电源电缆(5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包括第一分筒(1)和第二分筒(2),所述第一分筒(1)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分筒(1)的底部设有丝网(3),所述丝网(3)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31),所述第二分筒(2)的顶部从所述缺口(31)伸入所述第一分筒(1)内,所述第一分筒(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分筒(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筒(1)的顶部设有手轮(11)和指示棒(12),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在手轮(11)上的防冻罩(4),所述防冻罩(4)包括内外两层相互连接的防护层(41),两层防护层(41)之间设有第一电伴热电缆(42),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沿所述防冻罩(4)的五个面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伴热电缆(42)伸出所述防护层(41)并与接线端子(43)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3)与电气控制箱(52)通过电源电缆(5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1)为帆布,两层帆布缝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电伴热防冻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罩(4)包括前侧面(44)、后侧面(45)、顶面(46)、左侧面(47)和右侧面(48),所述前侧面(44)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左侧面(47)、所述右侧面(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豪赵振华袁松凌学忠胡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凌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