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控制器件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877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3:50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光路控制器件及光模块,光路控制器件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作用面;若干入射光束以预定角度和预定间距入射至所述若干作用面,并经过所述若干作用面折射及/或反射后从所述本体中出射,从所述本体中出射的若干出射光束分别会聚至预定位置并在会聚至预定位置时相互间具有预定间距。本申请将若干作用面均设置在光路控制器件本体上,大大减小了整个光路控制器件的体积,各个作用面均位于同一光路控制器件本体上,作用面相对位置固定,提高了聚焦位置的相对精度,各个作用面可以独立设计,从而可独立控制接收到的入射光束,调控自由度更高。

Optical path controller and optical module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light path controller and optical module, optical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body, formed in the body of some plane; some incident beam at a predetermined angle and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to the number of incident plane, and after the number of plane refraction and / or reflected from the the body of the exit, several emergent light beams were converging to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nd converged to from the body when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is between. This application will face some light path are arranged in the controller body, greatly reduces the optical path control device size, each fac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light path control device on the body, face relatively fixed positions to improve the relative precision of the focusing position, can independently design each function, thereby the incident beam received independent control, control of a higher degree of freed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路控制器件及光模块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元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光路控制器件及光模块。
技术介绍
在光通讯中,由于相互对接的光通讯设备的信道间距不同,往往需要将光路间距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之后再进行耦合传输。另外,由于接收器件口径较小,发散的光束难以全部耦合进接收器件内,导致信号损失。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多路平行光路系统中,通过光路控制器件1来调整光路间距,改变光路的间距及聚焦的方法需要使用到多个物镜2及多个棱镜3,物镜2与棱镜3之间的间距以及多个棱镜3之间的间距较大,导致整个光路控制器件1的体积庞大,不利于光模块的小型化;另外,光路控制器件1包括多个部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需要精确调控,组装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光路控制器件,其可以减小整个光路控制器件的体积,提高光路控制精度,所述光路控制器件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作用面;若干入射光束以预定角度和预定间距入射至所述若干作用面,并经过所述若干作用面折射及/或反射后从所述本体中出射,从所述本体中出射的若干出射光束分别会聚至预定位置并在会聚至预定位置时相互间具有预定间距。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面为对光线进行会聚和反射的反射型曲面,每一入射光束于所述反射型曲面处反射并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面为对光线进行会聚和折射的折射型曲面,每一入射光束于所述折射型曲面处折射并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面包括对光线进行会聚和折射的折射型曲面及与所述折射型曲面相对设置的对光线进行会聚的会聚面,每一入射光束依次透过所述折射型曲面及对应的会聚面而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面包括对透过的光线进行会聚的会聚面及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反射面,每一入射光束透过所述会聚面会聚后于对应的反射面处改变光路而于预定位置处形成一光点。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作用面为非连续作用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及所述若干作用面一体成型。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路控制器件,包括形成在其表面的若干作用面,每一所述作用面至少包括曲面,若干曲面为非连续曲面,当若干入射光束经过所述若干作用面后,所述若干入射光束分别会聚成若干光点,所述若干光点不重叠。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光电接收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所述光路控制器件将入射至光模块的光导入至所述光电接收器件。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光电发射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所述光路控制器件将光电发射器件发出的光传导出所述光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一体式的设计将若干作用面均设置在光路控制器件本体上,一方面,大大减小了整个光路控制器件的体积,从而缩小封装尺寸,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各个作用面均位于同一光路控制器件本体上,作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提高了聚焦位置的相对精度;再一方面,各个作用面可以独立设计,从而可独立控制接收到的入射光束,调控自由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光路控制器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接收器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面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面另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剖视图;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一示例剖视图;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另一示例剖视图;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面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面另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路控制器件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面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面另一示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参图2和图3,介绍本申请光模块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光模块100包括金属壳体10、光学组件、用于承载光学组件的承载板20、电路板30以及连接承载板20及电路板30的电性连接器件40。光学组件封装在金属壳体10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光模块100可以例如是:发射机OSA(TOSA),此时,所述的光学组件一般包括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接收机OSA(ROSA),此时,所述的光学组件一般包括光电探测器(PD);又或者是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功能,此时,所述的光学组件一般同时包括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及附图中以光模块100的光学组件同时包括光波分复用器件50、光路控制器件60及光电接收器件70为例做阐述,但这并非是对本申请光学组件类型的限制。光模块100能够适合于以各种不同的每秒数据速率进行光信号的发送的接收,所述每秒数据速率包括但不限于:1千兆每秒(Gbit)、2Gbit、4Gbit、8Gbit、10Gbit、20Gbit、100Gbit或其它带宽的光纤链路。此外,其它类型和配置的光模块或具有在一些方面与在此示出和描述不同的元件的光模块,也可受益于在此所揭示的原理。光模块100可以从主机装置接收携带数据的电信号,以携带数据的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光纤(图中未示)上,所述主体装置可以是能够与光模块100通信的任何系统。这里,波分复用器件50用于接收由金属壳体10上的光口11传输的入射光束,也可用于接收激光器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发射光,且波分复用器50可形成若干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束,通过光路控制器件60的会聚及光束传播方向改变作用而将若干入射光束耦合至光电接收器件70内。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申请包括若干光电接收器件70,若干光电接收器件70呈阵列排布,由于若干光电接收器件70之间的间距是确定的,为了让若干入射光束分别耦合进若干光电接收器件70内,必须控制入射至若干光电接收器件70处的入射光束之间的最终间距与光电接收器件70之间的间距一致。然,由于波分复用器件50发出的若干入射光束之间的初始间距与所需的最终间距之间存在差异,故需要借助位于波分复用器件50及光电接收器件70之间的光路控制器件60来调整入射光束的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路控制器件及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作用面;若干入射光束以预定角度和预定间距入射至所述若干作用面,并经过所述若干作用面折射及/或反射后从所述本体中出射,从所述本体中出射的若干出射光束分别会聚至预定位置并在会聚至预定位置时相互间具有预定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形成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作用面;若干入射光束以预定角度和预定间距入射至所述若干作用面,并经过所述若干作用面折射及/或反射后从所述本体中出射,从所述本体中出射的若干出射光束分别会聚至预定位置并在会聚至预定位置时相互间具有预定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面为对光线进行会聚和反射的反射型曲面,每一入射光束于所述反射型曲面处反射并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面为对光线进行会聚和折射的折射型曲面,每一入射光束于所述折射型曲面处折射并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面包括对光线进行会聚和折射的折射型曲面及与所述折射型曲面相对设置对光线进行会聚的会聚面,每一入射光束依次透过所述折射型曲面及对应的会聚面而于预定位置处会聚成一光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器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登群孙雨舟陈龙王冬寒李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