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902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在主控室顶部的吸声吊顶和安装在主控室内部的吸声墙体;其中,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器、风管弹性吊架。所述风管消声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并且由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匹配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合理、全面,能够系统地解决核电站主控室噪声控制设计中的问题,确保噪声控制设计一次达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降噪装置和弹性吊架,与核电站主控室工程防火和抗震要求紧密结合,大幅降低主控室内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核电站系统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核电站的主控室作为整个核电站的控制中枢,是核电站各类仪表和信号集中显示、控制的场所,在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10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迅速,目前投入运营的核反应堆已达十几个。但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值多为60dB(A)左右,对核电站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核电站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降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影响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源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影响核电站主控室内部的主要噪声源为通风空调系统及通过风管引入的固体传声和主控室内部的电仪噪声。因此,需要以多种降噪装置组合成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方能有效地控制核电站主控室内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满足核电防火等级和抗震设计要求专用系列降噪和减振装置组成,并通过系统的组合方法进行选型,能够满足核电站主控室噪声控制的要求。其实用性已经得到某核电站二期等工程项目应用的证实,适用于与其类似的核电站主控室噪声控制。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器、风管弹性吊架;所述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设置在主控室末端风口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之间;所述风管消声静压箱设置在通风空调系统的主风管与支风管分流处;所述风管消声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所述主控室的风管通过所述风管弹性吊架固定在墙体或屋面上。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风管消声器由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匹配组合。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阻性消声器为片式消声器,消声量为12~15dBA/m,其中穿孔板直径在2.5~3mm,穿孔率为23%~30%;玻璃丝棉为超细离心玻璃棉,容重在32~48kg/m3。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抗性消声器为微孔板消声器,消声量为8~10dB/m,其中微孔板孔直径在0.2~0.8mm,穿孔率为0.6%~3%。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风管弹性吊架包括固定板、吊杆、钢弹簧隔振器和弹性管箍;所述钢弹簧隔振器设置于吊杆上,所述弹性管箍设置于固定板上;所述吊杆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顶部墙壁上;风管固定在所述弹性管箍上。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进一步包括隔声止振垫,设置在风管壳体表面,用于降低风管的振动声辐射。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该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为微孔板洁净环保降噪装置,微孔板孔直径在0.2~0.8mm,穿孔率为0.6%~3%,消声静压箱体积在0.25~0.5立方米,降噪量在8~10dB;消声软管直径250~300mm,长度1.5~2m。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安装在主控室顶部的吸声吊顶和安装在主控室内部的吸声墙体。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所述吸声吊顶和吸声墙体的吸声结构为阻抗复合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微穿孔板、所述微穿孔板内的空腔、空腔内的吸声材料。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合理、全面,能够系统地解决核电站主控室噪声控制设计中的问题,确保噪声控制设计一次达标。该噪声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到某核电站二期工程,主控室环境噪声较一期工程明显降低,由60~63dB(A)降低到53~55dB(A)。2.本技术设计的降噪装置和弹性吊架,与核电站主控室工程防火和抗震要求紧密结合,大幅降低主控室内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通风主管道A型阻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通风主管道B型阻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通风主管道C型阻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风主管道抗性消声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风管弹性吊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风管隔声止振垫结构示意图。图8为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结构示意图。图9为阻抗复合吸声吊顶结构示意图。图10为阻抗复合吸声墙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该综合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通风空调系统噪声控制的送回风消声器、送风口与送风管消声软管连接及末端消声静压箱的送风方式、合流或分流处的消声静压箱、风管弹性吊架、核电站主控室室内的微穿孔板复合吸声吊顶和微穿孔板复合吸声墙体。使用该综合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核电站主控室中的噪声,降低外部噪声的传入。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在主控室顶部的阻抗复合吸声吊顶6和安装在主控室内部的吸声墙体7;其中,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由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3、风管消声静压箱2、风管消声器1、风管弹性吊架4组成。如下表1所示,上述部件的作用如下:表1下面分别再对表1中列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一)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由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匹配组合的风管消声器1,实现宽频带降噪性能,组合消声量为30~35dB。上述风管消声器1包括以下几种:(1)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了阻性消声器,分为A、B、C三个类型,分别如图2-4所示:该系列阻性消声器用于解决核电主控室通风系统的中高频噪声。该消声器包括穿孔板21、玻璃丝棉22,导流弧23,法兰24。该系列阻性消声器为片式消声器,消声量为12~15dBA/m。其中穿孔板直径在2.5~3mm,穿孔率为23%~30%;玻璃丝棉为超细离心玻璃棉,容重在32~48kg/m3。(2)在通风主管道上设置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设计用于解决核电主控室通风系统的特定频段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其结构示意图形式如图5所示。该消声器包括导流弧23,法兰24,微孔板25,外板26。该抗性消声器为微孔板消声器,消声量为8~10dB/m。其中微孔板孔直径在0.2~0.8mm,穿孔率为0.6%~3%。(二)风管消声静压箱2:所述风管消声静压箱设置在主风管与支风管分流处,在保证空调系统气流的平稳的同时,降低其通流噪声,其结构形式如图。该消声静压箱消声量为12~15dB,体积为18~20m3。(三)风管弹性吊架4和隔声止振垫:风管弹性吊架4将风管支撑在墙体或屋面上,用于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管道的固体传声,其钢弹簧隔振器的隔振效率为90~95%。如图6所示,所述风管弹性吊架,包括固定板8、吊杆9、钢弹簧隔振器10和弹性管箍11;所述钢弹簧隔振器10设置于吊杆9上,所述弹性管箍11设置于固定板8上;所述吊杆9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8上,另一端固定在顶部墙壁12上。风管13固定在所述弹性管箍11上。通过在风管的吊架4中采用钢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器、风管弹性吊架;所述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设置在主控室末端风口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之间;所述风管消声静压箱设置在通风空调系统的主风管与支风管分流处;所述风管消声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所述主控室的风管通过所述风管弹性吊架固定在墙体或屋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所述通风空调系统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静压箱、风管消声器、风管弹性吊架;所述风口末端消声静压箱设置在主控室末端风口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之间;所述风管消声静压箱设置在通风空调系统的主风管与支风管分流处;所述风管消声器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主管道上设置;所述主控室的风管通过所述风管弹性吊架固定在墙体或屋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消声器由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匹配组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性消声器为片式消声器,消声量为12~15dBA/m,其中穿孔板直径在2.5~3mm,穿孔率为23%~30%;玻璃丝棉为超细离心玻璃棉,容重在32~48kg/m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的噪声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性消声器为微孔板消声器,消声量为8~10dB/m,其中微孔板孔直径在0.2~0.8mm,穿孔率为0.6%~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核电站主控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艳耿晓音郭宇春孙立臣富喜戴一辉马莉苑晓东郑广慧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