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82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上设有多级检测网格,每级所述检测网格具有一当量直径,不同级的所述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外框上还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框的外侧。所述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通过在外框上设置具有不同当量直径的多级检测网格,可根据检测网格承载液膜尺寸能力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得到不同级的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通过观察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中成膜的最大检测网格,获取该最大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可得到清洗水中残余除油剂的浓度,进而可根据清洗水中残留除油剂的浓度情况判断镀件表面残余除油剂是否合格,判断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油剂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镀、化学镀或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中,为了在基底表面沉积一层结合牢靠的镀层,如金属铜、镍、金、银、锡和非金属OSP膜等,一般基体在沉积镀层之前会经过除油和微蚀刻预处理,使得镀件基底能够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其中,除油是利用酸性或碱性体系的表面活性除油剂把镀件表面的油脂清洗干净。当除油剂把镀件表面的油脂清洗后,除油剂会吸附在镀件表面,需要经多级溢流浸泡水洗,使除油剂被溶解转移到水中。当镀件的残余除油剂过多时,可能会造成镀层出现异常、电解副作用等影响。因此,电镀和PCB行业对除油剂浓度的监控,是生产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一般只测量除油缸内除油剂的含量来判断镀件残余除油剂是否满足生产要求,这样对产品是否满足生产需求的判断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清洗水中残余的除油剂浓度,能够判断产品残余除油剂是否合格,且判断准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上设有多级检测网格,每级所述检测网格具有一当量直径,不同级的所述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外框上还设有握持手柄,且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框的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每级所述检测网格中,所述检测网格为至少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网格为正方形或等腰三角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上设有n级检测网格,在n级所述检测网格中,所述检测网格的最小当量直径为D1,其它级的所述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以等比数列2n依次增大,其中,n≥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1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网格由硬质材质交织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材料上在对应级的检测网格处分别设有对应的当量直径值标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级所述检测网格设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般的,除油剂为表面活性剂,其具有亲水与亲油的性能,当除油剂浓度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除油剂水溶液在空气中成膜时,除油剂的浓度越低,成膜能力越弱,成膜的直径越小;反之,除油剂的浓度越高,成膜能力越强,成膜的直径越大。所述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利用上述除油剂成膜能力的变化趋势原理,通过在外框上设置具有不同当量直径的多级检测网格,可根据检测网格承载液膜尺寸能力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得到不同级的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对清洗水中除油剂进行检测时,将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可以放入清洗水中,经过蘸取提出后观察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中成膜的最大检测网格,获取该最大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可得到清洗水中残余除油剂的浓度,进而可根据清洗水中残留除油剂的浓度情况判断镀件表面残余除油剂是否合格,判断准确。此外,通过在外框上设置手柄,且将手柄设在外框的外侧,操作者可以从外侧握持该手柄进行操作,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外框,200、检测网格,210、第一级检测网格,220、第二级检测网格,230、第三级检测网格,240、第四级检测网格,250、第n级检测网格,300、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包括外框100。所述外框100上设有多级检测网格200。每级所述检测网格200具有一当量直径,不同级的所述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外框100上还设有手柄300,且所述手柄300位于所述外框100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当量直径是指将对应的单个检测网格200的面积等效为圆的面积时的对应的直径大小。图1中为了便于示意,标注出了第一级检测网格210、第二级检测网格220、第三级检测网格230、第四级检测网格240,...第n级检测网格250。一般的,除油剂为表面活性剂,其具有亲水与亲油的性能,当除油剂浓度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除油剂水溶液在空气中成膜时,除油剂的浓度越低,成膜能力越弱,成膜的直径越小;反之,除油剂的浓度越高,成膜能力越强,成膜的直径越大。所述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利用上述除油剂成膜能力的变化趋势原理,通过在外框100上设置具有不同当量直径的多级检测网格200,可根据检测网格200承载液膜尺寸能力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得到不同级的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对清洗水中除油剂进行检测时,将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放入清洗水中,经过蘸取提出后观察该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中成膜的最大检测网格200,获取该最大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可对应得到清洗水中残余除油剂的浓度,进而可根据清洗水中残留除油剂的浓度情况判断镀件表面残余除油剂是否合格,判断准确。此外,通过在外框100上设置手柄300,且将手柄300设在外框100的外侧,操作者可以从外侧握持该手柄300进行操作,操作便捷。手柄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外框100的上侧、下侧或内侧等,也能实现握持功能。本实施例中,不同级的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如可以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除油剂的清洗水,然后将本实施例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分别放入该一系列的清洗水中,获取每个清洗水所对应的成膜的最大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进而得到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不同级的检测网格200的当量直径与除油剂浓度的关系获取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获取。本实施例所述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除油剂一般为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具备亲水和亲油的性能。表面活性剂在气液、液固界面之间富集,亲水基朝水侧定向排布,亲油基朝空气或镀件表面定向排布。除油剂主要通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通过亲水基与亲油基两者的定向区别,把镀件表面的油脂溶解转移到水体中,当水中溶解有除油剂时,在物理摇摆和鼓气作用下将出现大量气泡膜。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效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值时,水的表面张力趋于稳定。而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上设有多级检测网格,每级所述检测网格具有一当量直径,不同级的所述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外框上还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框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上设有多级检测网格,每级所述检测网格具有一当量直径,不同级的所述检测网格的当量直径各不相同,所述外框上还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框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级所述检测网格中,所述检测网格为至少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网格为正方形或等腰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残余除油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设有n级检测网格,在n级所述检测网格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李华李艳国陈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